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具有对全人类进行认识、教化、审美、娱乐、交流、传承、塑造等功能,对于陶治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还是民族的灵魂,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博物馆是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方寸之间,蕴涵乾坤。因此博物馆和艺术馆可以成为评价一个国家文化资产的新标尺。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  相似文献   

3.
泽郎乓 《新闻界》2001,(5):54-54
办好民族地区报纸是认真贯彻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工作,是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必须不断在创新上下功夫。时效新提高权威性时效性是当前报业竞争的焦点。新闻时效性不强,致使民族文字报处于竞争弱势;也成为影响民族文字报发行不好的一个不利因素。增强民族文字报的新闻性,在认识上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要增强新闻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民族文字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必须靠增强时效性来实现。二是要注重贴近性和服务性。贴近性和服务性要建立于新闻性之上,离开新闻性,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深刻影响民族行为,是民族竞争力的基础。经典是人类优秀精神的载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给人以启迪。深刻认识经典阅读的作用,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尤其是对中华民族的竞争力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锋  仲建琴 《新闻战线》2023,(14):69-72
巴彦淖尔日报社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全媒体人才培养与新闻生产机制,以矩阵化“超级协同”模式,逐步构建起面向基层群众的资源整合枢纽与协同治理平台。以文化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民族地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做了5年的HR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中国人(包括自己在内)的坏毛病有颇多感慨和无奈。之所以放大说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是因为我相信我下面说的很多特性在国人身上是普遍存在的。我是一个中国人,并不想贬低自己的民族,但我认为我们民族经过这一百年来的动荡,特别是十年革,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所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是贵州旅游业迎来的一个全民认识、全民参与的大好时期。本文论述了贵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对旅游业的作用和开发贵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新疆新闻出版》2012,(2):17-25
序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作者、出版社(包括非民族类)进入到了"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领域,为繁荣"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他们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以及新的思路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民族类出版社的非民文图书出版业务如何融入市场也将是下一阶段出版事业改革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围绕"民族题材类"图书出版市场的话题一时成为了关乎民族出版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和一些兄弟出版社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拓宽"民族题材类"图书的出版思路谈几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汪平秀 《兰台世界》2016,(20):158-160
作为中国民族学奠基者的梁启超,提出合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为一大民族,以构建民族国家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帝救国的时代特点;对"民族"等概念的认识逐步深入,越来越科学、系统;对中国民族发展历史的看法以及对民族同化、民族融合进程的描绘,表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色彩。梁启超的民族思想具有出于反帝救国的需要、理论成系统、思想富于变易性和启发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民族学草创时期的筚路蓝缕的状况以及开拓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谈到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民族国家保持自身独立性和统一性的政治前提和民族情感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家园,加强中华文化传播对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时代价值。加强中华文化传播,首先是挖掘整理中华文化资源,做好符号话语储备工作;其次是深入叙事逻辑,形成独特的中华文化符号叙事体系;最后是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多模态表现手法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士伟  张娜 《档案》2022,(3):26-30
贵州的乌江流域民族舞蹈是该区域少数民族的血脉根基、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之一,分为生活舞蹈、宗教舞蹈和社交舞蹈等,具有强烈的族群性、目的的功利性、参与的群体性、浓郁的生活性、鲜明的宗教性、文化的传承性的特征。贵州乌江流域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与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东北的东南部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聚居中心。在很多数人的意识里一直认为现在的朝鲜族人就是当年“薛礼征东”打败的高句丽人在东北遗留下的后代,这是个错误的认识。其  相似文献   

16.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根据《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就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  相似文献   

17.
一言 《云南档案》2007,(4):19-21
在许多西方国家,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历史照片、纪念物随处可见,保护完好,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真切感受、了解、理解并热爱民族历史文化,启迪思想,培养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将爱国主义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在每年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不禁联想到我国的抗战纪念物现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拉萨"3·14"事件再次引起新闻界对民族报道的重视.国内外媒体聚焦中国民族地区,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甚至不同认识,不仅使民族报道的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也使人们对民族报道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虞晖 《出版广角》2015,(9):52-55
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是传统民族类期刊实现媒体融合的必由之路.内容建设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民族类期刊必须着力解决两个舆论场割裂的问题,切实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真正完成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任务.传统民族类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先发优势、存量优势和解读受众的优势,克服源自"基因"的缺陷,注重树立互联网思维,增强阵地意识,把握技术引领,推动流程再造,真正优化内容生产,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赢得主动,做好民族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魏宏运 《历史档案》2004,143(1):108-1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在他生前身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学界就盛赞这位伟人,丁文江编的《梁启超年谱》,把握、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1936年罗芳洲在其编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