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和学既矛盾又统一。怎样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和谐的过程呢?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列宁说:“没有人的情绪,刚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充分肯定了情感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情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对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教学气氛与师生间的情感有着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教学情境,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咨询者和指导者。在课堂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共同研究,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变“学生围着教师转”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研究、自己讨论。教师相机引导,适时点拨。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改革之处在于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倡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倡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使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探究教材,多采用启发性的“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威 《现代教育论丛》2002,(3):30-32,29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即情感。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教师有情,学生也有情。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互动主体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知识传递、认知发展的过程,自然也是一个情感与情感交融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以自己的情感投入,在进行师生情感交融的同时,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第一个维度涉及的是确定性知识,第二个和第三个维度涉及的是不确定知识。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通过研读《教参》基本就可以了然于胸,各级各类考试考的也就是这些确定性知识,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偏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相对忽视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个维度是其他两个维度的载体,但这三个维度在意义上是并重的,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共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确定性知识的教学也同等重要。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知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教学如何开展,是中学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闵洪波 《教师》2012,(30):51-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是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彻底改变了单纯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课堂。衡量课堂教学也不再以“知识的掌握”为唯一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评断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和激发。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情感的“外衣”、忽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摒弃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当观众的现象。高度注重学生这个主体作用,把传统的教师单一的“教”,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那么如何在会计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记忆、想象、观察、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无不受到情感的制约,学习会计同样离不开情感的激发。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知识和深厚的情感修养,充分利用情感的调节功能,既能深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1.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其中的“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这一维度目标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人的情感,从来就不会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它总是以带有特殊色彩体验出来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关系到教师与学生在情感等方面的动态的交际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教学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英语课程中的内容体系更全面,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为课程的内容。传统的观念认为外语是教会的,过分强调教师的“讲”,造成“一言堂“”满堂灌”。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  相似文献   

15.
学习不只是学生赖以成才的志业,而且是教师专业蝶变的动力。然而,真实的学习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就教师而言,现实中畏难性“变革焦虑”诱发的“学习阻抗”影响学习启动,固着性“前理解”诱发的“认知屏障”影响新知吸纳,单变量“认知环境”引发的“情感游离”影响知识统合。化用生物学的“概念体”变构理论,可以重塑教师学习的理念:先在“概念体”是教师变构学习发生的起点和支架;“概念体”的转化迭代是教师变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概念体”的诱变环境是教师变构学习的中介和条件。而通过情景压力与认知冲突的交感互促,可以激发教师学习启动;通过概念体动摇与知识炼制的迭代演进,有助于推展教师学习过程;通过情感激发与专业关联的环境支持,能够创构教师学习支架。上述共同构成教师变构学习的生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陆惠新 《广西教育》2005,(7B):68-68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作者创作情感、教师教学情感、学生学习情感三者的融合过程。情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只有以“情”动人,才能创设出语文教学的动人“情”境。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交往活动最内在的、最深层的属性,也是最有表现力的交往形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我们体会到,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其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语文教师不但要数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但要研究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 ,更是作者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沟通融汇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 ,是连接作者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 ;学生是主体 ,一切的手段和方法只为学生入情入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呢 ?一、发挥语言魔力以激发学生情感1.“美读”以娱情。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指导学生“美读”。所谓“美读” ,就是指导学生有情感…  相似文献   

20.
“不成功的语文课堂各有各的缺憾;成功的语文教学,则有一个相同的特征——让“美”流溢课堂空间”。教师与学生共同沉醉于审美体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探究过程,得到情感和态度的熏染,是评价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