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毅容 《新闻记者》2006,(11):22-25
“话题新闻”近来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了“大”(党和国家的大局)与“小”(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的良好沟通。标志着媒体对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关注,从传统、单一典型宣传.开始转向更宽广领域,使社会深处涌现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成为广泛报道的对象。一年一度的全国人代会、政协全会(以下简称“两会”),审议、讨论和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决定着国家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走向,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未来的生活。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会上的建言献策,大量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社会关注热点。同样。上海市的“两会”在地方上发挥着类似全国“两会”的重大作用。因此,“两会”新闻报道,作为时政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极大关注度。而“两会”中的热点话题,又为话题新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研究“两会”话题新闻报道。不断提高“两会”新闻报道质量,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手段和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提高党报等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使党报等主流媒体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刘锐 《新闻三昧》2006,(3):36-37
话题新闻是通过解析讨论由具有特殊潜在价值因素的新闻事实所引发出的话题,推动化解它所反映的典型矛盾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每月聚焦”栏目推出一篇报道《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首开话题新闻实践先河。随后《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今日话题”、“热点透视”、“光明视点”等栏目上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形成话题新闻的栏目化、制度化。此外《,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版“热点解读”专栏、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日论坛”等,亦都属于话题…  相似文献   

3.
李喜 《军事记者》2004,(2):18-18
新闻“求短”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中央党报就带头倡导“短些,再短些!”如今看来.“求短”之路,仍显艰难。新闻写短好处多,这个“理”大家都懂;求短之“术”.也有不少专论成书。这里“老生常谈”几点,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4.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杨杰  蒋勇 《新闻世界》2004,(11):49-49
报纸也是要说话的。目前都市报发展的过程中,“话题新闻”的出现,使这种对话成为一种可能与有效的平台。本将以《江淮晨报》的话题新闻版面“你说我说”为个例剖析这一新的新闻样式。  相似文献   

6.
优化党报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新闻界十分热门的话题,成为各媒体新闻竞争的“杀手锏”。然而,由于各报共同致力于此,在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民生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同质化。如何在同质化的情况下保持民生新闻报道的竞争力,足党报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做好党报民生新闻的策划?笔者认为,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民生新闻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差异化的策划,做到“有高度地贴近民生,有品位地包装新闻”。  相似文献   

7.
高洁 《军事记者》2006,(10):24-26
话题新闻,是近些年兴起的新闻报道形式。它从单一的典型宣传转向社会各方面涌现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丰富新闻报道形式的基础上增强了其针对性和感染力。刘昆在《话题新闻导论》一书中对话题新闻定义如下:话题新闻是通过解析讨论由具有特殊潜在价值因素的新闻事实所引发的话题,推动化解它所反映的典型矛盾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在军队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话题新闻这种广受受众欢迎的报道形式也被经常运用于军事报道中,并且得到了广大官兵受众群的普遍认同。目前,我军正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期,必然会遇到不少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话题新…  相似文献   

8.
做大做强主流文化新闻 党报的改革具有其他新兴媒体难以比拟的艰巨性,党报的“文化新闻”版面临全新思考和定位,我们认为,坚持大报的理念和优势,即一份以高端读者为服务对象的严肃大报,应扬长避短,实行差异化战略,“文化新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刘波 《传媒观察》2005,(11):5-7
头版是党报的旗帜、龙头,也是党报的脸面和窗口。它代表党报的风格和品位,集中体现党报的舆论导向、编辑方针和新闻特色。办好党报头版,以厚重实惠的内容吸引读者,以大方新颖的版面打动受众,是党报改革的关键。面对市场经济的压力,很多党报的副刊、周末版、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版尝试了各种尝试,而作为“脸面”的党报头版受党报性质、舆论宣传导向的限制,在改革创新上落在了其他版面的后面,成为党报改革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新闻的精华,是对新闻内容和主旨富有特色的浓缩与概括,而话题结构是任何语言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不同的语言其话题结构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话题结构会直接影响句子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中英文新闻导语中话题结构的差异,其目的在于提高新闻导语的写作、翻译和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省级党报面临新闻改革的紧迫课题 近年来,新闻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省级党报在发行中遇到严峻挑战,碰到严重困难;但省级党报所办的晚报、都市类报纸却异军突起,发行量一路飚升,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引来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什么会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呢?具体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党报在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同时,对受众的阅读心理研究不够,重视不够,站在读者角度考虑新闻宣传选题、写作、表述不够。现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报纸铺天盖地长文章、大块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晚报、都市…  相似文献   

12.
这已成为党报的共识:面对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和读者需求变化,党报在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在报道内容上不断突出软新闻(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一个名词,指那些人情味浓,写得轻松活泼,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见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的地位和作用,以达到活跃版面,丰富内容,吸引读者之目的。 这也已成为党报不争的事实:有的党报美其名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服务读者,刻意追求所谓软新闻,结果只迎合了少数品位不高的读者需要,降低了党报的格调,既影响了党报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三旧新闻”充斥一些党报,弱化和损害党的新闻舆论,误导读者,污染舆论环境,损害被宣传者形象,大有革除的必要。 何为:“三旧新闻”? 一、沿用旧观念宣传新事物。党的十六大后,党报上屡见关于某地“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红极一时的民生新闻似乎走进一个同质化的“瓶颈”。如何创新报道形式和表现手法呢?笔者以为:话题性,可以作为民生新闻吸引更多关注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张颖 《记者摇篮》2010,(8):19-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日益提高,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党报、都市报,电视台、电台、网络各显神通,上演着争夺读者、观众的媒体大战。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办报宗旨,党报如何在这场无硝烟的新闻大战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办好服务性新闻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必要性,结合编辑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具体尝试与办法,论证了服务性新闻也许无法满足读者震撼性视觉冲击的需要,但它是提升党报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亲和力和实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人是报道新闻的,可有时一个不小心,自身也会成为新闻,甚至成为人们热议的新闻话题。最近,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就卷入了这样的话题中。尽管“导火索”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一篇暗含批评柴静“不专业”之意的文章,但衍生而来的话题内容却几乎和新闻专业无关,并很快在媒体、网络的演绎下成了游戏味、戏谑味十足的“劈柴”和“护柴”运动。在吐沫纷飞的口水战中,一些标签式的语词时常出现,比如“公知”、“女神”、“柴徽因”、“文艺女”、“老男人”等,这些词很容易挑逗人们的神经与视线,实际上却缺乏具体所指,谈的多是“感觉”。这种缺乏实质内容而且充满争议的口水话题,恰是一些媒体的最爱,因为它既可以赚足眼球,又没有事实风险。因此,本文完全无意在这样的标签下表达支持或反对,而只想以此为例,讨论一下新闻人的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已久,但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变得更加突出,却并没有被大多数新闻人意识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报新闻改革一直是业内人士不断探讨的话题。尤其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党报受到了都市报、晚报等生活类报纸和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双重“夹击”,为了保持主流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吸引读者和广告,各地党报的新闻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党报仍然在传统的运行机制下固守着传统的办报模式,“眼睛向上”,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下半年起,全国不少党报均实施了较大动作改版,其核心之一都是强化新闻特性。在此,我们想就如何凸现党报的新闻“亮点”、如何增强党报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一浅陋的分析。 时下,不少读者的印象中,党报新闻真新闻少,信息量少,版面充斥了“千人同面,万人同腔”的内容,这就常常使得报纸与读者失之交臂。 据我们调查,现在读者不满意的并不是党报突出的喉舌功能、宣传功能,而是大量的刻板表述、以新闻面孔出现在报纸上干巴巴的经验总结、乏味的会议消息、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以及“报纸杂志化”倾向。久而久之,我们的党报就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年发生的重要新闻传播事件及研究为话题,对2008年度新闻传播学研究收获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每年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两会”,再到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各行业视工作形势发展而召开的系列会议,由此可见采写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一项基本功。但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新闻,又空又长,今天李书记讲话明天张厂长强调,一个套路。”也常有作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以往会议新闻报道,其主要弊病就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 式化,报上常见的“格式化”会议新闻让读者生厌、心烦,有的报纸 因此类会议新闻太多,从而失去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