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科研合作程度的加深催生了其合作网络的形成,教育学科领域科研合作网络形成与演化机制亟须深入研究。基于科学网2009-2020年的教育学科国际合著论文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相关工具,构建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并对其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整体网络结构上,教育学科国际合作网络的规模、联系性与集聚性均有所扩大与增强;在地理空间结构上,教育学科国际网络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加深,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一超多强”格局;在中心-边缘结构上,教育学科国际网络半边缘层级节点变动明显,但整体等级结构较为稳定;在凝聚子群结构上,教育学科国际网络新进入节点与原有节点在演化过程中重组形成新的子群。中国教育学科科研积极融入国际合作网络,教育学科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影响力均有所提升,未来可拓展与深化科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加强中国教育学科国际科研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科内部学术人员之间通过合作创新进行相互学习是学科组织成长和壮大的重要内部推动力,因此,刻画学科合作创新行为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科的内部机制和演化过程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学科。学术人员之间的合著行为是学科中最主要的合作创新形式。本文利用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到的某个学科1986~2008年2563篇合著论文数据,构建了学科合著网络图,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学科合著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凝聚子群等网络结构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测度,希望通过对学科合著行为和特征的刻画,分析学科内部机制和演化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陈文晨 《文教资料》2008,(24):142-143
本文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涵意、特征,以及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法,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二级管理的推进,将在促进学科的整合与发展、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选取山东省2000年以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共18所,对其学科设置、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基本考虑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院校间没有形成差异或互补的结构,这些院校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存在较强的竞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应考虑自身办学条件,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根据产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学科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加强学科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本世纪初第二个10年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探索通过学科交叉培养人才和开展研究的路径是其重要战略选择;只有通过学科交叉才能适应社会需求、获取办学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育学校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交叉战略的重点是打破传统体制机制,统筹教学和科研两支队伍,并突出其在学科交叉中的地位;要有倾向性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要强化开放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6.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着特色发展的内在需求,但其特色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的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确立学科、专业特色,要从产业发展前景中,积极拓展学校专业;要在校地互动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科研转化;在与地方文化互动中培育高校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迅速崛起,实行学院制改革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趋势。学院制符合大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有助于增进学科间联系,有助于实施有序管理。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有其理论来源、依据与原则。结合办学实践看,学科组建、政企校合作组建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组建二级学院的主要模式;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制度化运行机制、注重能力提升是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建本科院校已占我国本科院校的三分之一,是大众化的主要承载力量,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的轨道上来,科研能力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发挥着纽带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领域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在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困境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破解困局的对策,以确保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山东省7所新建本科院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据为信息源,对这7所新建本科院校39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时间、项目类别、项目负责人、学科主题、结项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新建本科院校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现状,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承载着教育大众化任务的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发展中的许多困境,尤其科研能力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基本情况之后,理清了科研能力的内涵,并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速科研能力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增长成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就新建本科院校事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新建本科院校的分布进行分析,对判断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349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网络调研可以发现,新建本科院校普遍比较重视战略规划,其战略规划机构的总体设置率较高。从区域分布看,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设置率最高;从院校类型看,综合类院校设置率最高;从院校性质看,民办新建本科院校设置率明显低于公办新建本科院校;从升本时间看,战略规划机构设置与否与升本时间关系不大。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建本科院校的战略规划工作,充分发挥校长(书记)在新建本科院校战略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新建本科院校法学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立足地方实际,以打造示范性实习基地、建立实验室,联合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等模式与法律实务部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效益最大化,必须要从促进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发展入手,实现科研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和情意的全面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过硬的政治素质、清醒的角色意识、优秀的个性品质、牢固的知识基础、熟练的数字技术、扎实的管理技能、一定的社交能力、协作的团队精神、不竭的创新动力,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校扩招的生力军,近年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群体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办学趋同的情况。培育办学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走出院校发展新路的最佳策略。因此,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动因,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办学特色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科学发展观,能够推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为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革指明方向,对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科研人员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实现新建本科院校人员、制度、资源等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合作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之间相继形成了规模不一的派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发现目前存在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派系,并通过计算不同年段的各种指标,如合著指数、合著率、密度等来发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合作研究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最后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将研究者派系及其变迁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科研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但还 处于较低水平;科研合作类型主要为师生合作;随着研究团队的扩大,整体合作关系渐渐疏远,但开始形成小团体.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在原有专科院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向本科过渡和转型过程中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合理定位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本文阐述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优势,以及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扩大学科交叉范围等方面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新建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能力现状共性的基础上,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从高职高专院校科研能力的视域出发,从探讨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建立教师科研团队、遵循学校规划,找准服务方向和突出研究特色等方面,对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的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平衡中的突破: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目标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加快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营造学科建设环境,汇聚学科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办学内涵的根本.将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是要削弱或忽视学科建设,而是要明确并突出应用型学科方向,规制主导学科专业的发展,使学科建设成为专业构造调整的支撑.新建本科院校培育学科方向的路径是紧扣办学定位构造学科建设机制、以学科方向规制专业建设、探究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