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对画面说明、补充、整合、深化的一种特殊文学创作,是非独立性的,这一特性决定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功能作用是以多种表现形式为画面服务,它通过文学性的创作,为受众在有限的画面里创造出无限的画外空间。  相似文献   

2.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区别于电视画面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可以展现无法展现的内容,也可以创造无限的画外空间。所以,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就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湖放春,紫陌红尘。每年这个时候,西湖周围的寺庙香烟缭绕,梵音不绝,各地来西湖朝山进香的香客,穿梭于湖光山色中,香火极一时之盛,这成为杭州固定不变的一道风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电视工作者在制作专题时,先写好解说词,然后根据解说词组织镜头,编写脚本,最后进行拍摄。其实这种制作电视的方式,完全割裂了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将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客观事实之上,违背了电视客观、真实性原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创作方法。怎样使用解说词才能与画面相得益彰,取得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晓莉 《视听界》2001,(2):14-15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起着重要的作:胜是来说明介绍情节过程,一是用来修饰情节内函,二缺一不可,第一种作用很好理解,不说明介绍,单单依靠画面,音乐,效果声和字幕是不能完整表达节目信息的,重要的是第二种作用,修饰和不修饰,区别很大,有时甚至是一个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长期的专题和纪录片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体会到写好电视解说词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以纪实为内容和形式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既有电视片的普通创作规律,也有着纪录片特定的创作规律。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解说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解说词的创作如何协助完成纪录片的创作呢,又如何让纪录片增色呢,本文试从纪录片的创作规律总结一些解说词的创作规律。并根据作者本人多年纪录片创作经验,探讨几点纪录片文稿写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志华 《东南传播》2011,(4):136-137
近年来,对人文历史旅行纪录片由于既张扬旅行纪录的休闲时尚,又凸显人文历史的体验感悟,在各类旅游电视节目中独树一帜,为观众所青睐。本文将对人文历史旅行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画面+解说"模式成为中国纪录片的主流,随着纪录片的发展,画面和解说两个表现元素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只是画面的改变更明显,而解说的改变则相当隐秘。纪录片解说词从直接的宣教到隐秘化的规训,解说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历史发展的梳理来找到解说转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王蕾 《青年记者》2013,(2):50-5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也称专题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是运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电视节目形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的热播,电视纪录片开始成为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节目体裁,这也促使了电视人勇于探索纪录片的制作。在纪录片制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电视纪录片追求画面与解说词构成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完美  相似文献   

11.
《航空档案》2009,(3):79-86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经近60年的岁月洗礼。在这段岁月里,中国航空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敬业诚信,创新超越,不畏艰险,风雨兼程,使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13.
电视纪录片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内容,通过电视摄影的手法,将事情经过完整地记录,并经由后期电子设备的处理,最终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始终强调真实性、有效性、启发性等特点,因此具有自身的特征与独特的拍摄手段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葛明 《现代视听》2011,(10):48-50
电视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在当今时代和未来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解说词的写作更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何让解说词生动、形象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时代性,使解说词能够突破文字和语言的本真力量,达到在更广阔范围传播的效果,引发观众思考、开启思想的通道,是写作者应该着重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赵庆年 《视听》2016,(11):72-73
《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一季开始,就稳居收视冠军的宝座,风靡荧屏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纪录片打开了一扇窗,从该节目中人们看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新发展。同样,《舌尖上的中国》也正是因为融入了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不断发展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它的成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莞 《新闻世界》2011,(7):239-241
我国纪录片发展至今已经经历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创作理念上经历了教育与指导、客观与再现、主观与表现三个时期。在纪录片呈现不断壮大之势的今天,贾樟柯作为内地电影的第六代导演,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断推新,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获得了好评。本文以其2009年制作的电影纪录片《海上传奇》为例,分析纪录片中的符号语言。  相似文献   

17.
旅游电视纪录片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电视纪录片类型,其主要内容是记录旅游者在旅游途中的经历.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代表性栏目——《行者》,探讨当下旅游类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并分析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如何体现出人文关怀,并探讨旅游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自80年代末,开始崛起且日益蓬勃。从国家意识浓烈的《话说长江》到个人口述色彩浓郁的《档案》,电视纪录片的形态一直不稳定,栏目化是其生存常态,并时时受到商业化的威胁。如何保证电视栏目的收视率,提高节目的广告销售额成为电视纪录片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本文从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的热播入手,试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生存...  相似文献   

19.
卢英  杜谦  王峰 《新闻传播》2004,(10):56-56
最近刚刚看了长纪录片《英与白》,它在第六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评选中荣获了“人文与社会类”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新奖和最佳音效奖。有人说《英与白》比较另类,也有人对此片颇有微词,但它在评选中获得如此殊荣绝非偶然,笔者觉得它代表了现  相似文献   

20.
林晓 《东南传播》2014,(10):41-42
细节直接影响到作品内容的整体表现,因此是电视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而细节的充分展现需要依托解说词的帮助,通常包括事件细节、情感细节、环境细节、动作细节等;解说词所表达的细节与画面有机结合,也就是视听语言共同配合完成细节处理,这就是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