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宪帝制时期,袁克定等为激进派,要黄袍加身.袁克文等为缓进派,认为时机不成熟,急躁对袁世凯不利.袁世凯则左右摇摆,至英、日支持,遂决定称帝,英、日又反对,终告失败.很值得分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冯国璋是江苏省的地方实力派。袁世凯推行帝制,遭到冯国璋的反对。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冯国璋经历了从保持中立到公开反对两个阶段。主要论述冯国璋对洪宪帝制的态度及冯国璋与袁世凯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冯国璋反对帝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1915年12月洪宪帝制的"闹剧"开演不久,便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草草收场。洪宪帝制之所以迅速失败,从政治上来说,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反对的结果,也是袁世凯部署离心和西南地方实力派发动护国战争的产物。当然财政上的困难,外交上的孤立也是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上台以后,竭力谋求专制集权统治,进展得较为顺利。此时,他环顾宇内,外有列强的怂恿和支持,内有遍布全国的北洋势力,以为帝制自为决不会有什么闪失。恰恰就是对形势的这种错误判断引起了袁氏政权权威合法性危机的总暴发。其中,使袁世凯难以理解和走向灭亡的关键性因素是其幕僚和部属对洪宪帝制的反对。  相似文献   

5.
洪宪帝制是袁世凯遭世人唾骂的最为关键因素。作为袁氏义结金兰的好友徐世昌经由不赞同、退隐到出山收拾残局的一系列过程,基于对时势的把握,徐氏对洪宪帝制作出了理性抵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2009,(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改民国5年(1916年)为“洪宪元年”,史称“洪宪帝制”。  相似文献   

7.
洪宪帝制初期,日本并没有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多数政治力量对帝制持反对的态度,但日本主流也没采取措施来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是在外交上采取了旁观的政策。这种旁观是表面的、暂时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在当时情况下没有窥破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是其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之外,也和当时国内外时机的不成熟密切相关。当逐渐弄清袁世凯称帝的真实意图,再加之当时反袁力量的日益强大,日本逐渐由旁观转向干涉,反对袁世凯称帝。  相似文献   

8.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9.
在洪宪帝制时期,主张还政于清室的大有人在。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篡夺皇位的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袁称帝后曾在清末居官的人,在历史上将被列入二臣传中,遗臭万年。日本为了倒袁,也大力支持复辟派。袁死后,日本不再支持复辟派,复辟派跌入低谷。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帝制时期,从蒙自走出的文臣武将显赫一时。新疆的杨增新、杨飞霞,广东的龙济光、龙觐光兄弟,还有直隶的朱家宝等人,均深受袁世凯器重。袁世凯以爵禄权位,竭力笼络这些蒙自人。在《洪宪封爵题名》的130人中,以籍贯而言,蒙自人,无论以县一级还是以道一级计算,人数均为最多的,分别为4人和7人;以爵位而言,最高的一等公是以龙济光领衔(后更加封为郡王)。袁世凯亟盼蒙自人能够支持其帝制自为,并派龙觐光率军攻取蒙自道以断绝护国军后路。但事与愿违,龙军在广西、蒙自均遭失败,被迫加入护国军阵营。至此,袁世凯不得不取消帝制。  相似文献   

11.
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新桂系在抗战前后提出了以运动战、游击战为核心内容的焦土抗战理论,并不断传播,直至推动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战略战术发生部分转变.同时,新桂系将游击战术运用于抗日实践,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和大别山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新桂系这种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游击战术对抗战带来了某些积极影响,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对唐代以来流传较广的红线女故事进行材料梳理和文化意蕴分析。从中央集权制度、道教神仙信仰、善恶报应、侠义文化等四个方面来分析红线女故事演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轨迹,并使用了最新发现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游历时期,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丰富并发展了他的君主立宪思想,这种为国为民而探索的爱国精神值得弘扬。然而,他认为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必须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思想,对中国的实际来说,已不是先进思想了。刚从封建思想营垒中脱胎出来的康有为,不但不能走向更高的阶段,甚而一度搞起了复辟。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汉宋之争,是清代学坛的一椿要案,桐城派与之有着不解之缘。乾隆年间.姚鼐与戴震公开对抗.嘉道年间,方东树与江藩再起波澜,桐城派始终是汉宋之争中宋学派的主要阵营。这既是门户之见使然.更是桐城派尊崇程朱而重治“术”与汉学家尊奉汉学而重治“学”的学术分歧导致的必然结果。嘉道时期的桐城派主张汉宋兼采,表现出开明的学术态度。但是,用汉学之“学”补宋学之“术”,汉学为宋学服务,才是他们的最终意图。  相似文献   

15.
梵净山佛教自唐朝传入,兴盛于明清。明清以前,学术流派难以考证;明清以后,存在有净土宗的莲社,但不成为系统。梵净山佛教有明确谱系的学术流派是禅门临济宗,承袭破山海胡一系。梵净山的佛教流派与弥勒道场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teaching of citizenship in schools and focuses on the monarchy as an example of one issue often ignored within curriculum discourse. We argue that to conflate subjecthood and citizenship in unacknowledged ways may serve to perpetuate the status quo and is potentially un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critical thinking.  相似文献   

17.
实力派质疑     
本文通过对美术界之“实力派”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及质疑,结论出所谓“实力”根本无法硬性标码,“实力派”也纯属子虚乌有。并指出,任何浮躁和急功近利都是不足取的,艺术家需要追逐的应该是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完美的艺术境界,而绝不是说不清、辩不明的什么“实力”、什么“派”。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一生的政治思想和实践都未偏离“君主”这一中心。康有为君主观的演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学理和政治形势出发,通过观察、比较、思考逐步演进的政治、学术理想,即君主立究;另一线索是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对光绪皇帝知遇乏恩的报答之情,这也深刻影响着他的君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