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孙民 《湖北教育》2004,(23):40-4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应关注学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思想品德的主要课程.如何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氛闱,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验学习与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学习动机成分,进行干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6.
在应试教育下,所框定的"教——背——考"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导致很多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操作,缺少生命个体感悟体验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深思:怎样在现有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素明 《广西教育》2013,(33):6-6,8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对学生进行服务、管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做一些探讨,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李玉英 《中小学电教》2010,(11):110-110
<正>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它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大熔炉。那么,  相似文献   

9.
范莹 《黑河教育》2011,(1):20-20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和社会课教学,既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活动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开拓学生个体活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小学品德课程始于1981年,小学社会课程始于1992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01年元月,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经国务院批准,小学中高年级将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基础教育新课改同步,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也逐渐从单一地注重考试成绩迈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到启蒙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可以极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生走向,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正>列夫·托尔思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实践证明也是这样。可是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当今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这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来自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厚爱,生活环境的优越,致使他们普遍存在唯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等缺点。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根据16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以及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4.
15.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社会中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6.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品德与社会中关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体会。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是每位教师着力关注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仍然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究。从学生自身来看,只有在他们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如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杨勇 《华章》2012,(25)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推出的一门小学综合课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要把学校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勇于探索,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自觉性,使学生提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安全隐患也在随之增多。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交通安全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渐渐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积极地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进行培养,是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度过每一天的重要途径。将对此进行浅析,希望能给广大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