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职业技术教育》2017,(7):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2017,(8):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教育》2017,(28):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教育》2017,(6):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教育》2017,(25):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17,(35):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17,(21):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8.
《职业技术教育》2017,(31):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9.
《职业技术教育》2017,(2):81-81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在纸质文本之外,获得在线的数字课程资源支持,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使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加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0.
当下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方兴未艾。这种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以其特有优势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趋势。结合教学团队实践经验,文章以信号处理系列课程为例,对新形态教材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记豪 《河南教育》2020,(11):83-86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以高校自有资源为基础,借助互联网技术,融合纸质讲义、视频微课、电子图纸和图片等资源,建设互联网+数纸融合新形态教材,为课程改革服务,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于课程与毕业要求中的学生能力的达成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的应用,有利于延伸纸面空间,拓展知识获取的途径,促进优质资源传播,已成为教材建设的趋势。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编写的工程图学新形态系列教材为例,介绍了图学课程新形态教材的编写思路及实践过程,为工程图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数字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中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数字教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现代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的全方位和系统性融合。在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数字教材作为未来的新形态教材类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传统教材及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纸质教材嵌入二维码与互联网相关联,实现了传统教材向移动互联教材的升级。新形态教材在正文、辅文、课后习题、案例中根据教学需求,分别插入二维码,使教材与教学过程互动,为教材减量增质。  相似文献   

15.
芳香植物应用技术是高职农林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笔者阐述了该课程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以及建设新形态教材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与网络数字平台对接的纸质教材、与掌上学习平台配套的数字教材、实物教材库等新形态教材,结合时代主题开发《芳香植物应用技术》教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立体化新形态教材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习、开展创新创业实训与实践,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精神,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创业教育成果的呈现形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纸质书,而是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课程、新形态教材形式出现,这将有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大连理工大学以“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文章以该研究成果为例,介绍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以及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建设与出版。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下,如何打造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有机结合,支持自主学习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成果《出口业务操作》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例,从开发设计思路、实施要点特色、应用效果调查、优化路径思考等四方面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2016级372名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对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使用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新形态教材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作用,以Linux网络服务构建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目前Linux类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书证融通"与"课赛融通"相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材相互融通的新形态教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中传统纸质教材不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网络优质资源甄别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借助网络资源实现线上学习、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等措施,以促进"互联网+"中职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9,(7):92-98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设新形态教材尤其是在纸质教材中添加二维码,已成为传统出版社转型升级中一个重要的出版模式。基于此,文章从功能和技术的角度切入,设计了二维码服务平台,以支撑编辑的日常业务工作,并借助手机端为读者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浏览、购买等服务。此外,文章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字教育资源二维码应用服务为例,介绍了二维码服务平台的应用成效。二维码服务平台的设计及其应用,有助于推动二维码和出版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并为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