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通常表现方式有许多种,比如,隐含在题给的物理现象中.例“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隐含条件是宇航员处在完全失重的状态;“同步卫星”隐含的条件是与地球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角速度与周期,“导体处于平衡状态”的隐含条件是导体是等势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其次,隐含在物理模型中.例质点与点电荷,隐含的条件是不计形状和大小,轻质的弹簧既不计其重力,光滑的表面既不计摩擦力,理想的变压器即不计功率的损耗,还有隐含在临界的条件中.等等,那么我们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呢?现在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如何迅速挖掘高考题中的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下面以2011年各地高考物理试题中条件的隐含形式为例,谈几点笔者的体会.一、隐含于题设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概念中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如"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表示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讯卫星"示意卫星运行  相似文献   

3.
韦屏山 《物理教师》2009,30(1):57-57,59
常听人说:物理难学.学生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书上的例题看得懂,老师讲课听得懂,但自己做题,往往做不出.物理解题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否发现题目中蕴藏的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并未明白给出的、但经过一定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到的条件.有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较易记住,如微观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时其重力可以不计;导体汽缸中活塞迅速压缩气体的过程可以看作绝热过程,细绳栓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绕一固定点恰能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绳的张力恰为零……但有些隐含条件是不常见的、不易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隐含条件,是分析物理问题中经常遇到的、很隐蔽且非常重要的条件.在具体的物理问题分析中,除了正确灵活应用一些定理、定律之外,必须善于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在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类问题中,"速度相等"是常见的、非常重要的隐含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通电直导体在磁场中也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力作用效果来看,安培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阻力,进而影响导体棒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现在就有关导体棒的收尾速度问题,通过例题加以对比解释.一、单根导体棒在导轨上的滑动例1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间距为L,其上放一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棒αb.导轨左端接有内阻不计,电动势为E的电源形成回路,整个装置放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之中.导轨电阻不计且导轨足够长,并与开关S  相似文献   

6.
1 电磁感应的条件 例1 两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导轨间距为l.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根导体棒ab和cd,构成矩形回路,如图1所示,两根导体棒的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回路其余部分电阻不计.  相似文献   

7.
一、用活“隐含条件”物理问题的解题条件 ,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 .有的隐含在物理概念或物理过程中 ,有的隐含在关键词语、物理常识、器材规格或数学关系中 .有的隐藏较浅 ,有的隐藏较深 .挖掘和用活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 ,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 1 如图 1所示 ,在一水平匀强电场里 ,图 1一初速度为 v0 的带电微粒 ,沿图中竖直平面内的直线由点 A运动到点 B,其能量变化情况是[   ]A.动能减少 ,重力势能增加 ,电势能减少B.动能减少 ,重力势能增加 ,电势能增加C.动能不变 ,重力势能增加 ,电势能减少D.动能增加 ,重力势能增加 ,电势能减少解析 本题要求判断带电微粒的动能、重力势能及电势能的变化情况 .因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很显然 ,需用合外力的功、重力的功、电场力的功分别来判断这三种能量的变化 .但题目中给出的是带电微粒 ,其重力是否考虑不明确 ,当然重力的功也就无法确定 ,电场力做功也不知道 .解决问题的关键 ,就在于用好题中隐含条件 .图中给出了带电微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且其运动方向与电场线有一恒定夹角的隐含信息 .若不计重力 ,只受电场力 ,而电场力与...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这一条件常隐含在题目中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所以解题时不易被发现 .下面以两道中考题为例 ,分析如何挖掘“摩擦力”这一隐含条件 .图 1例 1 M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 ,用绳和吊盘连成了如图 1所示的装置 .当在右盘中放入重 10牛的物体 ,在左盘中放入重 3牛的物体时 ,M恰好向右做匀速运动 .如果要使物体向左做匀速运动 ,则在左盘中应再加牛重的物体 .(不计滑轮处的摩擦 )(1999年河北省中考题 )分析与解 M向右做匀速运动 ,那么M在水平方向上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 ,所以F左 f =F右 ,即f =F右 -F左 =10牛 -3牛 =7…  相似文献   

9.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潜藏在题目背后的隐蔽条件,是相对"显条件"而言的,学生在解题时经常犯许多错误,究其原因除了特别难的题目和粗心大意造成的计算错误以外,更多的是题设中的条件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即题设中的隐含条件没有挖掘出来.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指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或一些特定的表达中,若能发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注意固定的提法教材中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因为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如"高空的大气运动……"中的"高空"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大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又如"一颗导弹在空中自由飞行……"中的"自由"的含义为导弹仅受重力作用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隐含条件为:导弹运行方向的改变只受一个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捷 《物理教师》2007,28(5):7-7
在高三磁场这块内容复习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安培力作用,这是力电综合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多、容量大,是每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下面这题就是这一专题的一道很典型的题目.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放在宽为L,倾角为θ的导轨上,导轨电阻不计,其上端接电动势为E  相似文献   

12.
现代高考命题,使用隐含条件的试题越来越多.解题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视力","看"不见这些隐含条件,那么他面对这样的考题,一定是无能为力的.反之,解题人不仅"看"得见,而且用得好这些条件,那么他解题时一定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些隐含条件到底隐藏在哪里,又如何识别与应用呢?一、隐含在已知等式或不等式中  相似文献   

13.
例1 如图1,水平放置的两根固定的光滑硬杆OA、OB之间的夹角为θ,在两杆上各套轻环P、Q,两环用轻绳相连,现用恒力F沿OB杆方向向右拉环Q,当两环稳定时,绳的拉力是多大? 分析 将题中各隐含条件转化为显性条件: (1)轻环→不计重力,光滑杆→不计摩擦. (2)环套在杆上→属于点与线接触,P、Q所受弹力方向与杆垂直. (3)两环稳定→静止状态→F合=0. 综上所述,P受两个力作用平衡,Q受三个  相似文献   

14.
一、文字叙述中的"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可以隐藏于试题中的文字表述中. [例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小球,出现排斥现象,关于小球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5.
一、物理隐含条件汇总 1.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但却隐含在题目字里行间的条件.这类条件一般可分析出米,且往往在解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挖掘题日中隐含的条件进行解题,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水平.1 简化运算 有些数学题,若能利用应用隐含条件,则可减少非必求成份,从而简化运算,迅速求解. 例1 已知(?)m-2002 |2001-m|=m-2000求m的值. 分析已知式中隐含着二次根式的定义,于是得m-2002≥0,即2001-m<0 所以,原式可化为:  相似文献   

17.
<正>在动力学问题中,当两个或几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者相互作用时,常会出现"速度相等"的状态,而这一状态又常常以不同的方式隐含于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因此,仔细分析物理过程,挖掘并理解"速度相等"这一隐含条件就成了解题的关键.现就该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一、速度相等是两物体距离有极值的隐含条件在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是能追上、追不上、或二者距离有极值的隐含条件.例1 一辆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在学校区行驶,  相似文献   

18.
解答物理习题时,有些题的已知条件并还有给出而是隐含在题目中,就要认真分析,找到实破点才能解题。 一、条件隐含在已知条件中 物理题解题的条件隐含在题目已知条件中,如“物体做均速运动”必定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做匀速贺周运动”肯定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且大小不变。”导体处于静电平衡”必定是等势体。“理想气体”必定分子势能为零。  相似文献   

19.
正《静电现象的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时容易入门,但是很难理解透彻,甚至有肤浅的理解或者望文生义.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容易产生六个错误观点,现逐一进行分析.观点一:因为"静电平衡时,导体及其表面的自由电子不再定向移动",所以导体及其表面的自由电子不再运动,完全是静止的.如果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亦即导体没有达到静电平衡.所以,"静电平衡时,导体及其表面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  相似文献   

20.
日本宇航员古川聪在搭乘"联盟"号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之前做出一个决定,"对黄瓜‘情有独钟’的他,打算在国际空间站种黄瓜"。遗憾的是,"按照规定,宇航员不准吃这些黄瓜"。那么,这在太空种出的黄瓜是什么味道呢?在太空种黄瓜需要些什么特殊的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