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训是学校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在工作学习中遵循的方针和努力的方向。经过潜心研究,将我校的校训确定为: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学生以合格成才为光荣。我的治校理念,从校训谈起。 一、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校训中蕴含的三种经典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互通共融、高度契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校训教育和校训践行是校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现方式,同时也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广泛开展校训教育活动,使大学校训“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成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学校领导要成为践行校训的推动者,大学教师要成为践行校训的引领者,大学生要成为践行校训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培育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学校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据《辞海》诠释,校训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  相似文献   

4.
校训是大学重要的文化教育资源,学生对校训的认同是大学发挥育人作用的前提与基础。研究发现,多数学生比较认同所在学校的校训,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同不受性别、就读年级、就读学科专业类别和学校类型影响,但会受学习校区因素影响。学生对大学校训的认知停留在表层内容,对校训的情感认同还有待进一步涵养。目前大学校训发挥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提升学生对大学校训认同,高校要强化校训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训文化区;要深入挖掘校训文化资源,以故事传承校训文化;大学领导者要身体力行,做校训认同的引领示范者;学校还可加强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管理,凸显校训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校训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功能价值在于体现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和各班级的班风.揭示大学校训文化建设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理,对高校向高水平大学跃升,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7.
校训价值是体现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张力场"。这个"张力场"由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育行为和学生培养标准等元素构成。校训应该成为校长办学思想的灵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成为学生成长方向的价值标尺,成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8.
1933年,爱国商人杨斯盛先生的后人创立了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的最早前身——斯盛中学,时任校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杨公所倡导的"勤朴"作为校训.80年来,"勤朴"始终是每一名教师的师德标杆,是一批批学生的行为准则.上世纪80年代初,学校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生源特点,理直气壮地擎起了学雷锋的鲜红大旗.33年来,学校始终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办学的主要特色,倡导教职工"岗位学雷锋".近年来,我们又对"勤朴"校训进行了新的诠释,倡导全体教师"勤以教书,朴以育人";倡导全体学生"勤以学问,朴以做事",以雷锋精神铸就崇高师德,打造多元化的学雷锋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汇》2010,(10):F0004-F0004
始建于1956年的五河的第二中学,校园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雄厚.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诚实、坚毅、勤奋、争先"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成才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的“三为主”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以"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为宗旨。以"蒙以养正、文明以健"为校训,全面践行"开放式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实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校长张云鹰是全国优秀校长,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深圳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中共深圳市党代表。首  相似文献   

12.
校训是学校办学目标与理念的精炼文字概括,是师生共同的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能够将学校精神集中化呈现出来.校训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校训的育人功能,积极建设校训文化,有效发挥校训的作用,为高校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基于此,主要针对高校校训育人功能和校训文化建设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吴县第三小学现有学生1310人,教学班24个,教师82人。学校坚持"主动学习,和谐竞进"的校训,秉承"培养主体品质,促进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教学管理为主线,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全校教职工团结协作,促进了学校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教师的育人坐标,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学校教育目标、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七宝明强小学的校训变迁,见证了教育改革的发展脉络和百年‘明强’的成长历程。”伴随着校长吴国丽关于学校发展进程中不同校训育人理念的讲述,走进明强小学为百年校庆而精心布置的校史室,解读明强小学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变迁的校训,记者眼前不禁浮现出一代代“明强”人与时俱进求发展的坚实足迹——  相似文献   

15.
摄影报道     
伙伴互助实践创新全面发展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贫制学校挂牌两年多来,坚持“提升教师.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以“诚信·勤勉·责任”为校训,注重规范有序的管理,坚持新课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是1999年5月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正式命名的实验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为校训,以"内涵发展,文化育人"为办学特色,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办学思想实施办学。  相似文献   

17.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11):65-66,F0003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是一所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公立完全中学。 学校以“崇德、致爱、笃学、思辨”为校训,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教风严、学风浓、作风正”的优良校风。学校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精品学校”为办学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位于“吴头越尾”的吴江西南部,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杨嘉墀,曾在这里求学。学校以“尊重为本,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秉承“爱智.崇德”的校训,努力追求“教师精彩,学生出彩,校园多姿多彩”的办学愿景。  相似文献   

19.
校训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高度概况,不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而且也是对师生实施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式,好的校训能够让全校师生刻骨铭心,过目不忘,融入自身的血液,影响一辈子。那么,什么是好的校训,如何确定学校校训呢?好的校训应该突出全面性。长期以来,诸多学校对于校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制定校训,面向的是学生,影响的也是学生,校训是对学生实施硬性要求的一种方式与体现。事实上,这是对校训的一种错  相似文献   

20.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3):65-66,F0003
长子营镇第一中心小学现有教职工93名,在校学生1229名。学校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校训,围绕“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学生成才创设条件”的办学思想开展工作,力争使每一名教师在积极工作的同时,能够享受成功、提高的快乐;使每一名学生成人成才,最大程度地享受现代优质教育,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