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构≠虚假     
虚构与虚假,一字之差,却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人说:“虚构就是虚假,是脱离实际的东西,在写作时不能有半点虚构”。也有人认为:虚构与虚假并不搭界,写记叙文时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虚构。我认为:这两种现点都未免过于偏颇。写记叙文允许  相似文献   

2.
莫把虚构当虚假。正确指导学生区分记叙类特别是散文写作中的虚构与伪虚构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相符,与文学写作的实质相符,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相符,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由工具性迈向人文性重要的一环,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谈及阿Q的形象塑造时,自称“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说到合成,同学们或许会想,是不是意味着文学创作就可以随意嫁接与虚构?独眼龙我以为,嫁接与虚构都是文学创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有度,一旦失度就不是虚构而是虚假了。  相似文献   

4.
节制虚构     
虚构能力是我们尤其是中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文学虚构是写作中重要的技法和手段。然而,中学生写作中的虚构正在慢慢滑向虚假。中学生虚构能力的缺失自然造成对他们情感、想象和创造诸多能力的伤害。我们需要节制虚构,还写作以真实、情感和理性。  相似文献   

5.
邓汉民同志《中学生作文就是不应该虚构》一文(载《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六年第11期),无非说明了这样一个论点:中学生作文就是写记叙文,记叙文属纪实性文章,纪实性文章是不能虚构的,虚构就是虚假的。笔者不敢苟同这样的推理。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一、记叙文就不能虚构吗? 凡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都叫记叙  相似文献   

6.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7.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防矫枉过正,谨慎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伪虚构),步入作文误区,阻滞文学素养的提升乃至影响将来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我们一直强调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真实,一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材料的虚假是虚构,表情达意的虚假则是虚伪.一般情况下,虚构是允许的,虚伪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相似文献   

10.
有同志反对中学生作文虚构,认为“虚构就是虚假,就是说假话”。(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1期)笔者实不敢苟同。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则认为:“没有虚构,就不能进行写作。”这其中“写作”的外延不仅是文学写作,还应有纪实性文章的写作,当然也就包括中学生作文在内了。能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作文出现"太真实"或"太虚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何在,如何正确理解"真实、虚假、虚构",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是值得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假情节、假感情、宿构、抄袭……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中的种种虚假现象让人深恶痛绝。“作文打假”成为平时作文教学与考场作文评卷的重要任务之一。此种情形之下,当矫枉过正,谨防学生在高压之下因辨别不清真假而无所适从,把虚构错解为虚假,步入作文误区,  相似文献   

13.
师:关于作文“真实”的问题,存在着一些争议。有老师对学生说“完全是真实的照搬,也可能‘假’;完全的虚构,也可能‘真’”;有的老师认为“虚构不一定虚假,真人真事也不一定‘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当事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各种手段提起民事诉讼已屡见不鲜,这种虚假、恶意的民事诉讼行为不仅侵害了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审判秩序,损害了司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虚假诉讼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打击虚假诉讼刑罚手段不能缺位的观点,并通过与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等相关罪名的比较,对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刑法规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于是乎有许多人就把培养小学生“虚构”能力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想象作文,而把“虚构”作为小学生纪实作文的禁区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认为,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不仅应该允许“虚构”,还应该着力呵护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因为,“虚构”并非“虚假”,只要我们引导得法,“虚构”就会令小学生纪实作文如虎添翼,并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一、以“虚构”启发思路学生写作文,很多时候苦恼的是没有具体的内容可写。其实,学生的积累犹如一座宝藏,需要教师在启动学生表达兴趣的同时,诱导其挖掘自身的…  相似文献   

16.
虚假需要理论是马尔库塞的原创性学说。通过透视该理论,应识别其判定逻辑与功能逻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剖析马尔库塞虚假需要理论的内在缺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虚假诉讼是指行为人以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虚构法律关系等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促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或裁定,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虚假诉讼系当事人滥用诉权的表现,其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破坏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无论使用"诉讼诈骗""诉讼欺诈"还是"恶意诉讼"来表述虚假诉讼行为,都是不恰当的。从应然的角度看,虚假诉讼罪存在的范围不应当仅限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还应当包括仲裁程序。虚假诉讼的实行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从这个意义上讲,虚假诉讼罪属于结果犯。《刑法修正案(九)》针对侵财类虚假诉讼罪想象竞合犯的定罪问题以及司法工作人员构成共犯等问题进行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语文学习,忽略了语文学习所负载的对学生人生的洞达和思考方式的锤炼和铸造。看一看学生作文的现状,就能够从中窥见他们的思想浅薄到了何种程度。比如,相当多的学生,只能靠虚构一些虚假的故事来博取阅卷教师的"信任"。不说这种虚假文风的危害,单就这种简单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行为人虚构身份,以虚假买卖的方式取得他人信任之后,以换取零钱的方式取得被害人的财物,该行为性质认定为诈骗还是盗窃,其关键点在于被害人是否基于错误认识而完全处分其财物。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与真实     
当今社会里,谈“真实”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落伍的话题。虚幻的网络世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迷恋,作家们纷纷以虚构来回避现实,以真实为本质的新闻时不时爆出虚假的消息,至于社会上的虚假浮夸、伪劣假货更是充斥于各个领域……然而,真实又确是社会文化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部分。记得有哲人说过“:你可以欺骗一些人于永久,你也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但你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久。”真实是永远都无法虚构、无法遮蔽的,真实对于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和理解的关系,对于人们建立对社会的信任和依赖,对于增强人们探索科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甚至对于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