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人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人的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学生知识、经验、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诱导,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一、引趣质疑,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兴趣激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激烈讨论,爱追根究底,敢于探索。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首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质疑的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表现出好问、好看、好学、好做的突出特点,就容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驱力。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通过设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立足教材,挖掘疑点;二、巧设悬念,以疑激趣;三、合作探究,以趣促学。同时结合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4Integrated skills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4.
李素红 《湖南教育》2002,(10):32-3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兴趣。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是教学技巧之所在,即如何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景。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9)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特别是一些不太重要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手段,激起浓厚的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7.
一、授之以渔 ,引导质疑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教者设疑 ,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 ,习惯于坐等答案。久之 ,则形成思维惰性 ,长此以往 ,不利于学生发展。许多教者深知此弊 ,便大胆让学生去设问 ,又发现学生不是什么问题都提不出 ,就是提出的问题满天飞不着边际 ,毫无价值。要改变此现状 ,教者要循序渐进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即授之以渔 ,引导学生质疑。1 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是如何设疑的著名学者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明确指出 :“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贮在大脑中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王朋 《现代语文》2010,(7):73-7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疑,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创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恰当激疑,能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每个教师都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掌握重点难点;有利于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程吉平 《甘肃教育》2014,(22):66-66
正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信息传输的多样性和灵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通过点拨学生思维 ,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设疑点拨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学实践证明 ,好的设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创造“愤”和“悱”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也能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 ,启动创新的闸门 ,触发想象与思考 ,使其求知欲及聪明才智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 ,从而有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如讲《归去来兮辞》 ,教师设疑启发 :作者为什么要辞官 ?作者以平淡质朴的语…  相似文献   

12.
皮娟 《家教世界》2013,(8X):162-162
<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小,课程少,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的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设疑其实就是提出问题。设疑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还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更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一样,老师的责任不仅是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钟小珊 《成才之路》2014,(15):19-19
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传统的以分数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却让英语课堂枯燥无味。为此,笔者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方案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成才。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师生一起愉快、兴奋地共同相处时,不但会使得班级教学气氛活泼起来,更会使得课堂丰富而多彩。因此,教师要多了解学生,让学生学到东西,心情愉快而有自信。这样,教师也能体会到所谓的育才为乐和教学相长的意义。从此,教师期待上课,学生喜欢上课,打破了长期沉闷、呆板填鸭的传统数学教学,让自己的课  相似文献   

16.
<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呢?一、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做到设疑激趣十分关键,作为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丰富教学途径,如此才能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刘禹锡的《陋室铭》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上课之初笔者就向学生讲述关于刘禹锡的故事:在当时,由于刘禹锡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一、精心设疑--引趣 古人云:"疑是思之初,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作为教师就要"于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在兴趣盎然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疑巧妙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探索的氛围,就要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设计"活"的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规律创设情境,赋知识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合作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与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