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明太祖朱元璋不好道教的仙道长生之术,但终其一生都流露出亲近扶植的道教情怀。他对待道教既扬且抑的思想倾向,不仅影响其选贤任能的态度,在其施政方略中也多有体现。文章从朱元璋的道教情怀铺陈入手,着力分析其有关道教的思想观点,在其经国安邦方略中的体现和实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樊山政书》记载了樊增祥清末十年的从政历程,是解读其施政风格的很好的文本。大致看来,其施政风格有五,一是尚实,倡导实事求是,反对纸上空谈;二是重情,妥善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强调作官第一要体人情;三是灵活,主张因时因地制宜,不可一概而论;四是渐变,认为循序渐进而非操之过急,乃为政之要;五是人才,注重为政在人,并对章程等“治法”也予以了相当的认同。樊增祥的施政风格,在今天亦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建安诗歌处于儒学由汉代的兴盛到魏晋时式微的转折期。这一独特的背景决定了建安诗歌既会受到儒学的影响、打上其思想的烙印,但又不完全受其束缚,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儒家思想的特点。本文将从儒学的盛衰转变看建安诗歌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地方儒学,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区域的涵盖上都远远超过前代,而探究兴办和维持如此众多儒学的经费投入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考察了明代地方儒学经费的来源,分析了田赋、徭役、捐助、学田在地方儒学经费筹措中的地位,也论述了经费的各项支出。研究的结果表明,地方儒学的兴办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私人捐助为辅的办学模式,而且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呈增长趋势的。  相似文献   

5.
从敦煌资料看儒学对吐蕃的深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古藏文文献和莫高窟吐蕃时期的壁画,整理出儒学对吐蕃的思想观念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上的影响和特点,分析了儒学传入吐蕃的途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认为它反映了青藏高原与中原地区早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蒙元时期的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穆秀丽 《文教资料》2007,(27):58-60
近年来,韩剧充斥着中国家庭的电视荧屏,其中的家庭剧更是让人在冗长中体味着家庭和谐和亲情可贵。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接受心理机制。其中韩剧中展现的儒文化中的家庭伦理更是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共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观众的心理渴求。其中重视对家庭婚姻的守护、孝悌和睦家庭的亲情伦理,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是作为儒家传统的批判者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人们常常忽略的事实是:胡适在早年与新儒学的接触中所得到的那些思想和见解对他的一生都是有着挥之不去的影响的。该文并不拟全面讨论胡适与新儒学的关系.只试图从胡适的自传这一新的角度出发揭示新儒学对胡适的影响以及胡适对此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自汉武帝大力开发西南夷,派遣唐蒙入使夜郎以后,礼乐文化也逐步传入了偏远的贵州地区。从贵州清镇、平坝、黔西等地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初,由萌芽到逐步成熟的,它是毛泽东政治方略和建国、治国方略的主体。探索和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过程,是毛泽东更具灵活性、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自汉武帝大力开发西南夷,派遣唐蒙入使夜郎以后,礼乐文化也逐步传入了偏远的贵州地区。从贵州清镇、平坝、黔西等地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建勋与冯道作为五代时期南北仕宦文人的代表,其应对乱世的不同态度典型地体现了仕宦文人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这一点,对认识儒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量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局于本体论层面的,主要表现在自我转化的终极性与存有的终极性、自我转化的无尽性与存有的层次性、自我超越的内在性与存有的终极性的内在关联上。这些关联一方面使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呈现出超越于西方主体性思想的面貌,从而对近代西方主体性学说的某些弊端有某种对治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儒家的主体性思想总具有某些严重的局限,如“太过立体性”、“太过理想主义”以及社会归属的偏狭性等。相信当代儒家在同西方世界的积极对话中定能开展出一个更为健全的、具有普世性质的主体性学说来。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日本二战后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最后一篇历史小说。《孔子》是井上靖读《论语》的心得,从作家在作品中重点讨论"天"、"天命"和"仁"等问题,可以看出井上靖对中国原始儒学的认识存在着误读,这也和儒学在日本传播的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4.
曹沧晔 《文教资料》2007,(7):134-137
《孔子》是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的最后一部小说,是作者在研读了《论语》后的一部小说。通过这部小说作者阐述了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和领悟。同时,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对《论语》的一份阅读手记,它阐释了作者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儒学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作者在作品中对《论语》里几个重要命题的误读的探讨,来探寻产生误读的原因,以及儒学在日本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24至26日在贵州兴义召开。安顺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颜建华教授、编辑李昌礼参加了本次学术年会。这次年会的主要议题是"关于学报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7,(6):22-27
敦煌文献儒家经典二百多卷号中有纪年题记的40余件。通过整理分析可知,它们出现的时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出不同时代儒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安史之乱前敦煌地区儒学教育与唐庭主流文化具有同步性。而吐蕃占领时期却遭到严重破坏。归义军时期,儒学逐步恢复,但却呈现出敦煌地区独有的特征,前期《论语》流行,而后期《孝经》影响较大,儒学的世俗化和功利化色彩十分浓厚。  相似文献   

17.
自西周至秦帝国的建立约800年是儒学伦理思想产生并形成的时期。由于儒学还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它对婚姻的负面影响还不十分明显。虽然当时旧的礼制已经土崩瓦解,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伦理关系并未根除,真正影响与作用于人们婚姻生活的仍然是周代的婚姻礼制。先秦时期,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较后世女子为高,其主要的标志就是女性在婚姻中享有自主权和在恋爱中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中的表现婚姻情爱的诗歌对此有比较集中的反映。它说明了在儒学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的先秦时期,孔门儒学伦理思想对婚姻的制约还没有突出地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从思想史层面看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讨论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学人们总是喜欢关注其间的多元、融合的问题。珠不知任何一种思想学术在其传承流变过程中,对原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更多一些。正如一条河流,既有与异流的交汇,更有其自身的回曲流演。有鉴于此,本文从思想史角度论述了贾谊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三纲五常"看程朱理学对孔孟儒学的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纲五常”并非起源于孔孟,而是对孔孟儒学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背叛和践踏。程朱理学把“三纲五常”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古长存的天理,就是要维护封建皇权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光绪《黔西州续志》主要记录咸、同时期黔西州历史,其中所采录的诗文主要关涉忠、孝、节、义,教化倾向明显,儒学色彩十分浓郁。被采录的诗文,其作者以诗志史的创作追求自觉而明确,而编纂者们采诗观风的意图也十分明朗。这种方志编纂,不但反映了晚清时期贵州诗文创作与儒学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史学与儒学之互动。史学家用儒学的标准对诗文进行剪裁,这既是文学儒学化,也是史学儒学化之表现,彰显了晚清时期儒学对文化发展的强烈束缚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