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创作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是脱根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篇小说就是一段回忆,难得的是小说并没有成年人回顾过往的沧桑之感,视角始终锁定在孩子的眼光里。正因为是孩子的视角,那些对环境的描绘在粗笔勾勒之外还有着众多丰富的细节,比如写东二道街上的扎彩铺,萧红的笔触及了作坊里的满地碎纸,还有破盒子、乱罐子、颜料瓶子、糨糊盆、细麻绳、粗  相似文献   

3.
一地鸡毛,这四个字首先给人一种杂乱、烦躁的感觉。《一地鸡毛》,这篇小说给人呈现的也是类似于繁琐、烦心、无目的却得过且过这样感觉的生活。作家刘震云用现实的手法写现实的生活,貌似平淡无奇,实则有丰富的寓意。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导读》2022,(11):14-15
<正>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推荐理由提起《呼兰河传》,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其实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学经典课文《火烧云》就选自这本书。1942年1月22日,香港战火纷飞,病床上的萧红在炮声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临终前,她从枕头下摸出纸笔,写下两行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这半部已经写成的“红楼”,就是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也是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你还记得萧红笔下那色彩缤纷、形状多变的火烧云吗?你知道我们所学的《火烧云》选自她的哪部作品吗?现在我来告诉你,这篇课文是从她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节选的。《呼兰河传》共七章,后面有一“尾声”。其中的不少章节抒情性强,可以作为精美的散文来诵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该书第三章中一节文字。  相似文献   

6.
假如没有萧红,这世上恐怕很少有人知晓呼兰河。在中国诺大的政区图上,它只是针尖大的小点儿,甚至,因其渺小,连作为点的资格,都被理所当然地取消了。然而,萧红独具匠心地赋予了呼兰河以生命。尽管有人说,这生如死差不多。 人可以作传,地也可以作传。萧红的独特在于把地理上凝固的一个点,活化成立体的、充满喜怒哀乐的、流动的一段生命流程,只为了活着。她笔下的呼兰城,俨然是一个人,有他的音容笑貌,神态心理,形形色色。 六十年来,《呼兰河传》的命运,历尽坎坷。贬低、指责、漠视……近年来又升温,重新评说。然而,《呼兰河…  相似文献   

7.
2016年,教育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取代原来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并开始逐步投入使用.新教材无疑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标,同时也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对象.教育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频繁出现的"选作课文时有改动"问题,亦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焦点之一.《火烧云》作为经典的小学语文课文同样存在大量的删改情况.对比小说《呼兰河传...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萧红这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伟大的女性作家进行分析,分析的依据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在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采用的是女性的思维,在女性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从而在《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的研究中,探析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或者是生命意识的改变与转变。  相似文献   

9.
尽管《一地鸡毛》的叙写是这样的低调和平淡,但绝望的情绪还是曲折地传达出来,由此而来也就意味着这篇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立场艰难的保持,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对现实无可抗争的处境,揭示出这处境的荒谬,这便也体现出了“新写实小说所内蕴的现实批判立场”。[编按]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尹奕歆 《作文与考试》2023,(Z2):186-187
<正>萧红:《呼兰河传》作者介绍萧红(1911年-1942年),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回到香港以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着力点不再是《生死场》中男女性别间的对抗,而是转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女性自身思想局限,启发我们认识到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包含着社会的、文化的以及性别自身的许多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 ,探讨萧红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小说散文化。艺术结构方面 ,萧红小说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构方法。《生死场》突破时空的限制 ,以场景结构小说。《呼兰河传》的结构具有“串珠式”特点。萧红小说的叙事笔调也各不相同 ,《生死场》具有叙事散文的质地 ,《呼兰河传》则具有抒情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她躺在香港的浅水湾里,寂寞地。   南国的水会永久地润着这位北方姑娘。   我不知道呼兰河畔──她的故乡──如今是怎样的景象。它离我太遥远。可是我能感受到 80多年前的呼兰河,甚至能见到那里的冰雪、街巷和人──通过文字。人世没有留萧红很久,但她却留给了人世永恒的财富 !她把自己纯美的情感和真实的思想用文字凝结起来,留给后人。当我读着《呼兰河传》时,我仿佛看见一个活生生的幼年萧红,她正用自己小小的脚印串起长长的故事。她的脚印时深时浅,故事的色彩便时浓时淡。   更鼓一声声地敲着,月儿升了又落了。呼兰河这个…  相似文献   

15.
萧红,原名张(?)莹,是活跃在我国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文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作家。鲁迅先生称她为“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以及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呼兰河传》中描写的城容街貌、风土人情、气候物产、生活故事、文化现象的剖析,探索了该作品的成因,道明了萧红思乡的根源,研究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六十多年前,金庸读《呼兰河传》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相似文献   

18.
柴扉 《文教资料》2012,(27):73-75
《呼兰河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广泛不认同到肯定其价值和不断挖掘出新的研究焦点的过程,因时代的发展,文学评论标准的变化,以及研究者视野的扩展等因素,该作品逐渐得到了较客观、全面的研究,成为了萧红研究中的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呼兰河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是一部反映20年代初东北人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作者在阅历人生之后,写出的一部独特的乡土作品。它朴实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的童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故乡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坎坷与艰辛,控诉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封建思想、封建习俗对人们的戕害,也表现了呼兰河人民的善良与顽强。 《呼兰河传》在艺术上更臻成熟。正如茅盾所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比‘象’一部小说更为 ‘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  相似文献   

20.
本从作家萧红的心态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出发,分析其代表作品《呼兰河传》。章分为两大部分,即悲己哀己的心理映射和恨世恋世的灵魂显现。在此基础上领悟到作家的寂寞哀婉以及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