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宸英,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慈溪人。生于明崇禎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明末清初書法家,史學家。姜宸英的書法,初學米芾、董其昌,後溯晋唐,是清代前期帖學的代表書家。該作品簡静平和,風流蕭散,頗得二王神韵。(紫姹)释文:往在都见诸葛显,  相似文献   

2.
梁啓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别署中國之新民,廣東新會人,光緒已醜年舉人。康有爲之弟子。光緒二十一年随康有爲發動"公車上書",主張變法維新。五四運動後,倡導文學革命,贊同民主與科學。晚年任教于清華大學。一生著述宏富,其著作合編爲《飲冰室合集》《楓@藝友録》有傳。梁啓超的書法,初崇唐楷,後攻魏碑及漢代隸書,其取法北碑的書法理念,深受  相似文献   

3.
王懿榮(1845-1900》近代金石家、文學家、文物鑒藏家。字正儒,一字廉生,號古現村人,養潜居士。山東福山人。光緒六年進士,是發现殷墟甲骨第一人,被後世譽為‘甲骨文之父’。其書法擅真、行、隸、篆諸體。楷書多學柳公權,行書尤近李北海,隸書取法《禮器碑》。此取厚重中見靈動,剛健中見清華,是王懿榮的上乘之作。釋文:常留生意庭前草时有闲情画里诗  相似文献   

4.
吴熙載(1799-1870》,原名廷揚,字熙載,後改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万竹丈人等,江蘇儀徵(今江蘇揚州)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書畫,尤精篆刻。少時即追摹秦漠印作,後直  相似文献   

5.
唐初行政區分全國為十道:關內、河南、河東、河北、山南、隴右、淮南、江南、劍南、嶺南。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山南、江南各分東西,復增黔中,京畿(與關內道皆治長安),都畿(與河南道皆治洛陽),是為十五道。以長安為京城,洛陽號東都,與隋同制。開元、天寶之間,復設十節度使以備邊。十節度使是河西(治姑臧)、范陽(治薊)、隴右(治湟水)、劍南(治成都)、朔方(治廻樂)、河東(治晋陽)、平盧(治柳城)、嶺南  相似文献   

6.
唐志强 《文教资料》2012,(34):117-118
《張黑女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全志楷書二十行,共三百六十七字,書法精美遒古,堪稱北魏書法之精品。此志中卻存在着許多俗字。本文就此志中的一些俗字進行歸納和研究,淺析《張黑女墓誌》中俗字的一些規律。  相似文献   

7.
啓功(1912-2005),字元白,北京市人。中國當代教育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專家。曾任中國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啓功書法,王要成就在楷書與行書。他一直沉浸在「帖派」書風的傳統之中,諸如二王、歐陽詢、柳公權、智永、米芾、董其昌等都是他研究的,王要對象。其字幾乎固定「種模式面世。其風格儒雅而又嫻熟。冷艷而又端麗,文采而又風流。在當代書壇上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前言 (一)為配合‘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學習,我們將該書一部分名词作了一些解釋,按該書篇章順序陸續發表。 (二)選擇名詞的範圍,僅限於政治經濟學上常見的主要名词。同時,考慮到學習進度,和適應初學同志的理解程度,因而对有些名词的解释未完全採取历史的叙述方法,而只是簡要地介紹了它們在某一特定經济制度下所具有的基本含義和基本內容。 (三)為了便於檢查,每條名詞下面括號內註有數字,表明該名詞出現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譯合訂本的頁數。 (四)由於編寫者水平所限,解釋中不妥之處定所難免,請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9.
新中國誕生以來,全國教育工作者在‘向蘇聯學習’的口號下,正迫切需要有系統的蘇聯教育理論讀物。高晶齋先生以個人的精力,譯出這一本四十萬字篇幅的蘇聯師範專科學校‘教育學’課本(蘇聯兩教授合著,一九五○年莫斯科版),於一九五一年九月在正風出版社出版,自然是很值得歡迎的。不過這本書譯得過分草率,印製尤嫌粗滥,因此其中錯誤很多。筆者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只係略讀,並未精讀),遇有懷疑的地方便查對原文,查對以後,發現十九皆係譯文錯誤。現在把閱讀前九  相似文献   

10.
王继如 《文教资料》2001,(4):106-111
&;lt;漠書&;gt;所述高后所詐稱惠帝子,有脈絡不清之處,時同亦有錯訛,遂致&;lt;漠書人名索引&;gt;有關人名亦生失誤.兹参&;lt;史記&;gt;作一董理,不避飣餖之嫌,希求小補于史云爾.史料皆于括號中注中華書局點校本卷數及頁碼,以/號區分卷與頁,兩書省稱&;lt;史&;gt;&;lt;漠&;gt;.……  相似文献   

11.
‘培哥’一辭的譯音見於中學世界古代史第二册:‘塞爾柱突厥人軍隊進入巴格達,他們的領袖圖該利爾·培哥成為“蘇丹”。’(九十五頁)。‘不’見於王桐齡著‘東洋史’,書中記‘不’如下:‘塞爾柱之孫多格盧爾不乘勢西下……一○五五年入報達,擁哈利發號令天下,哈利發與之和,册爲蘇丹……’(下册一○七頁)。兩者全誤以官號為人名,譯音復不同。  相似文献   

12.
編輯教科書,是一件艱鉅的工作,很難盡善盡美。華東許多中學通用的‘近百年史話’一書(黃祖英、沈長洪、陳懷白編,華東新華書店出版)的內容,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還有些缺點。這裏僅把個人的幾點意見寫出來和大家共同研究: (1)鴉片戰爭,清廷與英國訂立南京條約後,美、法諸國,也競相效尤。美國派庫興特使,乘大號兵艦先至,威嚇清廷,於澳門附近望厦訂立通商條約,是爲望厦  相似文献   

13.
根據普希金專家的指示和北京師大同學試教「紅領巾」的經驗,在語文教學上,我們摸索著進行了若干方面的改革。在這裏,僅將有關語文知識教學方面情況,簡單地介紹一下,供同志們參考。首先談談解釋詞、字的情況。在初中語文第一冊「李官祥」一課裏,我們提出了十六個生字生詞,然後依從課文順序,邊啓發學生邊加講解,也就是說,解釋詞字也是讓學生參加活動的。如講課文第一小節的生字、生詞時,教師問:「李官祥是那個煤礦的工人?」學生答:「是陽泉煤礦的老工人。」即板書「陽泉」二字,並張挂事先制好的「陽泉位置圖」、指出陽泉的位置、出產及其在新中國建設中的地位。繼續又問:「李官祥在煤礦裏是管什麽工作的?」學生答:「管劈炭、推車、加煤鬥等  相似文献   

14.
吐魯番盆地是個聚寶盆,古代文物和文書不斷出土?脊殴ぷ髡咴?959—1975年對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烏爾塘、交河故城等古代墓葬和遺址進行的十三次清理工作收穫巨大,發掘近500座晉—唐墓葬和1處遺址,出土了近萬片文書和大量的墓磚和墓誌。所出文書內容廣泛,但大多數文書被當做廢紙,製成死者的服飾鞋襪、衣帽枕衾,殘損較大。本文主要用本校法,對其中的阿斯塔那四十八號墓進行了校補。  相似文献   

15.
馬公愚(1890-1969),本名範,初字公馭,後改公禺、公愚,晚號冷翁,因其齋名‘畊石簃',故又暑畊石簃主,永嘉城區(今温州鹿城區)百裹坊人。永嘉馬氏,自清以來,以詩文、金石、書畫傳家凡二百年。曾祖昱中(解元出身)、祖父蘭生(名元熙),均工詩文書畫。公愚幼承家學,稍長曾師承瑞安孫詒讓、究心周鼎秦權、石刻奇字。後與兄孟容就讀温州府中學堂。馬公愚素有‘藝苑全才'之譽。其書法,篆、隸、真、草,無一不精,真草取法鐘、王,筆力渾厚,氣息醇雅;  相似文献   

16.
算经十书     
在唐朝的时候,因为封建統治者皇帝要籠絡天下的知识分子,便設立了科举制度,就是以科举取士。所謂科举就是分科选举,当时有天文和数学方面的选举。國家設有数学馆,聘有博士官銜的学者在里面講学,科举选出几十个人到数学館学習,规定他們要学習算經十書。所謂算經就是数学書,好像詩經一样的尊貴。十种数学書的名称据傳說是周髀算經,九章算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孙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邱建算經,綴術,五經算經,和輯古算術。后來因为讀数学人少,这种选举制度,由停考而廢去,因而夏侯陽算經和綴術在宋朝时候散失了。現在所保存的夏侯陽算經事实上是  相似文献   

17.
戴自俺著·新北京出版社出版一九五一年九月初版 這本書是著者輯了他寫給在初中唸書的兒子的一些信,時間是贵陽解放前後的二年間(一九四九年八月至一九五一年八月),依了順次編排的。著者自信這些信不但給少年兒童看了可以得到鼓舞、啓示、幫助和力量,並且對於家長、對於教育工作者也有很大的意義。但是它究竟對今天新中國的教育事業有没有價值呢?是不是像序文(方與嚴作的序)中所說的:‘它是一本少年兒童的優良讀物,也是一般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並且是一道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溝通一氣,渡上  相似文献   

18.
齊白石(一八六四——一九五七),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寄人等.中國近現代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爲木工,後以賣畫爲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_  相似文献   

19.
張宗祥(1882—1965),字閬聲,號冷僧。因尊崇文天祥故名宗祥。浙江海寧人。辛亥革命後任職于浙江教育廳,1919年任京師圖書館主任。解放後任浙江圖書館館長,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協浙江分會副主席,1963年出任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長。張宗祥書法初學顏真卿,後致力李北海,晚年以神龍本《蘭亭》為日課。行草深得董其昌神髓。着有《張宗祥藏印選》、《張宗祥印選》、《學書源流論》、《冷僧書畫集》等。释文禅榻茶烟略得清趣古梅修竹爱此天真  相似文献   

20.
爆發辛亥革命而使之成功的武昌起義,以前不少的書都忽略了當時一個革命組織——文學社的功績。特別是在蒋介石反動統治時更有意蒙混了這一次起義的歷史事實真相,有‘許多史冊往往只很簡略地寫一點由工程營熊秉坤發難就完事,有的甚至不合事實地說東京同盟會總部派什麽法國武官到武昌鼓動新軍起義’。(本書李六如序)把當時起義有功的文學社和共進會抹煞得一字不提。本書主要就是‘詳述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的經過,及文學社在武昌起義中所起的作用’。(本書内容提要) 本書主要部分就是現用作書名的一整篇紀實,書後附有在武昌起義前夕犠牲的劉復基、彭楚藩、楊洪勝三烈士的事略(附照片)。本書有三點是值得提出來的,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