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角度,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探讨了提升基础耕地地力的途径,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旨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城镇占地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张,在这个过程中乱占耕地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使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必须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为优化耕地资源做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本文将从目前耕地资源保护在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不断扩大的重要补救措施。当前,耕地占补平衡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占用耕地需求居高不下的困境,地方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在耕地保护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长期性、极端性和复杂性,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在保护耕地资源、优化国土空间、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全社会耕地资源认知水平,加快形成以耕地质量和产能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新体系、差异化耕地占补平衡调控机制、生态优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实施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重大科技行动,强化耕地资源全要素监测监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升我国耕地保护监督的科学决策与智慧管理水平,支撑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西藏将迎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必然给耕地保护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压力.分析了西藏耕地资源的现状与城市化对耕地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并就应对城市化所应采取的耕地保护对策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可以说,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耕地资源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研究地处西南部山区的贵州省清镇市耕地“占补平衡“可持续性进行初步探索,可以为我国大部分山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8.
耕地快速流失是当前我国最严峻的土地问题,对社会稳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保护好耕地,等于为农村社会的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耕地非农化对耕地保护影响巨大,为有效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探讨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口控制、耕地资源保护以及发展粮食生产等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赖于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及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对耕地资源的保护与优化利用,以及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人口增长对耕地利用、粮食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探讨人口与耕地、粮食间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并采取措施协调它们间的关系,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我国的重要土地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土地整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对耕地的保护,因此对于耕地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就新形势下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对土地整理对耕地保护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  相似文献   

11.
肖平  成云 《未来与发展》2007,28(9):54-57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影响下,我国正大力实施以教育为主要阵地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并针对我国教育的落后状况制定了旨在全面提高我国人口整体素质发展战略。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从业人口中高学历层次指标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特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之数量目标进行探究,力求通过国际同时期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和同GDP总量时从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进行比较,又通过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模板对从业人口数量的需求的探讨,提出人事数量配置以有效劳动力数量需求为依据;并认为用绝对数来衡量教育发展成效更优于比率,让市场以效率和效益优先进行人员配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数量目标预测。  相似文献   

12.
王岩  涂涛 《青海科技》2000,7(3):44-46
分析了青海省土地资源现状,在明确土地利用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集约利用、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和分步骤实施生态退耕的基本方针,重点就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基本农田保护、村镇居民点建设、土地开发复垦、3个重点区域(江河源、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生态整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因地制宜,用市场和经济的手段来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从制度的角度审视这一问题便可发现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市场交易制度、基本控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缺陷或制度供给不足是造成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重要症结之所在。因此,进行制度创新不失为实现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独具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其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还是提供就业机会上,都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日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内部人才的大量流失,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试图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分析入手,探寻有效控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外合作办学的经济性分析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教育产业跨国合作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通过跨国合作办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增加了办学特色,适应了教育国际化和多样化的需要,缓解了国内教育需求无限膨胀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以及教育供求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本文主要对教育产业跨国合作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其合作的动因分析,并对跨国合作的市场构成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我国教育产业跨国合作的现状厦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教育产业跨国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证券公司长期处于政府的保护下,退出壁垒较高,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运行和稳健发展。对建立证券公司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原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基于经济学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对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外在约束和持续动力的具体需要,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力资本投入三方面出发,提出了走自主创新、节约环保以及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升级实现路径和运行机制,对我国资源型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市场机制作为研究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路径选择的出发点,提出"质量安全"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核心目标.文章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基本属性,分析我国目前宏观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消费者缺位"与"政府越位"等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社会质量监管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管体系的改革,是我国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改革,在路径选择上的主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及制约因素。培育和发展各种信用中介机构特别是资信评估机构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关国是当今世界上资信评估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借鉴关国先进的资信评估技术和标准,有助于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我国资信评估机构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制度环境的充分改善,更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目前,针对我国资信评估业的实际情况,应着力抓好培育市场需求、完善市场秩序、打造市场主体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