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黄河边;建国后从事记者工作,直至离休,还是在黄河边,我一辈子没有远离黄河。我同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滋养了我,冲刷了我,沉淀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机遇。50年代,  相似文献   

2.
去年第一次遇到她是在网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她动不动就说“给你一刀”。在被砍了几十刀后,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知道她工作生活在广州。 去年四月,老板派我到广州出差,让我感到无比荣幸,因为我终于可以与她见面了。她的美丽让我震惊,不是我拙劣的文字所能够形容,她似乎一下子就认出了我,上前两步,对我露齿一笑。在花园宾馆的咖啡厅里,我才得知她是个护士。 也许是天意,在知道她是护士后的第二天,我因为执意要吃涮羊肉  相似文献   

3.
我年轻时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向往等我到了足够老的年纪,也能写出那样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故事,让我的少年读者把我想象成一个聪明的老头。终于,我足够老了(虽然我在心底里永远也不会承认这一点)。我五十五岁了。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我不应该再去追名逐利了,我应该静下  相似文献   

4.
在我办公桌上,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凝视她的艳红,体验她的庄重,感受她赋予我的责任,于是,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我书写我的新闻篇目,人生日记。我是从企业进入新闻圈的。在这以前,我下过乡,读了大学。当一名人民的记者是我早就有的梦想。我曾不止一次地捧着“学生证”或“工作证”说过:学生证、工作证,什么时候变成一张记者证?!此事成了亲朋好友至今仍在提起的一段往事。幸运的是,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真的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而神圣的殿堂。1983年初,我成了一名地市报的记者,开始用笔代步冲刺人生目标。17年中,我写了…  相似文献   

5.
书里的世界     
感谢父亲,在我呀呀学语的年龄,就把文字这把钥匙塞在我的手里,在我五岁时,它就帮着我打开了书库的大门。从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书中,我认识了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灌水取球的文彦博……书里那么多聪明的人,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地一直看下去,许多字形劳因为重复呈现的缘故,居然被我猜着了它的意思。我越看  相似文献   

6.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7.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乐亭县。小时候受尽日本侵略者的欺凌,我的爷爷就是被日本鬼子打伤后惨死的。是共产党八路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所以我从小就热爱共产党,就建立了这样的信念: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我在儿时就参加了儿童团,当儿童团长,站岗放哨。解放了,我上了学,在学校里加入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快乐     
有一年的冬天特别漫长。我是个盲人,独自一人居住在纽约,那个冬天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待在家里。 突然有一天,寒冷悄然消失了,空气中充满了沁人心脾的春天的芳香。窗外,一只小鸟不停地欢叫,好像在邀请我外出。 走在春天的大街上,我冲着太阳抬起了脸,给它一个灿烂的微笑,作为对它给我光和热的回报。 我沿着街区的小巷漫步走着,我的邻居向我打招呼,问我是否需要搭个便车。“不,谢谢了。”我说,  相似文献   

9.
说来让人见笑,我学习写作初始于谈恋爱时的写情书。在给恋人的近百封书信中,我博引了一些诗歌和散文的名句,就这样写作帮我传了情,我也渐渐地迷上了写作。我先是在单位里编简报、写总结、整理先进事迹材料等等。以后,我又把笔触伸向社会。有一天,我把我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为了这个梦,我选择了攻读文科,我也一直在朝这个梦想努力着。1986年6月,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在辽宁大学的录取专业里瞥见了"档案学"——引起了我的好奇,在我的意识里档案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我不知道档案还有本科生,档案专业学什么、做什么啊?神秘感吸引着我要走进这个神秘的殿堂,于是我改变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方向,带着对未来的好奇和期望选择了档案专业。发榜后我以较  相似文献   

11.
回首     
吕恩 《档案天地》2010,(10):7-10,16
回归新中国 四九年大陆就解放了.我要回来呀.很多人都是这个时候回来的。我先回到了上海,在上海见到了夏公。夏公说你到北京去吧.北京要拍电影。我到了北京,本来以为要拍电影《红旗歌》,后来没能拍成.我就又到了长春。在那里拍了《红旗歌》。电影拍完后我又回到了北京.我和当时第一任电影局局长袁牧之说.我不能呆在长春了,长春太冷了,我这个南方人在那里实在是受不了。  相似文献   

12.
感谢与期望     
在省图书馆学会的热情帮助下,我有幸参加了1983年在齐市召开的读者工作讨论会和1984年在哈市召开的藏书利用率讨论会。我本是在牡市九中担当化学教师和校医工作的。为了解决两地生活问题而改行于1981年调到省图书馆工作。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学起,这对于我一个中年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事。是领导和同志们积极支持我,给了我学习的勇气和力量,终于使我考取了北大函授。更忘不了学会的同志们在炎热的夏天,为我批改文章,鼓起我参加学术讨论的勇气。在他们的支持下,我终于写出了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母亲(在电话录音中的声音):你好!我是妈妈。我完全糊涂了,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护士会告诉你的,她知道我在哪儿,刚才她告诉我了。  相似文献   

14.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近七十年。我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感悟着上海,我也体察着上海,时时触摸着上海。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即便是出访在海外,我也时时记挂着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城池的钥匙     
长久的隐藏在自己的角落里,我的城池牢不可破。外界的一切都与我毫不相干,在我的国度里我是主角。渐渐地,当我的世界颜色越来越单调,我的生活越来越灰暗的时候,一把灵魂的钥匙像一双柔情的大手,在桎梏我生命的城池上掘开一个小口,阳光便溜了进来。缤纷的色彩,那些旖旎的花儿。因为有了这把钥匙的存在,我的生命开始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已经习惯了孤寂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不幸的人,生在建国时期,童年在困难时期,学习在动乱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高中毕业后,几番努力,才寻到了“民办”教师这个职业。谁知,我因在计划外生育第二胎,踢碎了我这个奋斗了近十年的唯一的“泥饭碗”。我百感交集,在漫无边际的生活道路上徘徊、失望、绝望,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正当我在这困境中挣扎的时刻,西北新闻刊院学院《招生简章》公布了。学完《简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吸引了我,激发了我战胜、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一个深入生活,实际采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业余通讯员的念头油然而生。随即我报考了刊院,从此,刊院成为我中年时期的母校,  相似文献   

17.
我与摄影结下不解之缘有13个年头了,在这13年中相机成了我业余时间的伙伴。“别人在忙你也在忙,别人在休息你还在努力,你就有可能赶上或超过别人。”母亲这句临终之言成了我生活、工作和学习摄影的指路明灯。1991年以来,我已在近百余家报刊发表文字、图片1000多篇幅,数千张的胶片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和我苦辣酸甜与坎坷的人生经历。我父亲在油田工作30多年,当全家人从农村迁到油田团聚的第二年(即1989年)。就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17岁的我,当年参加了工作,微薄的工资成了我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在我不足月就出生的时候,共和国正处于诞生前的最后阵痛之中。而当蒋军飞机轰炸解放后的广州城时,外婆抱着我躲进防空洞,我却哇哇大哭,一个被恐怖吓坏了的男人扑过来,说我的哭声会引来作弹,若不能止住哭声,他将出手掐死我。我当然止不住哭,而外婆毅然抱着我走出防空洞,冒着危险走回家去。在这炮火之中,我与共和国一起,走上了成长之路。我头一回与新闻打交道,是在小学一年级推广普通话的时候,由于我教会了哥哥,又和哥哥教家里人学讲普通话,不经意成了典型。记者采访了我们,还拍了新闻纪录片,报道发表在《少先队员》…  相似文献   

19.
把时光留住     
独自一人仰望空中的云朵在慢慢地移动,我的思绪也随着飘向远方。我用心倾听着世界发出的声音,其中就有时间流逝的余音。"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相似文献   

20.
海岩自述像 我单位里的人觉得我的那些作品是别人写的,在他们眼里我不太像能跟人正经谈恋爱的人,比较冷。我回家不爱说话,因为我在单位说话太多了。我妈妈说你就说点什么吧,我说说了一天了,我就想休息,睡觉,不想让别人打扰。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什么事儿也不能太喜怒形于色,老忍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