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感效应偏差。人们的相互接触往往重视最早出现的信息,第一印象具有不易改变的特点。它主要是人的直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称之为直感效应。人们由于经验,个人趣味作怪,常常会作“想当然”的猜测和推断。“看这个人就像……”如果这种猜测是否定的,对学生是一种“隐性扼杀”,为日后的师生关系埋下了消极的伏笔,对教育工作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因而,在教育时,我们应注意纠正这种偏差。既不要将所喜欢的学生理想化,也不要盲目地把所“厌恶”的学生拒之门外,错失教育学生的良机。二、他感效应偏差。有时,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2.
一、亲其师,信其道——自己人效应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做什么.它也会对着你做什么。”其实现实中的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喜欢一位老师,老师也喜欢他,就会越发觉得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和知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自己人效应”。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应注意的八种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八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所谓“首因”,就是指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现实生活和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都表明:人在初次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人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一个人。人在交往中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关系到今后人们对其的评价,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首因效应对我们学…  相似文献   

4.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喜欢是一个很诱人的字眼,它是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到有兴趣时的一种情绪或情感表现。喜欢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社会心理学重要资源的“喜欢理论”如邻近性喜欢、相似性喜欢、相互性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对其深刻的页会和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学生的人际吸引,有助于提高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色孩子”是直觉的外向性格最有创作倾向。在幼年时,“黄色孩子”喜欢一个人玩,他丰富的想象力会把玩具赋予任何角色。长大后,这种孩子适合各种有趣的工作。他总是相信着、期待着,他更多地生活在未来,而不是现在。“紫色孩子”生活在丰富的内心世界里。他总是疲于应付情感中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活实践表明,人的任何意识和动力都源于某些复杂的“情感效应”,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而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欣赏的欲望,因此,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从心底里去尊重、理解、欣赏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直面认知偏差存在”“注入民主平等内涵”“构建多元认知体系”“追求情理交融”等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心理测试表明,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与人际交往密切联系,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并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因而其情感色彩较浓,受个性因素影响较多。课堂教学是一个人际关系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与“学”在课堂上是通过人际交往才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因此,改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交往对课堂教学活动效益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期待效应指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期待效应的心理学知识,通过肯定、赞美后进生,以此来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幼儿教师只有力求使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和谐统一起来,才有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情绪和情感因素在师幼交往中具有特殊意义。从行为学上来看,人们的交往行为一般是依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对象的预期而随时调整的。当交往对象在各方面处于优势时,人们往往会注  相似文献   

12.
“暗含期待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ect)”,也有译为“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人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暗含期待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是一种十分敏锐的思维,它的思维表现常常是非逻辑的,很多是靠直感来获得,然而这种直感对一个创造型人才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然而,由于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和跳跃性,学生在用直觉思维解答问题时,往往不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有时甚至于因为他回答得不够严密、完整,或一时说不出理由而遭到否定,这样,学生思维中闪烁的直觉思维火花就有可能被熄灭。那么,在直觉思维的训练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第一,不要轻易亮出“黄牌”。例如,  相似文献   

14.
色彩.是一个熟悉而富有魅力的名词。自然界的色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美感的泉源。正如歌德所说:“人们一般地都很喜欢颜色,眼睛感到有看颜色的要求,正和它感到有看光明的要求一样。”尽管颜色本身是无生命的东西。然而当它与有认识有情感的人发生关系时.它就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符号:反过来它又反映着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因此,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时,色彩在人们内心世界会产生各种感情,并且赋予色彩以时代精神,使其像语言一样具有意指功能.表达丰富的意蕴、情感。  相似文献   

15.
“未经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这位外国教育家如是说是有见地的。情感因素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缔造一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以...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     
【活动设计思路】人际交往是一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开始。当一个人对家庭的依赖逐渐淡化后,他的情感就会转移到同龄人中。如果个体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受到挫折,他的情感寄托又会退到依赖状态即重新回到依赖家庭或依赖某个固定的对象上,这无疑会影响到个体对自己的认同感。中学生喜欢交朋友,但由于交往知识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中叶以来,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在学校生活的具体体现。由于它是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师生交往所形成的相互认知的、情感的关系,因而是生动的、具体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德育过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这样。师生关系在德育过程中究竟起着什么影响,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因素如何在德育过程中恰当运用?本文试从师生心理适应性这一角度加以论述,并从  相似文献   

18.
邵瑞珍老师说过: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交往顺利则教学成功。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喜欢某个老师的课,就证明了两点:一是老师课上得生动,讲得精彩;二是老师已经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用“喜欢”和“讨厌”这类词,笔者认为这主要还是修饰师生关系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在相互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所产生的误差。社会认知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所以,认知上有了偏差,人的行为也会随之出现差错。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样受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如果对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和教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情感、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的影响,教学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并采取策略实施有效调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