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在明示-推理模式下进行的.话语理解即听话者通过处理说话者的明示行为进而推理出其交际意图的过程.人的理解差异与话语期待要求更加明显的明示行为.以“杨澜访谈录之李开复”为例,论析访谈节目中说话者用到的明示手段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丽婷 《海外英语》2011,(10):216-217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进行合理阐释的言语交际行为。它的交际观和语境观可以为口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提供合理和有效的解释。基于这一理论,口译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以语言信息为载体,以交际为目的的双重的明示-推理过程。口译员作为说话人和听众(或交流双方)的中介,承担了推理和明示的双重任务,是实现交际意图的重要主体。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应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寻求话语与语境间的最佳关联,更好地实现交际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英语双关是一种间接表达交际意图的语言形式,具有双重语境的特点。理解者通过对表层含义的层层推理,推翻原有的假设,产生新的语境假设,最终找到最佳关联,领悟双关语的含义。因此,关联理论对双关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提出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交际的话语理解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认为对话语的理解应依靠语境来寻求信息的关联并进行推理以求得语境效果.本文从关联翻译的标准和口译特性两个方面探讨关联理论对社区英语口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口译过程中语意的明示、推理与传达过程,提出了关联推理有利于选择最佳译语来完成口译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斯珀伯(Sperber)与威尔逊(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为视角,对马三立单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进行深入分析。说话者与听者共有的认知环境是言语幽默产生的前提条件。关联理论将人类交际视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言语幽默的产生在本质上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者产生使说话者与观众都明白的言语刺激,通过这种刺激,说话者意欲使观众明示或更明白他的一套设想。观众的推理能够填补话语语义陈述与话语实际传达意思之间的缺口,一旦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被观众确认,幽默便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6.
李亚群  姜晖 《考试周刊》2012,(30):30-32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视角阐释了交际的实质,认为交际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行为”。对说话人而言,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说话人将要强调的信息通过某种手段把信息意图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对听话人而言,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即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认知语境进行推理,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文章以关联理论的明示一推理理论为框架.解读了明示一推理机制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张博 《考试周刊》2012,(29):31-31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能有效地解读广告语言中的双关修辞运用。本文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以英汉广告实例探析广告语言中的双关语运用。  相似文献   

8.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而关联翻译理论把关联理论与翻译结合起来认为翻译同样是明示——推理交际。而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翻译,对译者来说,必须做到采取和原作者一样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也就是同样的显现设想、互显设想的明示方式,因此提出了明示——推理的翻译交际与推理空间等距原则。该文主要是讨论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林语堂的作品《中国的智慧》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对原语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实施的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根据关联性作出的动态推理过程。译者在翻译时,通过关联性进行推理,借助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及词汇信息,推断出原作者意图,从而完成受体任务;同时,译者凭借推断出来的意图,使之在译文中再现,从而完成交际者的任务。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无论作为受体对原文进行理解,还是作为交际者对原文进行表达,都体现出创造性叛逆。关联理论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主要体现在语言形式、内容和社会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双关语以其模糊性、多义性和具有双重语境等独特之处,在交际中比其它修辞手法更加值得关注。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采用关联理论对英语双关语进行分析,从而解释为什么发话者或受话者要使用双关语及如何间接表达其交际意图。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本文对双关语做出尝试性阐释。  相似文献   

12.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既是一项交际活动,又是一项认知活动。关联理论强调信息的传达,为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在对口译源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语境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翻译往往要求译员能够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推理,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根据关联理论,译者能够准确地理解源语,继而比较准确地把它翻译成目的语。通过对源语的认知和动态的理解,译员能够运用最佳关联,把说话人的意图准确地传达给听话人。本文结合口译课的特点,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最佳意义选择的影响,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运用关联理论来讨论口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处理为口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英语双关语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常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双关语就是其中之一。对双关语的解释我们多采用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Grice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采用关联理论对英语双关语进行分析,从而解释为什么发话者或受话者要使用双关语及如何问接表达其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原文提供最大的关联信息,译者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选择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为再现原作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译者可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语用学视角对翻译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思维运作的动态过程.翻译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交际过程.译者从原语及其语境假设中进行推理,获得最佳关联,并在译文中明示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这是关联理论对翻译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根据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交际是包括说话者和听话者在内的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作者从认知的角度对会话含义进行研究,从交际双方入手,指出会话含义是在发话人的明示和受话人的推理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即在交际中发话者对受话者的语境资源和认知能力要进行合理的语用预设和足够的明示,使自己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性;另一方面,在认知推理过程中,受话者要以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积极地构建认知语境,通过语境连接来揭示交际意图,推导会话含义。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源于认知语用学中的一个理论,现在也被广泛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它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会下意识地遵循关联的原则。本文拟从关联理论中所提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研究口译中双语交际目的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读者从明示信息来推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认知能力。本文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对于理解刻意曲解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认知语境与关联原则,刻意曲解是曲解者在推理过程中对第一说话人明示的歪曲过程,是推理过程中对明示的偏离,使第一说话人交际意图得不到实现;刻意曲解是第二说话人在正确理解第一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对被曲解者的语境假设进行有意识的破坏性改造;刻意曲解是最佳关联性达到最小值的过程,并不总是最大关联,也不总是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应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原则,结合语境、言语动机、认知环境等因素探讨语言意义与言语意义、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及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通过分析话语的认知过程,认为言语意义、交际意图和言外之意密不可分,语境假设与新信息的关系至关重要,话语认知的基础是共同认知环境和共享信息,明示推理过程是话语认知的必经之路,寻求唯一最佳关联是理解话语意义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