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以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数学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之久。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师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失落。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从实际经验中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的价值.本文就如何探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学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是十分重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1)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2)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2)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3)鼓励和支持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4)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以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数学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之久。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师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失落。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视数学应用。将标志着我们的数学教育进一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教学”形式的数学课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是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科研题目,此项研究于 1996年 7月启动,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国内数学界的重视。为适应我国当前构建 21世纪数学课程体系的需要,推动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现将“问题解决教学”形式的数学课程研究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多年来,我国数学课程设置受前苏联的影响,数学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单一的“逻辑演绎推理”形式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原始概念——可定义概念——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定义——定理——例题——习题”这样…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讨论的数学模型.是指所研究的具体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关系的数学表达。也就是说,它是运用各种数学符号、公式和方程来表示出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在这种表示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抛弃了一切与关系无本质联系的属性。所以数学模型是一种数学抽象,它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祥辉 《考试周刊》2011,(17):67-69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国新一轮课程中"数学课程标准"里的重要概念。本文就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数学应用意识的本质内涵及特点,阐述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几个数学应用意识可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数学应用意识的再认识及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新课程改革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数学应用意识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活动.它包含两个层次,即以知觉为主,伴有零星数学思维的认识活动和以思维为主导的整体认识活动.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只是肤浅层次的数学应用意识的表现,教学时应把数学应用意识推向更高的层次.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评价可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包括应用意识指向的广阔性及应用意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胡典顺 《数学教学研究》2007,(8):42-43,F0004
“数学模型方法”(mathematical modelling method)简称MM方法,它既是处理数学理论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对于一些不便于直接进行处理的问题,可以人为地建立一个与之相似的模型来进行考察.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拉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几何内容的特点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景业  孔凡哲 《数学教学》2005,(6):10-13,34
自2001年9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正式投入实验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新奇”转入“挑剔”,不唯上,不唯书,开始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审视教科书,用自己的标准重新衡量新教科书,有的教师和专家提出了许多异议,这是课程改革得到各界人员普遍关注的表征之一,也是课程、  相似文献   

12.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唤醒“问”的意识,转变观念,使学生“想”问。科学减除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明确教学中“教”与“学”的责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多举一些因问题而开始的科学发现,让学生知道问的好处,从而唤醒他们“问”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15.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言堂,而要努力体现“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朱永前 《考试周刊》2011,(86):95-95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解决问题”就是以积极探索的态度.综合运用已具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来自数学课堂或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新问题的活动,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肖有意识地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中,引导儿童用数学语言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形成一种数学结构,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20.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