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从目前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认识上面来看,可以将日本女性的形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丧失自我,宁愿作为男性的点缀形象;温柔贤惠、大方无私的贤妻形象;超越现实、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文章结合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现代版温柔     
"温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温和柔顺"现代女性对"温和柔顺"的诠释较之历史要宽泛许多,不再是单纯的迎合男人,而将温柔视为一种气质,一种修养。因此,做一名"茁壮自己的生命,滋润自己的心灵,精彩自己的人生"的非常女人成为现代女性追求的目标。而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于温柔的理解不尽相同,表现形式更是大相径庭。如果按板块划分,亚洲女性对"温柔"的诠释更能赢得中国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作家,她善于运用其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写社会现状和反应社会现实。在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角伊丽莎白温柔大方又聪明机智,此外还有着勇敢无畏,思想独立等性格特点。本文通过对贝内特·伊丽莎白的女性意识分析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反映,并对平等,自由和进步思想的追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论述了简·奥斯汀通过文学对英国女性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铺垫与推动。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采用女性叙事策略,塑造父权权威缺席的"父亲"、反讽维护父权旧秩序的"女性施动者"以及赞美独立自信的女主角等角色,突破了父权制文化秩序标准的女主角的刻板文学形象,助力女性意识觉醒、鼓励女性寻求独立平等。  相似文献   

5.
日本女性具有温柔、谦卑、顺从、忍耐、忠诚、坚毅、果敢的性格,是不折不扣的“贤妻良母”.这种“贤妻良母”型女性的形成,与日本的传统女性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教育传统中,女性教育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是使女子拥有强健的体魄、柔顺的性格和治家的本领,实际上就是培养“贤妻良母”.“贤妻良母”思想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张晓佳 《文教资料》2008,(14):12-14
现代社会的都市女性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在男性视觉下,丈夫对妻子有双重期待,男女地位失衡,女性在婚姻中的过失被扩大,这是整个社会对女性认知的偏见.王海翎家庭婚姻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都市普通家庭的妻子形象,构建了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还原了"男性凝视"下对女性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日本当代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之后,日本女作家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文学创作。田边圣子是日本战后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表现了日本新一代女性勇敢追求自我的精神。从田边圣子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日本当代女性"家庭观"的变化,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当代女性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两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尤其是虎妞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她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既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贤淑,因此自打“虎妞”问世以来,人们就把她当做了“泼妇”和“母夜叉”的代名词。众多的文学评论家总是把虎妞视为祥子悲剧的制造者,进行带有偏见的嘲讽和攻击。  相似文献   

9.
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说明了18世纪以前英国女性文学未兴起的主要原因,指出真正让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再成为配角,使她们从美的幻想中走出来融入现实社会,从“假”人变成“真”人的英国女作家当属简·奥斯丁。她的《傲慢与偏见》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书中的伊丽莎白聪明机智,既有人格的尊严,不卑不亢,又有温柔女性的特点,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同于传统女性,但又不是女权主义者。书中更具有女性意识的应是贝内特太太,借她的嘴奥斯丁遣责了社会对女性的各种不平等,发泄了内心的愤怒。 英国女性文学是在英国妇女受压迫的悲壮、曲折的历史中形成的,一旦形成,便蓬勃旺盛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至燕 《考试周刊》2011,(17):42-43
日语的谚语中包含着很多关于女性形象的看法。观察这些谚语,不难看出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上诸多对女性的看法和评价。一方面,表现女性的肤浅、愚笨、屈从等带有蔑视性的谚语很多,这大多是由于男尊女卑的习俗和身份、教养的差别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日语的谚语中也有少数的表现女性善良、伟大的褒义谚语。谚语虽然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有很多值得深层咀嚼的东西,但也有很多偏见。现在随着观念的不断变化、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女性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和"20年代的编年史家"的菲茨杰拉德,为美国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长期来,人们只关注他对美国梦破灭的描写,却忽视了他作为一个有着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作家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若用女性主义批评的观点重新解读他的作品,就会发现这种歧视和偏见充斥在他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与莫里亚克、契诃夫并称为20世纪欧洲三大中短篇小说家的斯蒂芬·茨威格,以其独特的"温柔"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这与其女性意识是分不开的。从传统女性伊达·茨威格、新女性弗里德里克、双性同体、女性声音等四个层面对其加以探究,可以寻获茨威格女性意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女性对于都市中越来越严重的人性异化的抗争与拒绝,女性温柔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在这个世界所遭受的悲剧性打击,但无论如何她们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对爱、对美、对尊严和善良这些美好情感的执着.  相似文献   

14.
以后现代女性主义为视角,本文探讨了女性对男女二元对立的颠覆。其中苏菲亚颠覆了男性为女性塑造的"原型"形象,阿朱曼则瓦解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的歧视和偏见。但这种颠覆不是对原有的男性霸权取而代之,而是在差异中追求平等,在平等中彰显个性与独立。通过对男女二元对立的颠覆,女性寻找到身心自由释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的黄玉雪通过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打破了华裔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上集体"失声"的尴尬局面。在小说《华女阿五》中,主人公玉雪虽生存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夹缝中,饱受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但她通过观察、学习、反思和顿悟,最终实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我成长,成功构建了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6.
韩阳阳  张晓宁 《华章》2007,(3):129-129
1948年大冈升平以处女作<俘虏记>获得"横光利一奖",从此登上日本文坛.然而真正确立其作家地位的却是两年后发表的小说<武藏野夫人>.在这篇长篇小说中,大冈通过对两个家庭变故的描写,真实再现了战后日本社会的生活状况,并把自身所追求和崇尚的宽容善良、温柔贤淑的母性美通过对女主人公道子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大冈的这种女性观的形成则源于其母亲的影响,可以说,对母亲的深切眷恋和思念是大冈成功塑造许多女性艺术形象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韩国女艺人清纯知性,中国女艺人华丽大气,日本女艺人可爱";"韩国男艺人温柔,中国男艺人棱角分明,日本男艺人男子气概"。最近,一份由韩国网友推出、日本网友跟进、中国网友辩争的对三国艺人的印象报告迅速走红。更有人根据网友的描述,把三国艺人的容貌做成"印象图"发布在网上,比拼谁最漂亮,引得不少网  相似文献   

18.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看,"华女阿五"打破了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女性的偏见,冲出了唐人街父权制的天罗地网而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人格上获得独立,这对于在美国文化中被压制、被妖魔化的华裔女性而言,"华女阿五"的形象提供了具体而存在的文本,可以积极建构美国文化的华裔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女强人”的社会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生活中一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常被称为“女强人”,这种称呼无论褒贬都含有偏见与误解的成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偏见与误解是在传统的女性角色向现代女性角色变迁的过程中人们产生的心理失调,是人们对女性社会角色期待的心理反映。社会宣传、舆论中的带有偏见的女强人形象及女性的性别角色意识,使多数女性不愿接受“女强人”这一称呼。此外,“女强人”作为一种社会评价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记忆这个文化学的核心概念,为日本女性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在日本的明治、大正时代,日本虽然学习西欧的先进文明,却将女性置于此外,仍然以"贤妻良母"为妇德标准来束缚女性。"生儿育女"是日本近代女性作家的肉体记忆,"贤妻良母"则是精神记忆。女性作家在作品里否定社会对其"生儿育女""贤妻良母"的定位,肯定满足自我欲望的"主体的性",以争取女性的肉体解放和精神解放实际上只是一种表象,而深层次的文学内涵则是要重塑女性作为主体的肉体记忆和精神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