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式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认知、责任、心理、教学、技术、环境准备六个维度开展调查。对529份问卷分析发现:1.高校教师混合式教学总体准备度情况一般,责任准备较高,环境准备偏低。2.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行为意向悬殊,心理和环境会影响纯面授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认知、心理、教学、环境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教师的行为意向。3.教师面临的挑战多元,纯面授教学教师和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设施支持、资金支持以及整合灵活性方面存在共性。文章从机构顶层设计、混合式教学理论发展以及加强相关利益者混合式教学准备度的实证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基于对混合式教学概念的界定,并参照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分类框架,从学习方式和教学实施两个维度,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三类:自主式混合教学、交互式混合教学和深入式混合教学。混合式教学的价值诉求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社区感、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降低学生学习的认知负荷。以混合式教学发展瓶颈为切入点,引入深度学习理论,从目标、过程、结果三维度,准备、应用、修正三层面,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构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3*3*3”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对于混合式教学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体育混合式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从健康促进的视角,界定体育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体育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运动技能学习理论、移动学习理论和健康促进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景哲 《海外英语》2022,(21):133-135
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更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应用。为了保证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加强课程任务、学习需求以及教学方法的混合,从多个方面来推动混合式教学的高效开展。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当制定具体的混合式教学措施,比如转变教学观念、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加强教学的创新等,进而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田颖  闫军  孙颖 《科教导刊》2023,(4):59-62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高校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了向“以学习为中心”教学范式的转变。如何将混合式教学更好地应用于气象业务在职培训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究的。文章根据混合式教学在内蒙古气象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实践,阐述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从组织管理、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考核评估等角度,探讨混合式教学在在职培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37-139
为探讨在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是否有差异,以及不同复杂程度的混合式教学之间是否有差异,在不同章节分别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和两种复杂程度不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随后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复杂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测试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而不同复杂程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芳 《职业技术》2015,(4):63-65
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具体分析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并指出了混合式学习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混合式学习集聚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根据中职化学学习内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构建适合中职特点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实现中职化学教学“1+1>2”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在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效管理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中小学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所需的新能力需要从“加强职前培养、规范职后培训、构建在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和完善激励机制”四个方面来保证提升。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概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初步探析,从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教学测试、线下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文章的研究可为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宋如卉 《教师》2024,(5):60-62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在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网络教学为基础,实现了网络学习与现场学习之间的融合。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背景下,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变得更为突出。文章从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探究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路径,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学生感知角度,对湖南省某高校的混合式教学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IPA修正法,求得引申重要性,并绘制IPA四象限图,重点关注的是教学交互、学生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能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教育,设计与实施教学交互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技术》2016,(9):18-24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模式的创新,混合式教学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延续性创新的新思路。基于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文章将掌握学习理论、首要教学原理、深度学习理论和主动学习理论作为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了ADDIE教学设计模型,阐释了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对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师生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指引及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教学方式是当今高校中较为流行的一种授课方式,但具体实施时也要因地制宜地使用。文章以嵌入式基础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的内容设计、过程设计、考核改革等几方面入手,基于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对混合式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能够把“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师利用混合式教学可把学习者从浅到深直至指向深度学习.文章尝试以“三角函数”教学为例,基于泛雅教学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青海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从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文章涉及的教学思路与研究可为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熊曦  华静文  焦妍  蔡珍贵 《广西教育》2022,(24):141-144
本文从多维视角分析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现状,探讨存在的不足和成因,进而提出加快推进高校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建议:高质量开发混合式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参与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完善学校相关改革办法和设施配套、充分利用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撑力,以期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物理学科开展混合式教学创设情境的优越之处,从混合式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教学信息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用物理学科教学的具体案例,探讨了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微博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从而为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蔓葶 《教师》2023,(22):123-125
文章分析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新媒体运营”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广西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新媒体运营”课程混合式教学展开论述,给出了“知、思、论、练、评、用”六步法教学框架,提出了逐步从课前教师推送教学资源、课中学生模拟演练内化知识、课后知识延伸拓展来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最后从三方面对混合式教学的成效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混合式学习的逐步流行,引起了各高校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介绍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机械设计》课程平台,并基于该互联网教学平台尝试开展《机械设计》学科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安排、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的结合,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多位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高校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发现高校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存在以下问题:线上课程资源有待加强,难以有效满足教学需求;高校网络环境不够通畅,尚未完全支持教学实施;学生学习理念有待转变,混合式教学投入度不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