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情反转”现象在媒体的报道上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反转新闻的出现使得民众感叹面对新闻时无所适从.从媒体上看到、听到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即使当初言之凿凿的报道,也存在以后被颠覆的可能.本文以四川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为例,分析反转新闻出现的原因以及特征,探索舆论审视下的反转新闻.  相似文献   

2.
5月3日,一段名为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舆论先是纷纷谴责打人者的残暴,但是在一段被打女司机疯狂别车视频流出后,舆论突然倒戈,甚至对女司机进行了全方位的人肉搜索。在突然间舆论反转的背后,则是一场社会情绪的集体爆发,是女司机这一被污名化标签引起的社会共鸣。  相似文献   

3.
周长耀 《新闻传播》2023,(15):55-57
当前舆论反转现象是新媒体平台突出的问题之一,对于信息的传播和互联网良好氛围的塑造都十分不利。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反转,新媒体中尤其是以微博为载体的新媒体中舆论反转有着不同的特性,同时对于新媒体中的舆论反转现象的研究过于缺少,现通过研究和总结,为治理新媒体中的舆论反转提供意见,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暴打女司机事件是2015年一起比较典型的舆论事件。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舆论发生了两次转向,经历了三个明显的阶段。网易新闻和新闻回帖清晰展现了舆论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抽样分析显示,在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舆论的转向并非断裂式的,而是展现了其内在逻辑性和相承性。其次,该事件的舆论中虽然存在着大量非理性因素,但理性和公共性因素一直占有相当比例,并主导着事件的发展。随着事件的进展,舆论更是经历了一个越来越理性化的过程,并最终走向了冷静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危险是是真实的,而风险是社会建构的。作为风险社会表征的舆论,在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反转的新特征。本文以"庆安枪击事件"为例,来分析传统媒体报道和新媒体参与下这种反转的必然因素:传播无序化、受众媒介素养不高、社会价值断裂。基于此,笔者认为,重建当下的舆论生态和媒介秩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缪慕怡 《新闻世界》2010,(11):178-179
当今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互联网成为典型的代表,网络论坛、博客等新型的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的出现和发展,催生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关系的变化。本文拟从各方关于"伊春空难"的报道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8.
余秀才 《现代传播》2016,(4):134-141
经过多年发展,微博渐趋成熟与稳定,其依然是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本文以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为例,通过内容分析,研究突发事件微博舆论传播的新特征、新规律和产生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对当前微博舆论的传播与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晓春 《中国出版》2023,(22):61-64
传播反转事件与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相混淆,给人带来一种反转新闻泛滥成灾的印象。传播反转事件与反转新闻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新闻学意义上的反转新闻,要远远少于传播反转事件,反转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容易被发现,对此需要有专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继2013年底曾火爆一时的"外国小伙扶摔倒大妈反遭讹"事件之后,类似的新闻反转剧一直在生活中频频上演。从去年的"湖南湘潭孕妇惨死手术台"到近期的"成都女司机被暴打",这些新闻事件中无不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反转,而新闻背后的网络舆情态势也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多次发生转向。本文将以"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为例,探析在新闻反转剧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及其舆论反转背后的原因,以期对次现象进行初步探索,达到抛砖引玉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曹默 《声屏世界》2017,(9):19-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介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新闻反转"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新闻反转现象不仅会引发舆情的关注和反转,同时在反转中也消磨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尤其在新媒体传播方式日益盛行的当下,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本文尝试通过分析2016年发生的新闻反转典型案例,发掘新闻反转现象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新闻反转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看似普通的常规报道,竟然成为新媒体推送的头条。因为越劲爆,越反常规的事件,往往越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舆情压力迫使相关职能部门发出通报,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也让新闻事实逐渐清晰。最终,公众重新站队,舆情实现反转。这样的"反转新闻"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从业者和公众都应该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2):79-83
本文将舆论的理性特征放入态度研究框架中,以郭斌事件为例,从认知理性、评价理性、情绪理性和行为倾向理性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一系列可操作的指标分析新型网络爱国舆论事件中网民的理性情况。研究发现:网民态度理性总体呈轻微理性状态,其中行为倾向理性程度最高,认知理性程度最低;在侧重当事人评价的舆论中网民态度理性程度最低。建议我们对此类事件中网民的表现要更有信心,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要更注重全面客观,当事人更要注重网络爱国言论的合理表达。  相似文献   

14.
微信公众号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姚贝娜的不幸离世引发的舆论浪潮从"记者即秃鹫"的隐喻进入白热化阶段,公众号"新闻传播学研"时刻关注该事件的发展。本文沿着李普曼对舆论的描述性内容,从"外部世界"对人们舆论形成的影响出发,分析来自外部世界的限制,诸如人们日积月累的"成见"、构成"兴趣"的利益诉求,考察舆论结晶为"公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吴梦婷 《今传媒》2016,(10):22-24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媒体的系列行为直接促使了这一现象的不断滋生,所以对基于反转新闻的媒体行为研究很有必要。在“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中,媒体求快求新、把关弱化、对新闻人物标签化、网络媒体自我约束力不强促使了该事件的广泛传播,媒体要进行深刻的反省,把新闻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加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及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积极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井喷"、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信力作为衡量媒体权威性与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是媒体应秉持的内在品质。然而,近年来新闻反转现象却呈增长态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媒体正在遭遇公信力危机。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反转事件,重点研究其内在动因与形成原理,为如何在新的传播生态下规避新闻反转事件、维护媒体公信力、创造健康稳定的舆论生态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平民化、速度快捷、范围广泛、互动性强,使新闻传播活动有了"零时差"的时效性、生动开放的互动性。另一方面,这些特点也为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不良现象提供温床。反转新闻就是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以"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为例,试图浅析反转新闻中的新闻真实性原则与自媒体的自我修正功能,并呼吁全社会媒介素养及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进入后真相时代,公众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认知主要受到情绪情感、态度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从而表现出重情绪,轻真相的社会舆论特点.加之传媒技术发展,传播格局与舆论话语结构发生改变,网络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文章以2020年鲍毓明案为例,试图对后真相时代舆论反转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业界与学界人士,对新闻与舆论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以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大抵属这一范畴;对新闻与舆情的关系,则研究得相对较少。而对舆论与舆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还很少涉及。本文将对舆情以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