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莱坞电影的质量观主要从价值观念、剧本创作、技术制作、形象塑造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从民族文化、文化产业、观众三个角度详细分析好莱坞电影高质量形成的原因以及好莱坞电影品牌传播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从《阿凡达》看好莱坞电影的世界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娟 《新闻爱好者》2010,(10):162-163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好莱坞电影通过其意识形态、价值观、文化理念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不仅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工业,而且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阿凡达》的上映,让全球观众再次见证了好莱坞电影的霸权地位,也将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对决再一次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朱灵 《东南传播》2021,(3):73-74
《邦尼与克莱德》作为新好莱坞的电影的开山之作,成功颠覆了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类型片,作为美国现代电影的里程碑,以"反传统、反文化"的形象改变了观众对于好莱坞的认知.存在主义思潮、反类型化的人物设置、电影语言三方面讲述新好莱坞电影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西方主流商业电影的商业运作和影响力,中国华语电影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这表明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依然不够强大,无法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足够与西方商业电影相媲美的资本收入、市场份额以及观众口碑和品牌效应。以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为参照系,其软实力的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商业大片中,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所传播出的价值观念体系。由此可见,电影软实力无疑占据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绝大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力力 《今传媒》2016,(12):89-90
跨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本文以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霸权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鉴好莱坞电影模式使中国电影得到长足发展,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夸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庞彦杰 《传媒》2016,(9):76-77
进入21世纪以来,某些中美合拍电影一味遵循好莱坞电影商业模式但却遭遇失败的案例不断增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显示,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对文化语境的误读和对观众文化认同的分裂是导致电影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借助对好莱坞电影跨文化传播经验的审视,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正确理念、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以2013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作为考察对象,研究本年度中国观众对于好莱坞传统大片爆发集中审美疲劳和国产中等成本影片异军突起的原因。这一现象背后的文化逻辑是市场因素在电影工业中的大获全胜,其制造出的影像世界折射出的社会症候和文化困境清晰可见。当消费成为电影世界的伦理,电影在艺术和文化上的意义应被深思。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面孔、中国功夫、中国自然山水等元素频繁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掀起了中国元素热潮。入世之后,随着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以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角色地位形象也开始由原来的负面配角向正面不可或缺的角色演变,这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扩张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进入中国庞大的电影市场好莱坞文化工业采取的商业策略。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的解构中存在误读,因此活跃在国际影坛中的电影人应该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传播树立榜样,创作出既有中国民族精神又具有世界格调的优秀作品使中国文化得到正确、有效、正面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任何被改编的作品都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成果,其成品或多或少具有改编者的价值观和社会背景的投影.好莱坞有着从亚洲翻拍电影的惯例,“如何使之超越原有的地域文化局限,能够为美国、为西方观众理解和接受,就成了好莱坞翻拍时主要解决的问题”①.由美国NBC电视台2001年制作,HALLMARK电视频道播出的The Mon-key King(猴王),在制作阵容和模式上都具有“好莱坞”色彩.The Monkey King除了借用《西游记》的名著资源和人物形象外,其主题旨向、意识形态、文化意蕴和审美倾向与原著都相去甚远,事实上出现了一整套有别于中国传统理念的美国式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1.
裴铃惠 《新闻世界》2010,(3):100-101
全球化背景下,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的扩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了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好莱坞电影一方面开始淡化影片内容的政治倾向,另一方面,着力为影片注入能够增加观众亲同性的民族元素。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轻松幽默的家庭动画电影已成为好莱坞电影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影题材在电影的管理、制作、发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电影题材可以使制片人在电影投资上规避风险,获得利益。同时,恰当的电影题材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与好莱坞等国际电影公司相比,我国电影在题材方面存在严重的窄化问题,我国的电影集团在电影制作上缺乏对题材的创新和再创作,产生类型化现象。电影题材窄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国产电影应对进口电影冲击的最大劣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好莱坞电影入手,运用佛洛依德的理论分析好莱坞电影文本及其营销世界的内在原因,探讨了好莱坞电影所承载的美国精神行销全球的文化殖民意图,揭示美国凭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市场所达到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燕 《报刊之友》2014,(3):24-26
当前,世界上最强势的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传播的电影非好莱坞电影莫属。近年在美国,出口产值仅次于航空业的就是电影了。作为美国文化出口产业重要的一环和西式文化的突出代表之一,好莱坞电影文化带来电影媒介技术更新和全球狂欢的同时,其文化输出方向的一面性和文化霸权主义也为世人所诟病。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擦出火花;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文化凸显出来,愈加昌盛,而另一些文化被遮蔽乃至逐渐消亡。美国电影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什么能够在全球文化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一系列好莱坞电影分析,指出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现状和传播特点,进而总结出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启示,强调当务之急是要把握好本国的文化主导权和用更加理性的态度来迎接和应对新一轮全球化大潮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共生。  相似文献   

15.
梁欢 《大观周刊》2012,(7):15-15,58
从商业角度来说,电影是制片商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获取利润的一种方式。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手法,电影中包含着一系列蕴含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文化符号。源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产业想要在世界各国取得成功,就需要对各国的文化有深入了解以迎合各国观众的文化偏好。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入手,对新影片--功夫熊猫2中的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引入做简单解读。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8.
"类型电影"起源于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通过对观众喜好及观影时心理需求的调查,制作出迎合观众口味的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时期类型电影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融合趋势,多元化也必将成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交流的误读在影视领域广泛存在着,在好莱坞电影中表现得最为典型.下面,笔者以好莱坞动画电影为例试作分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化” 近年来,好莱坞为了得到更多中国观众的票房支持,在影片中添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满足其文化需求.虽然好莱坞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颇为用心,但影片中的中国还是“美国化”了的中国,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完全认识清楚和理解,再加上对中国还存在一种有意无意扭曲的微妙心理,于是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文化的烙印.①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世界电影市场中,好莱坞电影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占据着霸权地位,好莱坞电影的风靡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以电影《疯狂动物城》为例,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深层探究,主要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角色符号的隐喻,以及好莱坞市场营销模式三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全球化策略进行阐释分析,以期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生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