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增长方式通常由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农业增长中在贡献份额来进行判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一般通过余值法求出。但通过余值法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求解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增长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单位生产要素产出量的提高两种途径来获得.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不断地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文章主要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对闽台两地1997年-200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福建省农业的产出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来实现,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而台湾地区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来实现,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稳定粮食供给的关键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背景下农业生产技术转型特征,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农业生产前沿技术、农业技术效率、农业规模效益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等变化,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据此从农业要素市场发展与要素配置、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等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使用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的农业面板数据测度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考查了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对各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影响,并对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假设检验.不考虑各省份之间农业教育投资资本存量的差异会导致低估规模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同时也会高估技术进步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1978-202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趋势趋于平稳;1978-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44%,其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6.25%。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2011年期间的省际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02-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0.863.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技术进步的提高与下降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赋权,综合测算了2015-2019年内地31个省份的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投入导向型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等控制变量,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比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法,建立适合中国烟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对1983—2005年中国烟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作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目前烟草产业在政府规制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低下,难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以及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应努力改变现状,从而为提高中国烟草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股权质押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其能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值得关注。文章以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作为观测对象,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内部控制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应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股权质押制度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以2003—2017年我国四大区域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要素配置形态,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要素配置驱动下整体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U”型影响。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均显著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各区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有所差异。与发达区域相比,欠发达区域产出水平低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滞后。欠发达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需加快改善区域要素配置形态,着重运用命令控制型代替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加强市场参与型与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融资约束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中介效应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另外,融资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在不同产权、不同金融生态环境及不同市场化进程中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同时在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此为基础,利用“索洛余值”法对西藏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得出西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驱动,尚未形成全要素生产率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西藏2000-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金融支持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得出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西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其主要路径为:降低金融杠杆率、加大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一带一路”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源于对农业"增产不增收"以及"农业就业"问题的思考,选取1978—2013年研究时段,通过索洛残差法(SR)、隐性变量法(LV)以及潜在产出法(PO)对我国农业生产进行全要素增长率(TFP)以及规模报酬、要素贡献度做简要分析。分析表明:第一,我国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波动式发展,增长趋向低水平稳态上升下降格局交错趋同、涨跌并存;第二,阶段性显著且成"v"形,与农业增长态势和要素投入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第三,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技术贡献率较为突出,技术改善贡献为负,要素投入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1978—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实证分析资本和劳动在经济增长中的产出弹性以及各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通过对1978-2011年间不同子期间进行划分,评析改革开放、治理整顿、软着陆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全要素增长率的影响,并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产出的贡献,提出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建议。研究发现,安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Malmquist TFP指数,基于海西经济区19个市(除抚州市)1994-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成因。在样本考察期间,海西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1994-1999年间,主要是技术效率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在2000-2008年间,主要是技术进步的提升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正的增长。虽然总体上看全要素生产率达到了效率前沿面,但是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外资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总体经济并没有向着真正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发展。人力资本还未达到促进技术进步的阀值。进出口、科学事业支出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运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对金融业全面开放以来(2006—2010年)中国16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金融业全面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是其波动的主要原因;2006—2010年16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都提高了,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要低于其他商业银行,其技术效率的下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与应用,介绍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并以扬州市1992~2005年的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其在1992~200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Malmquist指数测算分析了31个省份2003-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发现整体上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2%,技术进步是主导因素,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依次下降。进一步的面板模型回归显示,人才培养质量、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实力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经费投入、教育结构、人口变迁、硬件设备和师资力量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