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气有气味吗?当然没有了,教材上明确地写着,空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但这个勿庸置疑的答案,竟然被一个二年级学生颠覆了。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韩佩玲老师执教的"Holidays"示范课,以清晰的思路、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教学风格令我们折服。她对有效实用教学理念作了很好的诠释,展示的是一个真实、高效、实用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三实",即真实、朴实、扎实。一、以良好的专业素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1.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构建有效实用的课堂,从备课到上课,都要环环相扣,一个环节为另一环节铺垫,一个环节为另一环节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不要花架子,同时做好每个环节间的导入过渡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3.
马琳  宋娜 《辽宁教育》2010,(6):39-39
老子说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成事之人常以"柔弱"自处,大智若愚,则成就一番事业。为此,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有时故意"装傻",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和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背景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做出一些出乎老师意料的举动,违背预先的课堂设计,搞的老师很尴尬,课堂显得很乱。作为教师,要在“意外”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脑海里,其实潜伏着许多创新的冲动和激情,只是因为太多的课堂规矩以及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密不透风的课堂流程里,学生的手脚被束缚了,  相似文献   

6.
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像刚学习飞翔的小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班主任老师应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向上,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使教学陷人尴尬的境地。这些麻烦如能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就会“黯淡失色”。其实,“节外生枝”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体"和"面",现在再来认识"线",体现出对图形认知的发展。如何使学生深刻体验、自主建构,掌握线段的特征?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丰富、立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建构过程,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是一种常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故意和外界干扰;教师缺乏熟练的课堂掌控能力;师生由于心理、情感、个性等差异造成的思维品质的差异;课堂生活的开放。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检验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彰显着学生的个性开放;内涵着师生的生命互动;生成着真实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二年级《龟兔赛跑》这节课时,我请了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小兔和乌龟,其中扮演小白兔的是一位很聪明但又很调皮的学生。表演开始了,前面的表演都按故事情节进行着,但是,到了小白兔看不见乌龟时想好好睡一觉的那一环节,意外发生了:这个扮演小白兔的男孩丝毫也没有停下来睡觉的意思,还继续向前跑。其他同学看见了着急地喊:“陈子聪,要睡觉了,快到树底下睡觉啊。”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的细节也进入了我们研究的视野。我们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关系。但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时,绝大部分教师会充分运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加以阻止,因为他们觉得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他学生的正常思维,妨碍了课堂  相似文献   

12.
【一点思考】“长方形的周长”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许多人看来,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用所学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逐步达到熟练和正确,这样的课上起来既简单又轻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生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上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可能性”,是新课程实施后才编人教材的内容。执教者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是学生首次学习不确定现象,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教材选择相对有趣的摸球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那么球如何"摸"呢?我们通常会看到,教师拿出两个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在袋中摸出红球的可以获得奖品,请学生在一个袋中摸球。当4个学生都连续从一个袋中摸出红球后,教师请学生猜:"你认为这个袋中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是红球。"教师从袋中将球一一取出,确实全是红球,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都猜对  相似文献   

16.
很长时间以来,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预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再次深入,这样的备课在教学中似乎不太实用了,在教学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还是教师依赖静态的教案预设,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动态的学案生成。例如:修订后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二年级“有余数除法”一单元时,通过补充读本上两道图式应用题初步向学生灌输“去尾法”、“进一法”的思想,这是这一单元的难点。习题大意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材中的一课.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且知道角有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是生动而丰富的,然而,课堂中有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善待这些"节外生枝",不容意外在眼前溜走。让这些意外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让课堂涌动生命之花。一、捕捉"不期而遇"的资源,课堂因"意外"而精彩课堂变化万千,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件"或"节外生枝"。此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20.
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包括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错误。它经常造成课堂的意外,这种意外又是我们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资源。面对这种资源,我们应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让生成的课堂成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