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的影响以及反华势力与藏独分裂势力在涉藏问题上长期歪曲与片面宣传,西方人对西藏文化、历史以及中国西藏政策存在种种误读和偏见。在全球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民间外交,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西藏,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下西藏观,在交流中廓清迷雾,增强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近期,随着我国有关重大会议的召开,经济议题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经济结构改革、财经金融政策等都成为聚焦内容。由于我国加强了对涉华经济议题的舆论引导,国家和有关部委领导人加大了对经济议题的主动发声与议题设置,积极回应外界的关切与质疑,加之近期我国公布的部分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中国经济走向平稳,有效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我国经济政策与前景表示乐观的声音增多,舆论环境出现向好迹象。本文对境外主流媒体的报道基调进行了分析研判,探究了境外媒体对我国经济舆情积极报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桢  庄严 《新闻爱好者》2021,(11):70-73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舆论形势,西方国家严重违背新闻专业性与新闻道德对华展开激烈的议题战、宣传战,并将对华舆论攻击上升为由政要主导的国家战略.在具体策略上,主要采取贴标签法、重复谎言法、第五纵队法和栽赃陷害法.为了有效应对国际舆论,应该积极构建有力支撑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打乱西方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两报一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亚洲版)以及英国泰晤士报2010年涉华报道的阅读分析可以发现,与往年相比,以这些报刊为主的西方媒体的涉华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刚 《军事记者》2014,(2):42-43
当前,西方媒体涉华军事舆论宣传密度增加、话题多元、热点频出、噪音杂陈。分析和应对西方媒体涉华军事舆论的宣传重点、手段意图,将有助于提高我军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维护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提升我军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9.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视听媒体成为国家形象研究的重要领域。《涉华纪录片国家形象建构话语机制研究》一书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在扎实的多元理论背景下展开对于涉华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建构的探讨,在对国家形象的准确解读中构建多维度的形象框架,在对不同的形象建构与话语建构机制对比中探讨文化差异之于国家形象认知的影响,是国家形象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形象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日益得到重视,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的构塑之间关系紧密。基于此,本文选取《国家报》《世界报》和《ABC报》这三份在西班牙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报纸,以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大"期间的涉华报道为主要考察点,解读中国在西班牙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分析西班牙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理论与背景18世纪工业革命和19世纪“交往革命”的发生,迅速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环境认知方式,大众传媒营造的“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了解外部世界的首要方式。各国的新闻媒体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机构,它们的立场会不由自主地体现出意识形态倾向。这种倾向在涉及国际新闻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了《纽约时报网》和《读卖新闻网》2006年4月18日-2006年5月17日(以北京时间为准)的涉华报道,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两者涉华报道的消息来源没有掌握在其他来源手中,而是紧紧把持在记者和报社手中。  相似文献   

14.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7,(21):71-72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传播中,西方处于一个主导的地位。这个主导的地位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而是几百年以来形成的,我们的位置相对来说是弱的,这是现实,不是马上能够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界的奥斯卡奖.考察1917年至201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其中不乏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中美关系变迁的各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当涉及到国家利益之争时.普利策新闻奖涉华新闻报道倾向与当时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和态度一致吗?两者之间的关联度如何?  相似文献   

18.
张璋 《东南传播》2010,(4):56-58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后,西方电视媒体为配合西方国家淡化自身"历史责任",迫使我在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上让步,使世界主要经济体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明显表现出会前散布怀疑情绪,会中歪曲事实真相,会后持续不实报道的三部曲。面对西方日趋明显的责任分担压力,中国需要积极争取气候变化议题的话语权,对部分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进行有力反击,进一步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郭可 《新闻大学》2013,(6):16-33
本论文研究了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德国的《时代》周报(Die Zeit)和法国的《世界报》(Le Monde)三份报纸中国际报道的涉华舆情,来探讨研究涉华国际舆情近20年来的发展特点、变化规律和趋势.研究发现:西方三报的涉华国际舆情尽管还保留其固有的成见,但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仅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联,而且与这些国家自身的社会发展也有关联.本报告还发现:(1)西方三报涉华国际舆情态度在总体上以中性态度为主,尤其是《纽约时报》这种趋势分布很明显.中性主题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台湾、灾难、经济、娱乐体育等.西方三报对海外华人、利益集团、其他外国组织、与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公司和海外中国企业等也基本持中性态度.(2)西方三报对民主人权主题以及不同政见者、党员、提及“六四”事件等意识形态有关的报道时,其倾向性态度总是很负面的.这说明西方三报对中国和中国社会的固化成见是较难改变的,尽管中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3)引用在中国国内的外国人为消息源的报道态度最为负面;同时在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并提的报道中,特别是美日德俄的报道中,负面态度的比例超过30%.  相似文献   

20.
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 ,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鉴于此 ,本文作者跟踪分析了近期美、俄、日、德权威报纸的涉华报道。其共同点是 ,四国的涉华报道均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中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不同的是 ,各国报道又明显地带有各自的特点或倾向性———美国的冷战思维 ,日本的防范心理 ,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