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得孩子变得自私、任性。这就为"人来疯"埋下了"隐患"。而有些家庭对孩子期望高、管束过严,严重抑制孩子喜欢玩的天性。当班级里有家长在场时,孩子就会抓住时机尽情释放自己。  相似文献   

2.
王丹 《教师》2013,(6):14-14
当前,社会上有相当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并且大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都相对较好,出于对独生子女的疼爱,家长常常过分娇惯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基本上做到有求必应。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生长的孩子,无意中就养成了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70年代末计划生育成为国策以来,中国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俱增。现在的家庭三口之家成为普遍的构成方式。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期盼,家庭教育大多趋于过多包办和过分溺爱的状态,加上我们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辅助设施,没有社会机构德育理念的大力提倡,致使不少独生子女因社会、家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显现出诸如: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好逸恶劳、自理能力低、独立性差、爱说谎、不守信等诸  相似文献   

4.
《中华家教》2012,(Z1):37
暑假到来,各种学科补习班都非常红火。但其实,最应该被重视的是——补补"生活课"。现在的孩子普遍生活能力差,因为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不少家长包办了孩子学习以外的其余事情,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生活能力差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需要独当一面担负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现在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关心",使孩子缺少锻炼机会,动手操作能力差,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能力低下,性格怯懦,智力发展也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过于优越,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没有兄弟姐妹为伴,缺少集体活动等等导致很多独生子女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如缺乏自信、孤僻、嫉妒、自私等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何缓解、改变乃至解决这一现实现象与问题,笔者认为培养独生子女学会自信与感恩,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双保险”。  相似文献   

7.
谁出事了?     
《课外阅读》2007,(10):37-37
漫画描绘了大街上一个小孩子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小孩子坐在地上迷茫地看着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人——他们关切而又警惕地说:"出事了吧!"这样一幅场景,作为一个孩子,看了这幅漫画自然认同地笑了: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由于独生,父母爱之过分,成为全家的“太阳”。不管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一旦处于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发展难免发生问题。由于宠爱娇惯,形成孩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孤僻、不爱劳动等不良的个性和行为习惯。教育好独生子女的关键在于: 1.家庭成员间要团结和睦。一个家庭中夫妻婆媳间团结互谅是成功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之一。家庭中和谐的气氛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它的作用超过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目前的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方面的误导,主要表现在对孩子过分的溺爱。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被视为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现状】当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缺少合作性活动,不易理解他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永梅 《宁夏教育》2009,(10):29-29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如今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很容易出现过分的包办代替、过分保护等教育态度。针对这些教育现象,首先,我们从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入手,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当今社会,独生子女之多,它是目前家庭特征之一,也是今后教育工作重点研究的课题。我班共有65名学生,其中独生子女有52名,占学生总数的80%。这些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有着显著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智力水平高,但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弱点,那就是他们中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即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我觉得独生子女特异性的产生,主要是家庭教养不恰当造成的。为了优生优育,很多家庭重视"健康投资"。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核心家庭中独生子女教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数量猛增,据调查目前幼儿园中至少有90%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向教育提出了挑战。 国外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开始很早。十九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将独生子女作为特别对象加以研究,于1898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非常注意把独生子女教育同更广泛的家庭环境因素联系起来,以显示不同类型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特点。国外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大部分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朝夕相处的机会,自然也缺乏和同龄人分享协作的经验.同时,由于长辈们大多过分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总是先孩子后自,导致很多孩子任性、脾气大,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别人的想法,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无法与他人合作.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分宠爱、过分保护、过分期盼、过分放纵、过分粗暴等严重问题。为把独生子女真正培养成有用之才,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首先应重视理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适时进行体美劳教育;其次,家长也应转变观念,淡化过高期望,理解和尊重儿童个性,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尤其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这些家长只求孩子考100分,其它生活上的事无论大小,统统替孩子包办,因而养成了孩子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  相似文献   

18.
唐蓉 《教育》2015,(7):39
在现代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在家庭中形成了特殊的"四二一型"小宝贝局面。他们被过分地娇生惯养,往往缺乏必要的竞争和家务劳动锻炼,容易形成生活的低能儿。尤其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刚刚进入集体生活,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为了提高幼儿自我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们以"午睡"环节为契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培养幼儿自主整理衣物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9.
重视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曾有新闻媒介广泛报道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有五大优势,即充满自信、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发展和兴趣广泛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人格缺陷,如在克服一定困难以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与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等.其中,6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动机扭曲,80%以上的城市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由此引起了教育界及广大父母的强烈关注.我们始终认为,独生子女的问题大都不缘于"独生",而是由于教育不当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综观当前的教育现象,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并日趋恶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现今的家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与迁就,使独生子女慢慢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滋生了任性、自私等不良个性品质.在学校,他们对老师的教育管束排斥、抵制,和教师交流上产生障碍,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