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国电视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广泛流行的各种现代性话语,都同传媒密切相关.从"五四"启蒙时期现代性话语伸张的"科学"、"民主"、"自由"以及反帝反封建,到马克思主义倡导的阶级、民族、"平等"、"解放"话语,再到六七十年代的"四个现代化"话语以及90年代以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现代性话语……这种种"现代性话语"构成百年中国求索现代化(现代性)道路的斑驳背影.在中国当前的电视传媒语境中,大致存在三种不同的"现代性话语":作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以"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话语;以追求文化认同、建构民族身份为代表的"民族主义"的现代性话语;90年代以后以市场化为其主要内容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又成为合法化的、主导的世俗现代性话语.无疑,正是这三种现代性话语支配或操纵着中国整个传媒的走向.本文主要探讨这些多元的现代性话语实践是如何建构电视传媒的;再次探讨它们与更为宏阔的历史与社会过程的联系,因为电视无法脱离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相似文献   

5.
生命个体的被动游移和内心对稳定的渴求呈现为现代性内部嵌藏的固有悖论。而怀旧行为的本质是调取过去的生命片段来纾解此刻生命遭逢的情感困顿,以此缝合情感裂隙,获得情感的救赎。作为当下国产电影的重要类型,青春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怀旧趋向,青春生命"未成熟"和"成长"的本质决定了其遭受现代性悖论时必然走向深切的社会剖析和文化反思。但是,当我们以现代性本质问诊当下国产青春电影之时,却发现国产青春电影以"怀旧"为策略篡改了青春生命和青春故事的本质,呈现为一种断裂式的沉溺"怀旧"的话语悖反。  相似文献   

6.
王苹是新中国革命电影的代表性女导演,其电影通常被阐释为女性意识匮乏的主流电影.而实际上,王苹电影在有关革命和家国的虚构中,隐含了别样的女性主体意识,其电影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化生产,将女性、电影、革命和家国的诸种想象耦合同一,形成了符合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体想象"的革命电影文化图景.父权意识形态与女性意识一样,从来不是一个本质主义的话语,而是需要女性参与生产的意识形态结构,其中必然包括女性的意志和要求,王苹电影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生产的镜像.  相似文献   

7.
张乐盈 《今传媒》2020,(4):111-113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电影理论的不断丰富,受众对于电影的认识从起初单纯将其视为"视觉艺术"转为兼具画面空间和听觉空间的"视听艺术"。声音不再是电影语言中的"附属品",或是"辅助性"元素,它影响着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本文以高口碑印度悬疑类电影《调音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元素、音响元素、语言元素对电影情节的叙事建构。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他同老师康有为一起,联合改良派,于19世纪末在古老的帝国,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维新变法运动,对启迪民智、革故鼎新、推动历史进程,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他积极鼓吹,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界革命,以及躬行实践的散创作,不仅对晚清学的解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被公认是“五四”以来新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的传入,推动着晚清媒介领域新的社会势力和媒介权力关系的塑造,一种激进的媒介话语体系由此确立,并推动着一种具有世界文化意涵的媒介互动场域的生成。借此分析,可以窥视出晚清新式媒介话语空间的特性及其与西方公共领域之间的明显界限。  相似文献   

10.
纵观电影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十分复杂。从全球的电影市场来看,叙事电影在全球各国的电影消费市场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明显属于戏剧舞台的"舞台化"元素,银幕却极少涉及。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电影界兴起了一场激烈的"非戏剧化"之争,使电影逐渐地摆脱了"舞台化"这种戏剧元素。然而,近几年在电影创作中对"舞台化"元素的运用渐渐地多了起来。中国电影从"非戏剧化"、"去舞台化"到如今愿意主动借鉴"舞台化"元素,这是一个中国电影勇于突破自我的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11.
陈友良 《新闻界》2020,(4):76-84
基于新发现的袁昌英《公意之源》,并与陶孟和的书评比较,考察李普曼《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的问题。《舆论》推动了近代西方"public opinion"从哲学论述转向现代性的知识和概念,但其核心概念仍融合了"公共意志"与"公众意见"两方面涵义,作为现代性话语尚具有两歧性。这个特征为五四时期的中国学者提供了"舆论"与"公意"的两条阐释路径。陶孟和用书评形式引介《舆论》,关注其在政治心理学上的创新意义;袁昌英则以近似于政论文的形式,评述李普曼的新舆论观、大众媒介观和政治传播观,实已触及现代传播学的范畴。陶、袁都被李普曼的民主理论修正观点所吸引,对于著名的"李普曼-杜威之辩",也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不同的评论视角。从话语实践上看,《舆论》参与了一战以后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省思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目前的电影环境来看,政治和商业话语占据了电影话语空间的主要部分,而伴随社会发展逐步形成的底层社会因缺乏商业元素很少获得电影关注。本文以《小武》《三峡好人》《安阳婴儿》等影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画面、声音等符号元素分析底层社会如何在中国独立电影中得到影像表达。  相似文献   

13.
正艾尔雅维茨曾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我们自身都处于视觉成为社会现实主导形式的社会中。"1从印刷术的发明到摄影技术的革新,电视电影的广泛应用,以图像为传播媒介的视觉景观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已被大量的视觉图像符号所包围,图像文化已成为日常文化的一种主导形态,而早在十九世纪中晚期的中国晚清,就开始见证着视觉文化的兴起。晚清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兴的媒介体裁——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电视剧批评中时常看到对西方文艺理论的简单照搬,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批评理论话语则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运用.历史地看,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转型始于19世纪末,于"五四"运动时达到高潮.王国维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中所言:"虽在闭关独立之时代犹不得不造新名,况西洋之学术骏骏而人中国,则言语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势也."及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的一些理论和概念在中国已经相当流行,这些概念也从各个方面开始影响人们对于中国未来的感觉、形容和表述.  相似文献   

16.
黎风  周钰棡 《今传媒》2016,(2):8-11
社会的发展史也是媒介的发展史,媒介的演变革新对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正如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像时代带来了文化的"后现代":影像代替文字成为社会的主导媒介,社会话语逐渐向视觉化转型;同时,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决定着话语的形式和内容.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多媒介共同作用,推动着信息与文化传播的"多媒介革命"进程,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介绍"多媒介革命"的概念,阐释其文化内涵,分析"多媒介革命"带来的海量影像在大众的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产生的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静 《视听》2022,(5):80-82
根植于革命历史题材叙事与聚焦于影像视听元素表达,在新主流电影中从不是矛盾与对立的,而是补充与融合的.《长津湖》于战争历史抒写中塑造平民英雄,《革命者》以情感演绎而非情节推进作为叙事动力.新主流电影在历史抒写上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真实性"是其叙事基调.同时,在英雄人物塑造中侧重呈现"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具有现代性教育体制的建立始于晚清救亡运动,在近代教育家、政治家的倡导下,伴随着国家命运而发展、完备的。它的发展蕴含了中华民族科学救国的长期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19.
追溯那已热闹近30年的关于中国现代性的话语,我们会发现,尽管随着社会语境以及全球理论话语与框架的变化,其方向不断发生转移——从上世纪80年代对启蒙现代性的呼唤,到90年对"中华性"的强调,再到以后解构主义角度质疑一元化的现代性模式,提出现代性替代方案,再到从中国模式中推衍出普遍性的尝试.然而,争论的焦点似乎始终围绕中/西方、特殊性/普遍性打转.  相似文献   

20.
王彬 《编辑之友》2015,(5):109-112
文章以五四时期社会问题剧的编译传播为对象,探究了其现代性建构的缘起,从内容的现代性、形式的现代性和传播方式的现代性等方面归纳了其现代性建构的路径,简要评述了五四时期社会问题剧的社会及文化影响,以期对社会转型期戏剧编译传播中社会价值的彰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