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先生看来,这种人文主义与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生是完全两样的。因为我们的内心含有真"情",这个"情"就是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是我们文化的大动脉。它不是理论,而是生活,特别是行为。不妥协,便是我们文化深度的表现,也是我们的民族意识,此乃我们应付世界幻变唯一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姚静 《档案与建设》2020,(10):14-19+35
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技术等因素发展变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时代变革显而易见,口述档案、社群档案、家谱档案的建设,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等,都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工作观念。文章通过分析传统档案工作奉行的英雄史观,以及现代档案工作坚持的群众史观,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档案史观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理论和实践影响等维度入手,揭示出档案工作史观从英雄到群众的变迁过程,探讨档案工作的现状与趋势,并指出档案工作者应结合时代变迁开展档案工作,以促进群众史观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雄史观与人民史观的分歧贯穿于社会历史进程之中,历史记录作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最主要途径,是社会史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历史记录的视角看,英雄史观的形成及其盛行与历史记录的局限性关系密切,这种局限性具体表现在记录形成、内容叙事方式选择与留传过程三个方面,成为一定时期内英雄史观占据社会史观主流、人民史观居于边缘地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民史观已具备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依据,实现对英雄史观的辩证否定。社会信息权力扁平化、社会样貌展现全景化是历史记录多元化的现实表征,而历史记录的多元化从根本上影响了人民史观的彰显与合理运用。社会史观取向的根本转变与档案化具有内在关联:档案化思想在哲学层面关注视觉符号媒介在意识形态起源中的角色,其中蕴含与人民史观相契合的本体论认识,这要求在实践层面对历史记录进行档案化管理。有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范式,档案化管理将社会广泛形成的记录视为档案工作对象、立足记录社会化管理现实拓展档案资源视野,逐步使档案管理职能的外延得以扩展,人民史观的历史主体性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在梁启超的史学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将历史学与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结合最能体现其多学科治史观。  相似文献   

6.
历史档案征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历史构建和历史认知的实践环节。新时代历史档案征集工作需要将人民史观作为理念指引,构建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和创造的历史,推动人民史观深入人心。具体而言,历史档案征集来源、征集内容和征集方式需以人民史观为导向:第一,征集历史档案的来源面向人民群众,面向纷繁宏阔的社会成员对象和细致入微的社会生活场景;第二,征集历史档案的内容反映人民群众,既反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也反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成就;第三,征集历史档案的方式尊重人民群众,在征集过程中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角色,在实践手段上重视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通过汲取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实现征集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全球史观为研究路径,认为新闻史研究本体是新闻人及其活动的历史,重要的是被实践证明最成功的新闻人及其观念、实践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与外在环境相联系,它们构成了传媒发展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顾名思义,回忆录是作者个人经历的回顾,无论是沉吟独语,还是宏大叙事;无论是以正人手,还是从侧旁及,写作的主题只有一个:重在亲历,尤重真实。而从读者来说,读回忆录,不仅想从亲历者中见历史的真实,更想从真实中解作者的态度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杨东 《兰台世界》2017,(5):38-40
"大校史观"把校史研究的目光转向普通的学生、教师这样的个体和班级、社团、课题组等这样的微型组织在学校期间所产生的微档案。厘清微档案的内涵,分析微档案形成的文化基础--微文化,对于丰富校史档案的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军超 《今传媒》2013,(2):147-149
老子文化的海外传播迄今已经历了两个时期:"西渐"和"西送"。在第一时期的前两个阶段主要由西方人承担传主角色,带有不同程度的西方宗教、文化中心色彩,在第三个阶段中国人的文化自觉、自信意识增强,老子文化逐渐进入了"西送"时期。参照孔子文化西传中出现的问题,借鉴拉斯韦尔的传播五要素理论,再加上老子文化自身的优势和对传播思想的阐释,建构与时俱进的系统化老子文化"西送"模式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方法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子竞 《图书馆》2007,(6):40-41,46
1925—1985年,严文郁(1904-)在国内外从事图书馆事业长达60年之久。他著作等身,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在引进西方先进观念和制度、打破中国封闭落后状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引进当时在西方国家中最先进的英国的版权观念和法律制度.他与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张元济等人一起,开了中国建立版权制度的先河,对中国的出版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5):120-122
梁实秋先生耕耘译坛六十载,一生坚持将西方一流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是我国第一位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家。对梁实秋的翻译贡献进行介绍,以及从翻译标准、翻译选择、翻译态度及翻译策略等方面对其翻译观进行梳理有利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严遨、严谷声父子毕生以古籍文献收藏为己任,搜求、收藏古籍文献30余万卷,其中善本5万余卷,其藏书楼"贲园书库"被誉为"成都天一阁"、"抗战时期的文化客栈"。严氏父子痴爱古籍文献,苦心孤诣地对古籍文献进行搜访、校勘、补正、辑佚、注释,完善古籍文献,创造有效的保护管理方法;以学术传衍为使命,利用藏书刊刻古籍文献;慷慨无私,将私藏古籍文献捐奉国有。他们取得了突出的文献学成就,成为我国近现代重要的文献学家。  相似文献   

16.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图书馆学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is a subject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emerg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which i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oretical library science. It falls into four historical periods,i.e. 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before 1840),the modern history of it (1840-1919); the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it (1919-1949)and the history of present age(1949 up to now). The full text of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objects, contents, stages of history,significanc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study.ref.8  相似文献   

19.
孙可 《兰台世界》2016,(2):84-86
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的著名文学家,在戏曲、书法等领域也有很高成就,其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作品《艺苑卮言》中。《艺苑卮言》附录《弇州山人词评》,显示出王世贞开阔通达的词学观念,在中国词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晓东 《图书馆杂志》2012,(10):85-90,113
蒋光焴是晚清浙江海宁藏书家,其衍芬草堂藏书楼多旧钞佳椠。学术界关于蒋光焴及衍芬草堂藏书的研究一直因面世文献有限而难以深入。本文在利用海宁蒋氏家传未刊文献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对蒋光焴藏书内容、藏书来源、交游与藏书、护书史实、藏书结局五点做新的探究,进而获得对蒋光焴及其藏书的进一步认识并总结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