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兴洲  李仲良  赵峰 《武当》2004,(2):13-15
近来有太极拳爱好者给我们来信,问太极图与太极拳之间有什么关系?又问太极拳是出于道家所创还是出于民间?信中还提到了形意拳和八卦拳为什么也与太极图  相似文献   

2.
曹尔晔 《武当》2007,(12):16-19
太极拳是内家拳,是以太极阴阳理论为依据的拳法,由太极图分阴阳,可以看到太极拳动作处处分虚实,以虚实和阴阳相对。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  相似文献   

3.
4.
太极拳蕴藏着深邃的东方文化内涵,它源于我国武术、中医、儒教、易学,为武当丹派所用。从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到,太极拳施教应该融理(天理)守法(真法),理不融则法同虚设。然而太极和太极拳理法又很不容易认识和掌握,要练出绵里藏针的内劲功夫,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更加困难。 1.朋理会真意,人天还本一 何谓太极?太极之名,源之于《易》。太极即圆,它圜周不止,是生生之源,含有  相似文献   

5.
郭渠 《武当》2005,(2):14-15
太极拳经典论著《太极拳论》开宗明义即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寥寥数语,道出了太极拳义理的总纲。看似简单,细思却奥妙无穷。然而,太极、无极、阴阳、动静、开合这些都属于难以描述清楚的东西,一人有一人的气质,于动静之际体会各有不同。现试就本人的点滴领会略作浅述,聊作抛砖之举,望不贻笑方家。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智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孕育了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使太极拳成为贯穿古代和现代的一种灵魂性的东西,它载负了人类智慧的精华,体现了人类发自内心的自然需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7.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诸子思想和传统养生体育思想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追溯太极拳中正理论的思想源泉及哲学基础,总结了太极拳的中正理论,并分析了中正理论在太极拳练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动作名称的研究来剖析太极拳传统武术动作名称意象的由来、特征、意象释意及对现代的启示四个部分来对太极拳传统动作名称的意象进行研究,加深武术习练者对武术的理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有利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谢远基 《武当》2014,(2):15-17
三、在习练太极拳中如伺正确进行调身 (一)精准性原则。这是习练太极拳调身时的第一原则。如何达到渊身精准性原则呢?一是师承。“学拳容易改拳难”。要想真正学好太极拳,一定要选一位真正懂得太极拳的师傅。正如拳经所说:“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如果我们最初学拳养成了身型不正、耸肩悬肘、撅臀猫腰等错误动作,将来再改拳将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所谓真正懂得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马虹 《精武》2007,(1):28-28
拳论有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又云:“专武事者.不为养生而成者,小成也。”所以养生功夫,是太极功夫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科学锻炼方式,练中就包含着养,应该是养练一体。尤其是陈照奎老师传授的传统太极拳,其拳架锻炼的诸多要领及其内涵,都是练与养结合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伟 《体育世界》2007,(11):80-83
起源于道家的太极拳,运用道家的哲学、养生理念,经过六百余年的实践,对养生、健身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科学健身的典范。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以"道家自然无为为思想基础,集佛家之舍己宽容,儒家之中庸之道,兼具有经济学说,吐纳导引,蓄发提放,奇正虚实,周易之阴阳变化,物理之力学原理"等众多学科融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文明成果,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性格和智慧的养生体系。通过演练太极拳,学习太极拳的理论,领悟太极拳的内涵,品味中华文化的真谛,从而育养自己的心性和品质。本文从太极拳的拳理和运动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的健身作用,认为太极拳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此来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寇建伟 《武当》2011,(2):18
陈式太极拳是武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蹿蹦跳跃、松活弹抖等特色,深受武术界青睐和各种年龄层次群众的喜爱。但有很多爱好者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不得其法,练糊涂拳,虽说吃了不少苦,下了不少功夫,但进步甚慢,收获甚微。下面谈谈本人平日练拳时的一点体会,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学拳须明理陈式太极拳是以《易经》中的阴阳学说,道家的养身术,中国传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深入解读了太极拳的拳学思想,分析了拳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就集太极拳理论之大成者陈鑫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传统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中庸”、“礼”、“仁”以及“浩然之气”、“内圣外王”、“舍己从人”等思想学说对太极拳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令誉 《武当》2004,(9):20-21
考证正统太极拳,必须有理论根据。因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这个考证理论根据必须与张三丰直接挂钩。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附文中《张三丰太极拳论》和《王宗岳太极拳论》二篇论文,是太极拳的理论经典,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唯一的理论依据。其他也称太极拳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祝大彤 《武当》2001,(5):16-17
习太极拳之道,一定要按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及阴阳学说规范动作进行,不得有随意性。因为修炼太极拳不是操练招法,而是动静相兼,身心双修之内功。周身内功相合、上下相随,而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身形不可出现凸凹、断续、缺陷之忌,手上顶、偏、丢、抗则心里明白但又难以克服的毛病。提倡修炼者行功练拳要循规蹈矩,遵道而修。更为重要的是自然,自自然然,轻轻松松。  相似文献   

17.
东方 《中华武术》2004,(6):36-37
这是四月的北京,烂漫的鲜花、婆娑的垂柳、亭亭的白杨,把这个古老的都市装扮得妩媚而又生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传统太极拳与文化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基础都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飞跃。传统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传统养生学、中医学等其基础理论。传统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定慧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传统太极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等众多思想也正是中国炎黄子孙所长期追求与寻找的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传统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深受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练习太极拳,它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七大进展阶梯——浅谈太极拳内功修炼的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晟 《武当》2005,(4):17-19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的程序,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进展阶梯:第一种,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种,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种,按照拳架(包括内功心法),拆手拆架,揉手的进展来进行。这三种一开始不能融合,但到最后,则必定都融进"阶及神明"、"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的境界中。那么,太极拳修炼的程序都有哪些步骤?魏树人老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有七个不同层次的进展阶梯可供学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