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裸婚”一词兴起于2008年的互联网,是对当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的概括。“裸婚”的主体是正步入婚恋高峰期的“80”后,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的社会现状.“裸婚”成为他们节省婚礼成本.追求婚姻独立的选择。在望房兴叹的《蜗居》后,《裸婚时代》的播出迅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从传播学角度看,其热播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最近,《裸婚时代》在各大卫视热播,究其原因,是其折射了当今社会一大群适龄男女对婚姻的焦虑现象.而这样一部电视连续剧,起初是由一本流行于网络的《裸婚》小说改编而来,既网络连载走红后正式出版成书,随后出售电视改编权,再加上著名导演滕华弢的执导,让这部戏一上演便成了焦点.之前有“隐婚”、“闪婚”等热词,如今《裸婚时代》推出了2011年度的热词——“裸婚”.  相似文献   

3.
刘杰  陈晓光 《新闻世界》2011,(11):57-58
电视剧《幸福来敲门》的热播,为婚姻家庭剧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范式。本文以该剧的创作模式为切入点,探讨婚姻家庭剧创作模式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闫静静 《新闻世界》2011,(3):123-124
本文以热播剧《婚姻保卫战》为例,以文本分析为核心,容纳相应的观众反应,就这部电视剧的文本构成展开分析,探讨电视剧本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当代都市情感剧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琰 《新闻爱好者》2011,(17):24-25
近年来以婚恋为题材的都市情感剧很受观众欢迎,比如《金婚》、《双面胶》、《蜗居》、《王贵和安娜》、《婚姻保卫战》。这些电视剧在取得了骄人收视率的同时,还引起了社会话题的热议。随着媒介重心的转移和视觉文化的强势崛起,中国电视剧逐渐摆脱了对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依附,获得了强势话语权和独立主体的地位,成为当今最广泛和重要的叙事艺术之一,其社会文化地位已是今非昔比,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时下最具影响力,负载社会文化意义最多的艺术样态。而情感剧热播的背后,恰恰折射出的是现代中国人婚姻城堡里种种不可言说的问题,记录的是中国人婚姻伦理文化变迁的无奈与希冀。  相似文献   

6.
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赵宝刚的新剧《婚姻保卫战》一经北京、天津等五家省级卫视首播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话题焦点。事实上,自1998年《牵手》火爆荧屏以来,婚姻话题就成了电视剧的热门题材。《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金婚》和《双面胶》等剧相继热播,  相似文献   

7.
继《中国式离婚》、《金婚》等剧之后,婚姻题材的剧种一直久热不衰,最近在上海、重庆等电视台热播的“我们复婚吧”以新的语词方式和婚姻题材成为现代社会情感的一大新话题。同名图书近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8.
"裸婚"一词兴起于2008年的互联网,是对当下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的概括。"裸婚"的主体是正步入婚恋高峰期的"80"后,面对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的社会现状,"裸婚"成为他们节省婚礼成本,追求婚姻独立的  相似文献   

9.
陈海燕 《东南传播》2020,(10):132-133
本文以热播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姥姥的饺子馆》为例,深入解析改革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从大变革时代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观念的重塑、精神的蜕变,以及情感世界的特殊体验入手,深入阐述"新时代新女性"形象的成因、特质和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为新时代女性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热播家庭情感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同名小说自推出以来与电视剧齐头并进,在全国各大书店受到读者热捧。4月3日,该书作者王丽萍携剧中的“媳妇家族”现身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与期待已久的“媳妇迷”们见面,并为小说《媳妇的美好时代》进行现场签售。  相似文献   

11.
李皓 《声屏世界》2013,(10):37-38
作为备受争议的一代。出生于改革开放浪潮中的80后,已陆续步入“三十而立”的行列。一大批以80后的婚姻爱情为主题的电视剧,凭借剧中华丽的场景、时髦的服装、幽默的台词和青春的新生代演员,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如《裸婚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离婚前规则》等,都是其中的成功之作。这些电视剧借助国内一线卫视平台及网络的推广,成了观众热议的话题。然而,80后婚恋剧在受到追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2.
婚姻的效力是指因婚姻的成立而导致的法律后果。这个法律后果是多方面的,涉及宪法、民法、刑法、婚姻家庭法、行政法、劳动法、诉讼法等许多领域。本文所探讨的婚姻效力主要是从我国婚姻家庭法领域作出的,同时针对最新颁布的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实施以来的社会反响,从婚姻效力角度谈谈《婚姻法》新司法解释所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杨志敏 《传媒》2023,(19):39-41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红旗渠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中,诞生了纪录片《红旗渠》、电影《天河之恋》、电视剧《红旗渠的儿女们》等近百部优秀影视作品,展现了红旗渠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赓续和传承。2021年,31集电视剧《红旗渠》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热播,该剧作为建党百年献礼剧,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以满满的时代质感促成观众对重大历史题材的情感召唤和价值认同,也为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化书写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来,谍战剧的热播带动了相关图书的热销,尤其是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原著作者龙一一夜成名,其新出版的图书也受到广大"谍迷"的追捧,很多人都说龙一因为电视剧《潜伏》得享大名,了不得了。  相似文献   

15.
继《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之后,2010年赵宝刚的又一力作——《婚姻保卫战》登陆各大荧屏,再一次掀起了收视狂潮。这三部以80后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为题材的电视剧,也被  相似文献   

16.
魏俊 《兰台世界》2016,(18):29-31
儒林外史中呈现的种种婚姻现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从社会史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婚姻幸与不幸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一段婚姻的幸福在《儒林外史》中,与功名富贵无关;在如今,与房子、车子、票子亦是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宋翠君  陆晓云 《传媒》2015,(8):72-73
本文以热播剧《生活启示录》为例,总结了目前我国电视剧植入广告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要实现电视剧植入广告的情感正迁移,需要在选择与品牌契合度高的电视剧的同时,把握好“隐性”和“显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诗经》收录的许多反映婚姻形态的诗歌,从不同侧面诠释了西周、春秋时期原始的婚姻习俗。如媵婚制、烝婚、报婚等这些严重违背婚姻礼制的婚姻形态的存在与原始的群居野合习俗、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外交以及宗法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芸芳 《编辑之友》2010,(10):89-90
2010年初,"裸婚"一词成了大众热捧的网络术语,"裸婚"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它兴起于2008年,后因为女作家秦俭(笔名介末)的<裸婚>(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年1月)而迅速蹿红网络.商品经济大潮把都市人卷入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中,金钱和爱情的掺和使得真爱变得模糊,结婚成了奢侈的消费,短暂的奢华却要男女双方辛苦数年来偿还债务.为了抵制这种行为,"裸婚"成了年轻男女结婚的主要方式,它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直接领证结婚.它根据实际条件,确定婚庆和婚后的生活方式,以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裸婚是现代人物质观念转变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9):31-35
成都《工商导报》是成都地区跨越解放前后连续发行的两份报刊之一,其婚姻报道数量众多,且具有持续性、丰富性、实效性等优势,是观察建国前后婚姻报道嬗变的最佳窗口。建国前其主要刊登各类婚姻相关启事和婚姻花边新闻;建国后则主要报道新婚姻制度及具体政策、典型事例和大量婚姻方面的群众来信。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变迁路径:运营逻辑从市场到政治、功能定位从简单的新闻报道到初步具备舆论监督功能、办报模式从报人单一主体到"报人—读者"双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