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攻坚之役     
2010年初,作为新生事物,新乡市职业教育局的产生有两大背景:一是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全省5年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快建设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2009年,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  相似文献   

2.
青春之役     
《中学时代》2020,(9):31-33
<正>中学时代,我与我妈多年的"战争"一度到了白热化阶段。如果说童年是强弱悬殊、被迫"丧权辱国"的话,随着心智增长、体力增强,进入青春期后的我逐渐滋生出放手一搏、争取"自治"的妄想。在家庭斗争中,不怕父母聪明,就怕他们清闲;不怕他们多才多艺,就怕他们毫无爱好;不怕他们富有成功经验,就怕他们把没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我妈,可以说是这些方面的顶配。我爸时常出差,动辄消  相似文献   

3.
泛舟之役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日:“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日:“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  相似文献   

4.
千年之役     
战鼓起,兵勇们越过国界.等待我们的是山崖上数以千计的弓箭手,我们中了埋伏,伤亡过半.  相似文献   

5.
泛舟之役     
大秋 《课外阅读》2006,(8):62-63
有句老话流传甚广,叫做“春秋无义战”。诚然,往昔的冷兵器时代,“国家”间的一切来往,均是以政治目的的实现为动力的,而军事争斗也确是政治最终和最有力的表现,然而,在那铁血杀伐的同时,也诞生了影响中国化数千年之久的周礼。正是这以“仁爱”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使戟戈铿锵中也不乏温暖祥和的妙音。且看《左传》中僖公十三年、十四年的两段记载——  相似文献   

6.
千年之役     
战鼓起,兵勇们越过国界。等待我们的是山崖上数以千计的弓箭手,我们中了埋伏,伤亡过半。 我是众多兵勇中的一员。将军说我们只是诱饵。我们的任务是将敌方的主力引诱出来,将我们尽情屠杀,然后放松警惕。那时我们左有两翼的主力就会强渡过河,以铁钳之势给他们致命一击。将军的话说得虽然委婉,但是我们都明白,我们的任务,其实就是送死。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相似文献   

7.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以“新天子即位,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入诛之”的所谓“祖训”为借口,举兵反叛。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进行了整整三年。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进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建文帝“逊国”出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难之役”。  相似文献   

8.
<正> 六合之役,是太平天国军事史上一次重大的战役。它事关太平军北伐之举,又为三河大捷、保卫安庆奠定了基础。六合,古称瓜步。南临大江,北接天长、盯眙,东靠仪征、扬州,西通滁县,全  相似文献   

9.
10.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曾经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澶渊之盟的订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宋金战争中,南宋军队大败兀术亲率精锐主力的战役,主要有和尚原、仙人关、顺昌(今阜阳)、郾城、颖昌五次大捷。顺昌之役是宋军平原阵地战重创金兵主力的第一次大胜,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一个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巧施兵略、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是绍兴  相似文献   

12.
论熙河之役     
吐蕃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唐朝开国之始,吐蕃族崛起于西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主专政的政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衰弱之机,用武力夺取了河西、陇东地区,控制了西域全境。五代时,整个河西地区基本上被甘州回鹘及吐蕃诸族瓜分。宋初、吐蕃一分为二,以潘罗支为首的六谷部集团控制着西凉一带,而唃厮啰政权则占有以河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宋夏对峙期间,双方争夺河西、河陇一带的控制权势在必行。这无论对北宋还是对西夏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李化龙为河南长垣人 ,明代万历年间率军平定了西南夷播州地区杨应龙的叛乱。这场战争是明代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著名战例 ,极大地提高了明政府在西南地区的威势 ,也显示了李化龙卓越的文才武略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南征的战略重点不在打击少数族酋长叛乱势力,而在平定南方诸郡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叛乱;南征军所达最远地不是滇池,而是今天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南征及其善后措施收到了显著成效,此后南方诸郡没有再发生汉族大姓耆帅和地方官吏的反叛,少数族叛乱的次数和规模也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
1884年10月的淡水之役是中法战争中的重大事件.督办台湾事务的刘铭传基于双方军事力量对比,采取以守为攻的军事牵制战略,利用气候和沪尾附近有利山势地形及民心等有利条件,最终取得淡水战役胜利,实现了抗法保台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明朝初年,统治阶级采取了重典治国的方略,这一治国方针对一个新兴的王朝来讲有利有弊.但总体是弊大于利;“靖难之役”则是一场明初统治阶级内部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战。表面上看起来.二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是,民众基础对于一场战争的结果有着很大影响.而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又对社会的人心向背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考察“重典治国”方针对明初社会民众基础的影响.可以加深我们对“靖难之役”结果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进步与变革中人民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元和元年,剑南西川节度副使刘闢举兵叛乱,唐宪宗一改德宗贞元以来姑息政策,毅然派兵平乱。笔者以为平蜀之役意义重大,其揭开了元和平藩战争序幕,开启了元和中兴局面。本文从基本史料出发,分析了战争发动的原因,较详细地考证了平蜀之役过程的相关情况,并对战争胜负原因和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的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古今史家多有评论。有人认为“削藩祸起书生计”;有人认为是“一家骨肉残。”从表面上看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为争夺皇位而酿成的一场流血战争,而实际上却是明初建立封建集权制过程中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因此,深入研究这一事件,对于正确评价朱棣,了解明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很有必要。笔者不揣浅陋,论述如下,请史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万历时期之名将陈璘一生经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其中播州之役为其军事生涯之巅峰;在此战中,陈璘身先士卒,多次在明军处于被动时,带领兵士勇猛作战扭转局势,为明廷最终平定杨应龙之乱奠定基础。陈璘将军保卫祖国统一之不朽功绩,必将为后世所铭记。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2002,(33):17-26
变者,天地。 ——梁启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