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衡 《传媒》2000,(3):48
当我们在荒凉的海滩散步时,常常会被突然一闪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眼睛也因之放光。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和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日里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大新闻又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哪一条也不够分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后上稿率却很低。在基层采访、从那些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处找新闻确实很难。但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妨先拉开距离,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2.
从非凡的人和事里找新闻易。从平凡的人和事里找新闻难。难,不在于平凡中没有新闻,难在不能从平凡中看出新闻和不能将平凡的人和事写出新闻,尤其是写出不平凡的新闻。去掉那种认为只有非常才有新闻的思维定势,从平凡里发现新闻和写出新闻就不那么困难。读一读《四川农村日报》2002年8月20日的《漂泊在广东的打工嫂》,对于从平凡中发现和写好新闻,可以得到一些帮助。四川人南下广东打工的多如牛毛。“四川人在广东打工”是平凡不过的事情,“在广东打工的四川嫂”也是最平凡的人。《漂泊在广东的打工嫂》便写的是这种平凡人做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工作者,谁不想抓重大题材,谁不想多写名人、名家、英雄劳模?但重大题材、名人、名家、英雄劳模毕竟是有限的。呈现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更多的是平凡而普通的人。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同样会闪现出绚丽多姿的时代火花。 我是一个基层新闻工作者,1982年开始在县委报道组工作,之后又调到县报。10多年来,写过的报道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的也有1600多篇,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觉得最令自己满意的似乎还是那些来自平凡人的报道。虽然时光流逝,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至今仍然活跃在我的心里。他们的事迹激动着我,更鞭策着我去发现更多像他们那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产生新闻,新闻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不让有价值的新闻与你失之交臂,你必须要有新闻发现力,也就是要有一双慧眼.就像和氏璧故事,只有独具慧眼,才能识璞为玉,从平凡的事情中发现不平凡.不少新闻界前辈则把这双慧眼归结为新闻敏感.同样一件事情,旁人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新闻,你一看,就看出新闻来了.  相似文献   

5.
很多时候我们写新闻稿、看新闻时总觉得缺了那么一点,要么是没说透,要么是没说到点儿上,就像抓蛇只抓到六寸,蛇还能扭来扭去向上缠一样,心里  相似文献   

6.
教育报道以何取胜? 前文说过,教育的特点是“生产”(培养人)过程长,变化小,内容专,影响“产品”(人才)质量的因素多。因此不大出新闻.确实,在人们印象中,教育领域少有那些触目惊心的突发事件,也不大有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多的是勤奋的苦读,默默的耕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十分平凡! 但是,平凡中却也往往包含着不平凡.教育报道要善于从平凡的小事中发掘出崇高的思想和动人的感情.这也许是教育报道的特点之一. 在一般人眼里,教一年级小学生,跟七八岁娃娃打交道,有什么文章可做,有什么本事可言。可是,在我们那些优秀教师心目中,它却是一种艺术,犹如绣花、雕塑一般,终身乐此不倦.  相似文献   

7.
我刚刚分配到报社,就跟着老师们跑时政新闻。老师们都说时政新闻是反映政治活动的新闻,因其特殊性和影响力,历来受到各界的关注,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经过一段时问的实践,我觉得时政新闻就因为它的特殊性很难做出新意和展现出亮点,说到创新就更不容易了。《新闻与写作》上经常刊登一些专家和有经验的编辑记者的文章和经验之谈。希望我的这个难题也能请他们谈谈。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说过,人是猴子变的,但从人的角度观察猴子,会看得更清楚。历史是由新闻积累而成的。但从历史角度看新闻,更能看清它的价值。《人民日报》2005年岁末一期(12月22日)的科教周刊,用四个版对教育、科技、卫生、环境一年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回顾。版面宏观大方,尽收一年风云,又细针密线,小心提炼妆扮改革亮点,让人抚之再三、不忍释手。当天手机上就收到自发赞赏该版面的信息,可见读者也是喜不能奈。一年365天,我们报道教科方面的新闻少说也有数千条,这些满足了读者即时的信息需求,但真正留在读者脑子里的不会太多,能留下的只有那些能在历史长…  相似文献   

9.
商人的墓地     
徐莹 《档案管理》2006,(4):82-82
这个商人给人的启示是深刻的,一个小小的机遇,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常常感叹怀才不遇。其实,上帝赐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平等的。有很多时候,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苦苦等待了许多年,他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不再等候。结果,他刚走,那目标就出现了,其实成功距他只有一步之遥。中的商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但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抓住了机遇,最终收获了成功。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必须经常为自己整修枝叶,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留连和顾盼,备足等待和发现,抓住目标,执着进取,机遇就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犹如人们到海边寻找美丽的贝壳,有的人刚到海边,只要找到一个或几个心满意足的就回去了,有的人东挑西捡,也没有自己喜欢的贝壳,无奈空手而归,有的人不满足于沙滩上的贝壳,走向大海深处,不仅找到了美丽的贝壳,而且还意外地发现了珍珠……干事创业,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必会扭转乾坤。[编按]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人物新闻,即以消息的体裁报道人物的新闻,也可以说它是以写人的活动、事迹、思想为内容的消息。现在,从全国性日报到省市晚报,从综合性大报到专业性小报,刊登的人物新闻越来越多。有的报纸半年之内在一版发表一百多条人物新闻。有的报纸通过人物新闻一年中报道上千名人物。在这样众多的人物新闻中,不单报道了那些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如党政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学者名流以及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突出贡献者,还有各行各业大量的平凡人物也宣传出来了。由于这些人物新闻具有篇幅短小、新闻性强、文字简洁和报道迅速等优点,许多报纸刊登人物新闻不仅数量多,而且对具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同志曾经讲过一段感人至深的话。他说,他在新闻工作的岗位上,常常会想起昆曲《十五贯》里的情节。在这个戏里,况钟拿起笔来判案的时候,觉得笔有千斤重,颤颤巍巍地点不下去。况钟笔下是两个人的命运。而同况钟相比,我们的笔下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要对党和国家负责。 每当在一篇稿子拿不准是否见报和如何见报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穆青同志的这段话。 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几十年,说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自信不会发生动摇,也决不会出现政治性的偏差。但是i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要贯彻观点于无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中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而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的),这样,人们就觉得只是从他那里接受事实,而不是从他那里接受意见了。 新闻就是这样一种无形的观点。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观点,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抓住新闻亮点的五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抓住新闻亮点,不仅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更是衡量一个新闻工作韧性和悟性程度的重要尺度。现代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信息中是新闻的,十之一二,新闻源中带亮点的仅是十之一二,甚至是百之一二。新闻亮点就如同金子存在于金矿中一样,需要新闻工作干锤百炼、千淘万滤才能提炼出来。新闻工作特别是基层新闻工作,必须认识打磨新闻亮点的重要性,探索打磨新闻亮点的最佳途径,才能在平凡的新闻工作中作出非凡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方圆 《新闻知识》2001,(12):40-41
梁衡同志说:"新闻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而事实上,位于"上层的、政治中心的记者近水楼台可以快速抢到新闻,基层的、远离政治中心的记者,或专门采写某一方面报道(如教育科学)的记者,周围的事平凡而又平静","哪有那么多的新闻发生并总让你抢到呢?"他说,这也不必悲观:"注意发现那些还未被人报道的稳态新闻是大有可为的","十几年间,凡是我写出的这类稿件都得到了较强烈的反响","我获得的几项全国性新闻奖恰恰都是这种稳态新闻","那些乡间僻壤里发生的事,有时也能上头版头条去和北京的重要会议、领导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在过去的中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形式见诸报端。上个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逝世可见报的规定。即使有资格见报的人,除去那些名人,也按官阶大小给予不同的篇幅,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千篇一律,枯燥而单调。而美国却不同,报纸对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梁云 《新闻前哨》2002,(11):37-37
电视新闻的现场采访成功与否,同记者的文化素质高低,特别是记者提问和现场行为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条电视新闻的成败。我们看到在以往的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中,的确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平常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有些记者在介绍现场有关背景和采访提问时,要么现场把握能力较差;要么是提问不当;要么举止过于张扬。本文所谈及的主要内容,是记者现场行为的风格问题,即是张…  相似文献   

17.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在过去的中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形式见诸报端。上个世纪80年代《光明日报》曾作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逝世可见报的规定。即使有资格见报的人,除去那些名人,也按官阶大小给予不同的篇幅,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生平介绍,千篇一律,枯燥而单调。而美国却不同,报纸对一个人的过世,不论是名家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的一生有特色、有亮点,都可成为报道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对于记者来说,那些众人瞩目、为多数人所关心的事情是乐此不倦的,报道这些大事情是记者的天职。但是这些一般人都能掂出新闻份量的大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有限的,特别是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囿于报道的范围,遇到这类大事情的机会就会更少一些,而经常遇到的是大量的平凡小事。如何从日常的平凡琐事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以小见大、平凡之中求新奇,是工作在基层的记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军事新闻摄影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但不无遗憾的是,不少军事新闻摄影作品,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反映部队执勤,就是指挥员一手拿枪,一手拿旗,战士们往前冲;反映部队训练,就是站炮位,握摇机,抢占阵地,抬腿踢正步;反映政治教育,要么集中上大课,要么几个人围在一起谈心,要么两人在树林里散步,等等。这些画面,使人感觉到总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只要有一幅较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出现,很快就会有同样的作品不断见诸报端,甚至连光线、构图都一丝不差,只不过地点有所变化而已。这些情况说明,目前的军事新闻摄影模仿过多而缺乏…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