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辉 《德州学院学报》2014,(3):39-45,68
发展行政合同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路径。行政法治实践中准确划定行政合同的功能定位意义重大。行政合同的功能定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合同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执行公务行使行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的新的方式。其次,行政合同具有民事合同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促进公平正义,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市场运行。最后,行政合同具有行政行为与民事合同以外的派生功能,即能够在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运行的同时保障合同相对一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与发展,电子交易成为一种快捷、便利的交易手段,网络合同越来越多地为全世界交易所采取的一种订立合同的方式。但是网络合同与传统合同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而且由于网络本身的跨国性,即时性、虚拟性和全球开放性,由此产生的网络合同管辖亦呈现出与传统合同管辖不同的特征,并使得传统的国际民事管辖规则变得不完全适用于网络合同管辖。对于网络合同管辖应如何适用管辖规则问题出现许多种新的理论,各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着不同的做法。本文试通过对网络合同管辖协调与传统合同管辖协调的比较及对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各国实践的评论,论述网络合同管辖对传统国际民事管辖规则包括管辖依据和管辖冲突协调的挑战,兼谈如何积极预防网络合同管辖冲突。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流域水污染日趋严重.流域水污染治理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和公众自治治理模式.在分析三种治理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碎片化的治理现状,提出需要通过建立一体化的水污染治理指导思想、一体化水污染治理机制、一体化的水污染治理手段和实行水陆治理一体化,来实现流域水污染治理模式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强化,尤其是我国水资源趋于紧张,水污染治理低效,流域水污染加剧,流域水污染治理需要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理模式。如果您是水污染治理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想了  相似文献   

5.
论公立学校教师聘任合同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教师聘任制在公立学校的逐步推行,明确教师聘任合同法律性质的必要性日益突出。教师聘任合同是一种同时兼具普通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某些特征的混合合同。因此,对教师聘任合同的内容、聘任方式、法律纠纷等问题必须进行专门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6.
完善邮政合同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邮政合同是民事合同的一种。近年来邮政合同纠纷日渐增多,而司法实践中在适用《邮政法》还是《民法通则》的问题上存在严重的混乱。即将制定的《民法典》合同篇应对邮政合同作出统一规定,以有利于司法实践中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分析湖南省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所面临的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指出融资问题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探求污水治理融资总量不足和投入资金营运效率低下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污染治理融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对于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困境,《从地方分治到参与共治———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研究》一书认为由于流域水污染的自然属性和治理工具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任何流域水污染的治理都会遇到问题。但是相对于其自然属性和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文中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处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主要处理模式。由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以分散式为主,而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文中就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探讨,建议充分结合当地条件和处理要求,灵活的组合生物-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尽量使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实现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良性发展,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会成员的权利意识开始复苏和强化,民事权益纠纷不断增加。传统的自行解决纠纷、民间调解纠纷、派出所解决纠纷机制以及民事诉讼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农村当事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基层行政调解制度、行政裁决制度、完善派出所解纷功能、设置新型庭前纠纷解决模式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各地纷纷探索建设“信用村”,以信用为基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其中,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安徽省黄山市通过前期试点和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用农村信用金融服务活跃乡村发展,以农村信用管理提升基层治理,探索“信用+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弘扬诚信道德风尚,不断深化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为例,对公众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众在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问题中仍存在着实际参与程度低、村规民约约束力小、部分村民消极参与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通过采用柔性激励的方式来鼓励公众参与农村水环境治理。这一治理创新性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解决农村水环境治理问题,而且还为今后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治理保护的碎片性、生态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与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关联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特殊性与生态环境赔偿修复的滞后性,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要瓶颈与矛盾。环境司法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必然需求,既是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实质效果的现实要求,也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行为的司法要求。以“恢复性司法”为基本理念、“协同治理”为价值指引、“生态环境损害程度”为尺度,梳理黄河流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证生态环境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与价值性,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中诉讼程序协同、诉讼责任协同、诉讼利益协同的司法协同路径,促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发挥最大化效用,实现黄河流域环境司法专门化、精细化、公正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越来越复杂,产量和处理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和村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但因农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治理的效果。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深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针对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以来,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学界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安全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这给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仍要看到,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正经历着重大的"变迁",在变迁中孕育着新的治理模式。为了解决当前社区安全治理遇到的问题,必须建构新的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机制,这包括构建多元主体联接协同安全治理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以及农村社区安全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贫困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然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和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累积加深而发展的,在不同时期、不同省份和不同人口分布条件下呈现出了差异化的特征。现阶段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着治理难度和成本大、返贫现象突出、贫困治理监督机制"缺位"、社会团体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各种扶贫开发政策均难以产生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农村贫困治理模式,创新农村贫困治理机制,建立基于网格化的农村社区贫困治理模式,构建农村贫困治理与农户可持续生计(SLA)的综合发展框架,培育新型的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贫困治理合作机制等措施,成为了突破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乡村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基本的问题在于治理逻辑的多元性及碎片化。究其原因一个基本的缺陷在于缺乏总体性治理的思路,因而未来的走向应该是总体性治理。总体性治理意味着制度设计与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协同性,它是一种以乡村居民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宗旨的运作方式,这不但要靠地方政府基层乡镇政府的努力,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农村社区、社会甚至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总体性治理是中国农村学的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国家大力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主要是通过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三种建设模式来为地处偏僻、交通不畅、经济欠发达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以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优质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差异悬殊,文化传统各异,不可能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行政主体利用行政合同方式行使职权的趋势日渐加强。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相比具有其独特性,我国应当建立行政合同制度,对于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纠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纠纷解决机制则是社会调整与治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纠纷呈现的特点,应在诉讼这一纠纷解决模式之外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模式,以实现纠纷解决模式的多元化和互补,满足社会主体的多样需求,切实解决农村社会的矛盾和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