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大同市区公园锻炼群体体育活动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特点以及其在公园活动的目的、时间等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大同市区公园锻炼群体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老年人居多,青年人较少;女性多于男性。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在早、晚,也有部分健身群体选择在周末;锻炼时间能达到30分钟到一小时之间的人数占总人数近三分之一。大同市区公园锻炼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依次为: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等;在活动内容上主要选择跑步、散步、舞蹈等项目。  相似文献   

2.
体育旅游是广大群众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北京市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结伴旅行的群体特征等的考察,探讨女性居民体育旅游的发展潜力,旨在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女性群体参与体育旅游,促进体育消费,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熙茹  徐佶  桂祝 《体育学刊》2007,14(1):54-55
以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市女性休闲体育呈上升发展态势;休闲时间较为充裕,女性体育人口比例较大,对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活动场所满意度较高,同时也从个人项目逐渐向集体项目过渡,反映了广州市女性越来越重视社会交往活动;广州市女性体育消费支出较高,但对自身体型和健康的担心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杭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增强体质是杭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主要目的,健身内容简单,但健身价值,项目选择存在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体育健身参与率低,并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特点;成年男性体育健身状况好于女性;20~39岁年龄段居民体育健身状况较差;健身意识差,闲暇时间不足是影响杭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状况、影响因素等的调查,在与2001年调查结果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北京市所属18个区(县),发放约12 078份问卷.与2001年调查比较,2009年结果显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超过男性;技能指导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组织管理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市体育场(馆)的总数从建国初期的19个增加至6 146个,目前,市级晨、晚辅导站有3 409个,区(县)级晨、晚辅导站有3 028个,经常参加晨、晚辅导站活动的人数总体约有38.032万人.锻炼群体女性(54.5%)高于男性(45.5%),年龄集中在25~45岁、45~59岁两个年龄段;增强体力和健康、消遣娱乐及提高运动能力是构成锻炼群体动机的重要因素;"体育明星"、"体育老师"和"体育读物"是锻炼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体育设施、体育锻炼经费投入以及科学体育锻炼知识赶不上体育锻炼人群的实际需求.从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同技术等级的分布来看,尽管数值有了质的变化,但结构仍呈现出"金字塔形"的结构,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是在稳中向前发展的.提供群众性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与设施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表明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选择锻炼的空间和方式.京郊农村城市化和女性早于男性的退休制度是影响锻炼群体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氧为主体,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运动项目(走或跑步等)是锻炼群体的主流选择.积极开发北京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高业务素养、丰富手段与技巧,是破解当前困扰群众体育锻炼难、提高北京市居民身体健康素质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不发达地区下岗失业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的调查表明,该群体总体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水平很低,下岗后参与体育活动时间显著减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与体育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研究发现下岗失业女性群体参与体育健身和全民健身计划主要受精神压力、经济状况、价值观念、性别角色差异以及基层社区体育开展状况等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者体育活动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就侨乡乡镇居民体育活动特征对重点侨乡晋江13个乡镇1300名居民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侨乡乡镇居民体育参与人口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体育人口比率偏低;活动时间安排随意性、间断性;活动项目以散步跑步、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棋类为主;活动场所以村落体育场地、自家庭院、住宅区空地、学校场馆、公园广场为主;体育消费实力较强,消费类型主要实物消费为主;活动组织化程度较高,自发性群体体育组织(非正式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地域为研究视角,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消费总体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长、株、潭经济圈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认为: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体育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具有消费能力的层次性}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襄城县乡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果显示:襄城县乡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相对单一;寰城县乡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较差;影响襄城县乡镇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有没有时间、工作学习任务较重.研究结论:应增加乡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相关负责人要经常对健身器械进行检查和维护;大力宣传体育知识,还应该加强对乡镇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培养;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活动参与度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在体育活动参与的人群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保安服务业的参与度最高,其体育活动参与的频率低,时间严重不足。除参与传统的体育项目外还参加一些新兴项目。绝大多是自发的利用公共体育设施和自然环境与朋友、同事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动机已变得日益丰富。影响其体育活动参与的主要因素是:工作时间长,工作累,收入低,场地器材有限,缺乏组织等。建议:加强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质监测与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银川市居民体力活动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IPAQ-长卷对银川市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水平体力活动者为55.3%,中等水平者为36%。男性的一周VPA显著高于女性(P<0.05);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者TPA、MPA和WPA都显著低于其他教育程度者(P<0.05);85%的居民达到了世卫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量。结论:银川城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较高,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步行体力活动的比例大;男性在VPA上显著高于女性,但在其他方面与女性无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对体力活动的影响较大;大多数社区居民达到了世卫组织推荐的身体活动量。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参与状况及休闲体育特征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陕西省城镇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比例高达72.4%;在时间段上:中青年以下午和晚上为主,老年人主要是清晨;单位住宅小区是居民健身的首选区域;活动项目主要是走、跑、乒乓球和羽毛球及户外运动。影响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体育场地设施、余暇时间和对休闲体育项目的兴趣及项目参与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深层次了解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率降低的原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分别从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对我国11个城市的800名14~17岁青少年女性展开调查,揭示影响我国青少年女性体育参与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发现:14~17岁青少年女性能感知个人、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政策障碍因素的影响。体育参与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其中个人障碍因素对不经常参与运动的青少年女性影响较大,社会环境障碍因素对经常参与运动的女性影响较大;个人障碍因素中的生理期影响、运动中在意个人形象、没有时间、缺乏运动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障碍因素中运动中缺少朋友陪伴、缺乏女性体育榜样、社会环境障碍因素中的自然环境、社会体育氛围,政策障碍因素中缺乏女性体育组织、参与时缺少适合女性使用的体育设施等都影响着青少年女性的体育参与。对策:宏观上使用智慧化场馆管理照顾不同时间女性的运动需求,通过社会媒体和体育名人增加女性体育报道,改变女性在体育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微观上组织家庭体育活动或学校团体运动,邀请体育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为青少年女性树立运动榜样等。  相似文献   

14.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同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素梅 《体育学刊》2007,14(3):12-15
对我国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群体的体育旅游经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特征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情况有差异,其中参加体育旅游男性比女性相对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呈递减趋势;而随着学历的提高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增多;在所有职业人群中参与人群比例最高的是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参与体育旅游比较少的是农民和待业人员;居住在市区、城镇、农村的人群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也呈递减趋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参与体育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在对不同群体所参与过的体育旅游项目的调查中发现,参与登山的人群最多,参与滑翔运动的人群最少。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的现状与社会关注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东北秧歌健身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秧歌锻炼群体的性别年龄结构为中老年型,女性多于男性;职业以离退休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个人收入不高;秧歌锻炼群体参与健身活动的形式以独自锻炼为主;影响秧歌锻炼群体的主要因素是缺少与居民生活小区相配套的活动场地、参加健身俱乐部的人数少、社会对秧歌健身群体关注程度较低;社会支持机制应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侯广斌 《体育学刊》2007,14(1):51-53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湖南郴州苏仙岭风景区内的体育锻炼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苏仙岭风景区实施年卡制模式,使得进入苏仙岭锻炼人数激增,这些人中有30.5%由非体育人口转化成体育人口,特别是36~45岁年龄段和女性这两个群体参与锻炼的人数有显著增加;这种模式主要惠及有一定收入来源或景区附近居民等特定群体;不断推广和改善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与科学》2014,(5):109-113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范式,通过对B市L社区女性居民体育参与的调查分析,讨论城市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的认知。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城市女性对于体育权利的认知是模糊的;不同年龄、阶层的女性对体育权利的认知存在差异,在体育权利的实现上已退休的女性居民要明显好于正处于工作期的女性居民;女性居民对体育权利认知的背后蕴含着性别角色和社会文化期许;研究进一步认为城市女性居民体育权利认知是传统社会观念笼罩下的理想世界,原因在于:法律上对体育权利界定的模糊导致公民体育权利的整体认知不明晰,在权利享有上存在性别差异;法律、制度和观念是制约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障碍;"有钱有闲"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基础。将体育权利提高到和生命权、健康权等同的位置,积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公民的体育权利,大力提高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实现公民体育权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南京市40~59岁中老年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采用<中国成年人体质健康标准>和<居民健康及体力活动量调查表>,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质测试和体力活动量调查.共1993人参加测试,其中男性960人,女性1033人.结果显示:1)南京市社区40-59周岁的中老年居民的体质综合得分仅达及格水平;女性居民的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性.2)75.98%的男性居民体重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女性居民超重或肥胖率为63.16%;正常体重组体质综合得分最高,低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较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均会对身体机能和素质产生负面影响.3)南京市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女性居民每周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显著高于男性(P<0.01);居民体力活动的主要构成来源为职业劳动、家务劳动和交通出行的体力活动.4)居民体力活动每周消耗MET-min均值和体质综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体力活动是体质健康的保护性因素;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越多,体质健康收益越大.5)居民超重或肥胖与大、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对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文化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认同。主要结论:女性休闲体育发展与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关系密切,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塑造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女性人格的极有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女性社会问题与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女性文化缺失紧密相关,建议促进我国女性群体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塑造健康成熟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