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普通民众获得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见自由表达平台,网络民意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网络暴力是依赖于这种自由表达平台而产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该文旨在于以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为依据,选取两个案例对比分析网络民意和网络暴力的相关属性,通过"江歌案"着重探讨二者在舆论场域中的转化机制,引导网络暴力向良性的网络民意转化,从而使网络失范行为有所减少,以期对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从传播学的视角看“人肉搜索”及网络暴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的螺旋”的重要理论前提之一是个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以及由这种恐惧所产生的对多数或“优势意见”的趋同行为  相似文献   

3.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余霞  任红丽 《新闻世界》2011,(11):123-124
本文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关于日本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的研究,结合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引导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暴力是现今网络健康发展所必须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本文以张显侵权案的发生为切入点,通过对网络舆论暴力的界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各方的危害,提出了引导网络舆论暴力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沉默的螺旋现象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在很多情况和条件下,尤其网络上对于突发事件的讨论,反沉默的螺旋的现象日益凸显出来。伴随着反沉默的螺旋现象,谣言四起,事态发展受到外界舆论影响而越加恶化。本文以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试图寻找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还适用于当下社会大环境?其内涵是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以新浪微博热点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并据此总结了在新媒体时代下,"沉默的螺旋"效应的一些独特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界定网络舆论暴力概念的基础上,力求从众多网络舆论暴力事件的可变性中寻找导致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探究网络舆论暴力的基本规律,并尝试构建出网络舆论暴力形成的“龙卷风”模型,为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新媒体语境下审视沉默的螺旋——以网络传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文霞 《今传媒》2011,(4):97-98
本文从诺伊曼"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假说前提出发,探讨在网络空间中所谓的心理因子和社会因子等概念的表现形式,结合个案呈现"沉默的螺旋"的继承与创新,得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水军”的形成机制与传播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网络水军"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道之中,这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本文旨在从"网络水军"的界定、形成机制、传播效力和治理对策等方面对"网络水军"进行研究。"网络水军"是互联网、新媒体的"畸形儿",它实质上是网络公关营销的一个工具,它带来了一些难以预料的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1.
雷阳 《新闻世界》2014,(9):115-117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意见,这一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出现了反沉默螺旋理论。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和分析,阐述了现代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和反沉默螺旋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受双方的壁垒被打破,由单向传播转为双向传播。但随之而来的是后真相时代的产生,当某一热点信息出现,网民忽略事实真相而在意情绪价值,网络舆论也会随之产生。当网络舆论的失范行为出现时,容易产生社会冲突,同时对事件主体造成伤害。本文以刘学州案为例,欲探讨在后真相时代下,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影响,为加强后真相时代网络舆论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传播中,认知基模下的沉默的螺旋是如何表现的?本文依据社会认知心理学和沉默螺旋理论,结合毕福剑事件的讨论,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社会心理机制中产生,并对网络空间的孤立恐惧和群体压力进行分析,说明沉默的螺旋会受到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在现实生活中触角的不断延伸,人们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网络言论表达和发帖的自由似乎成了人们话语权的集结中心。可是在这样的言论新渠道中,人们对话语权的过度追寻导致了对个人理性思维的压制乃至丧失,以至于在毫无节制的话语自由的背后开始出现一种令人生畏的暴力体系——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5.
秦振云  蒋丽红 《新闻世界》2009,(11):150-151
如今网络论坛已经成为网民们发表个人意见的重要场所,其开放的语言环境激发了个人表达的欲望,但同时语言暴力现象也在这种环境中滋生。在社会道德与正义的庇护下,许多网民恶意地使用污秽、诅咒、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发表与散布一些过激言论与情绪。语言暴力现象日益严重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破坏社会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16.
刘家铭  刘丽莎 《新闻世界》2010,(10):121-12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迅速出现。一方面,网络传播使公众在网络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广阔的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促进了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网络虚假信息泛滥、舆论管理不易等问题。其中,信息暴力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的网络传播现象。本文从网络舆论的产生过程及特点出发,分析探讨了与网络舆论发展过程有关的两种信息暴力现象及其成因,并对如何减少信息暴力行为提出了两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通过网络来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并通过网络舆论来影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网络暴力舆论也开始进走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隐私权和正常的生活。加快对网络暴力舆论特点和成因的研究,有利加强对网络暴力舆论的控制、监督和引导,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多种网络应用方式尤其是微博得以充分运用,这大大促进了网络舆情的立体化、高效率传播。在网络群体传播语境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传播能够交织进行,网民的群体意识也得以增强,网络舆情呈现出规模化、强有力的传播态势。同时,网络群体成员的舆情表达常常表现出非理性从众、极端冒险和舆论暴力等特征,从而往往使网络群体传播具有"沉默的螺旋"效应、"群体极化"效应和"网络舆论暴力"倾向。  相似文献   

19.
2014年6月,玉林狗肉节的舆论争端达到最高峰,在这场舆论战中,传播学经典理论——沉默的螺旋,在特定条件干扰下发生了反向旋转,群体改变了已有的合意并形成新的合意,群体意见形成的狂热风暴在这次争端中表现得比沉默螺旋更为明显。本文试从道德判断、中坚分子、舆论的形成以及媒体角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文本分析法和大众心理学,探究互联网时期,沉默的螺旋假说不成立的条件,并指出在新环境下,沉默螺旋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张珺洁 《视听》2021,(3):175-177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使普通网民能规模化地公开表达自己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和立场.转型期的中国,虽然舆情环境发生巨变,但"沉默的螺旋"这一经典理论在很多网络事件中依然适用.本文以2020年上半年钟美美短视频爆红事件为例,分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运行机制以及在新媒体时代衍生的"反沉默的螺旋"在此案例舆情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