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古今,乐学心理的形成与嬗变始终是我国成人学习的引领话语,其中乐学理念与苦学意识的洽合、碰撞乃至冲突,不仅彰显出成人学习本质的文脉绵长,更折射出当代成人学习社会属性的蕴深韵远。本文试图从成人"乐学"心理与"苦学"意识的关系切入,在探究两者之间的缘起、个性、关联的同时,着力使成人学习心理从"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自由,聚化为"学海无涯乐为帆"的自在。  相似文献   

2.
一 学习究竟是苦的还是乐的?有人认为是苦的,主张“苦学”。中国有句古训,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苦学的典型观点。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等苦学事例,长久流传。有人则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主张乐学,寓学于乐。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现代人们提倡“愉快教育”,将上述古训修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这是现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工具,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使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最终实现“愉快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  相似文献   

4.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数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5.
古之学者凿光映雪、囊萤苦读,一直为世人传颂。苦学精神之于一介文人的成名可谓不可或缺,也更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学习方式上,大致是要讲究‘乐学”,然而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苦学往往被视为有悻于乐学精神。殊不知,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苦学的成分,而“乐学”也绝不是“学习轻松化”的简易代换。任何时候学习都并非一帆风顺,必须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格言早已为我们熟知,而苦学精神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识记,把外部知…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方便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工具,为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充分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性,使传统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教苦学,转变为乐教乐学,最终实现“愉快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语文学习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学习一向被认为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读书人往往把“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纵观古今。凡是劝学的文章无不勉人“苦学”;大凡学业上有成就者。其成功的要诀也离不开“苦学”二字。然而我们认为,仅强调“苦学”忽视“乐学”有一定的片面性。的确,学习有苦的一面,它需要忍受孤独寂寞,需要强化记忆。需要艰苦探索。它没有“闲庭信步”那样自在。  相似文献   

8.
有同学会问:常听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什么时候有过学海无涯“乐”作舟?谁不知道“十年寒窗”是极其辛苦的事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从苦学中体会“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如今受到了挑战。在当今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对少年儿童来说,不宜提倡一味地苦读,而应倡导“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努力探索快乐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激发少年儿童求知的内在愿望,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呢?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自古以来就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如何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当前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正是适应了这种时代背景,建国以来的第八次新课改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也随之走进了校园。  相似文献   

11.
变“苦学”为“乐学”──小学语文愉快教学谈四川省云阳县关市镇白龙小学熊建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如今受到了挑战。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激增的时代,不少有识之士认为对少年儿童不宜提倡一味地苦读,而应实施愉快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激...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与教育实践中,学习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被认为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即所谓的“苦学”。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学”之说,强调学习者必须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才能进入学习的状态或达到学习的境界。对“苦学”的逻辑,民间更有极为朴素的认识与解释,如:“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中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强调只有历尽千辛万苦、吃尽“苦头”,方能苦尽甘来,成为人上人、佼佼者。而现代教师常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鼓励、鞭策莘莘学子要肯于吃苦、下苦功、出苦力。  相似文献   

13.
勤学·会学     
古人告诫后人一条关于读书的真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告诉人们,知识的海洋是浩瀚的,学习永无止境,非苦学不能获得真知,非勤学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如果学生真感到苦,就会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15.
国内某知名杂志曾裁有《情绪好学习效果佳》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有句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直是与‘苦’字连在一起的。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要使学习更有效果。应提倡‘乐’字。”紧接着该文作者引用联邦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这一论题。然后,大声疾呼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好。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只要稍微接触了中小学教育实际的人都知道:师生负担重,学生学得很苦,老师也教得很苦,靠书山题海,靠时间加汗水来追求分数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这样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而且也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结果,使不少学生厌学,畏学、弃学了。诚然,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艰苦的脑办劳动。读书人往往将“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座右铭。古往今来,大凡劝学的文章,无不勉人“苦学”;凡是学有成就者,其成功的要诀也往往离不开“苦学”二字。然而我认为:仅强调“苦学”,漠视“乐学”,  相似文献   

17.
刘决书 《学苑教育》2012,(10):31-31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一个人学习仅靠"苦"是行不通的,还得讲究有效地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法作舟"。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接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要去负担。”教学要达到这种境地,课堂就要有一种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氛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苦学,有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结果导致学生不堪重负。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情趣,有乐学善教的氛围呢?首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其次,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第三,要追求课堂美好境界;第四,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给予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三是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大家都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来,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呢?我认为在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倡导"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所谓"乐学"即是快乐的心态,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而"巧思"即是巧妙的学习方法,故在此分别结合数理化的几个典型例题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改善教学过程,变"苦学"为"乐学",已日益成为人们探索的"焦点".本文就如何认识"苦学"与"乐学"、如何处理体育教学"苦"与"乐"的关系、如何变"苦学"为"乐学"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