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饮”。是很有道理的。语文知识必须靠积累,积累多了,语文水平会随之提高,写作能力会逐步增强。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建“语文知识库”。“语文知识库”有两种:无形的——记忆“仓库”;有形的——卡片、读书笔记、剪报等组成的“仓库”。“知识库”可以是一本很厚的本子。也可以由几本本子组合而成。本子准备好后,要编  相似文献   

2.
李芳 《广东教育》2006,(7):121-121
要想在开卷考试中获得成功,学生就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多想,脚踏实地做学问,这是一个“滴水穿石”的积累过程。而知识的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量大的人接受的信息越多,也就越能丰富自己的理论。为此,我根据政治科开卷考试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做两种作业:一是每周两篇“剪报评论”,即把本周报纸上刊登的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旁边再写上一两百字的感想和评论。老师每周对出色的文章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思想 《浯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教学力求体现课标精神,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所谓“采蜜本”,就是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求他们摘抄书中好词佳句的本子。教师们希望通过“采蜜本”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督促学生能真正地阅读文章;二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5.
杨树林 《河北教育》2005,(21):35-35
一、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的途径是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断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感悟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奥妙。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精句、名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逐渐增强,从而达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词语积累法     
在教材阅读中恰当地运用“词语积累法” ,是教师进行有效积累的一种重要操作方法。不仅如此 ,它还能让中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从丰富多彩的词语中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效的词语积累法。1.“滚雪球”法。即像滚雪球一样 ,以一词为触点 ,“滚”出许多有关的词 ,将词的“雪球”越“滚”越大。如学习“恬静”一词 ,就可以让学生把过去学过的“平静”、“寂静”、“幽静”、“肃静”、“沉静”、“宁静”、“安静”、“镇静”、“娴静”等意义相连的一组词拿来比较 ,真正弄清其相…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作了明确阐释:“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阅读古籍,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打下初步基础。”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多采用“串讲法”和“评点法”。这两种方法皆以老师讲授为主。我个人认为,欲迅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积累词汇,弄清语法积累词汇就是要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在句子中处于重要位置。离开了文言实词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中要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积累语言需要长期性的摘记书本与生活中好词、佳句、精彩片段。我班的学生在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在班内为他们精心设立了一个“小小读书屋”。发动班内的学生主动将家长为其购买的故事书、卡通书、连环画、漫画等带到读书屋与同学们一起阅读.实现了“资源共享”,发展学生阅读潜能,提供阅读空间。在学生进行阅读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参与到他们的阅读之中去,并在笔记本上用笔摘抄一些词语。  相似文献   

9.
一、读。引导小学生广泛阅读积累,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文书籍,根据学生年龄、兴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给他们推荐一些喜闻乐见的读物。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阅读笔记,既可以记录阅读中发现的好词好句、名言名句,也可以摘录自己读到的好故事的情节梗概或者阅读感想。  相似文献   

10.
“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在阅读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可见积累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用《现代汉语词典》积累词汇把工具书当作阅读材料,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坚持读十页,从中选择自己需要掌握、运用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尽量多的增加词汇量。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虽然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正式学习汉字,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个字,一个词往往要五遍、十遍地反复去写。这样一来,…  相似文献   

12.
要想在开卷考试中获得成功,学生就必须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多想,脚踏实地做学问,这是一个“滴水穿石”的积累过程。而知识的积累离不开阅读,阅读量大的人接受的信息越多,也就越能丰富自己的理论。为此,我根据政治科开卷考试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做两种作业:一是每周两篇“剪报评论”,即把本周报纸上刊登的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旁边再写上一两百字的感想和评论。老师每周对出色的文章进行点评。此举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搜集生活素材,引导其全面透视、分析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达到…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阅读和习作的实践来培养,阅读和习作能力可以借助品赏好词佳句来提高,品赏好词佳句能够卸载阅读问题,使习作富有文采。如何培养学生品赏好词佳句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其关键是要抓好小学生的生活和阅读积累。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   ○要注意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的有机结合。   ○要引导学生定期归类整理,将“源”建“库”。   ○要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   ○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读物。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一、学导读,明目的。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目的是“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练习。”教学本组课文前要开宗明义地向学生交待这一任务和目的。同时,为了让其了解“材料”一词的意思,对于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可让他们阅读本组读写对话第一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见闻和感受,这些见闻和感受往往可以成为作文的内容。”并明白告诉学生,这里所指的可以成为作文内容的见闻和感受就是写作文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这种能力要通过阅读和习作的实践来培养,阅读和习作能力可以借助品赏好词佳句来提高,品赏好词佳句能够卸载阅读问题,使习作富有文采。  相似文献   

17.
刘蠡寒 《教书育人》2007,(12):28-30
《语文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阅读目标更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这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旬”“做出自己的判断”等中小学中九个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中可见一斑。显然,《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相似文献   

18.
博览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内外阅读是积累材料的好途径。同学们要加强课内外阅读,养成勤于读书、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外要广泛地阅读一些适合自己的书报杂志,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看了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平时缺乏积累,到用时顿有“无米下炊”、“腹中空洞”之感。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多积累材料。新大纲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和语言积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语文“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启发学生阅读的心智,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遵循一定的阅读规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角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和谐、加强积累”、“独立阅读、独特感悟”、“正确引导、适当点拨”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