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自主招考、统一招考、自主招考和大学联考并存等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立大学一直秉持选拔国家精英、促进公平竞争的基本理念。影响大学考试招生理念形成的因素不仅有学校的办学宗旨,还包括大学管理者的人才观和考试观。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考试招生理念影响着学校的招考实践,对当前大学自主招考改革也留下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试论研究生招考分离制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招考分离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招考分离的法律依据与现实意义,剖析了招考分离的路径选择,指出了研究生招生改革的趋势是实行国家层面的招考分离,即全国统一的考务部门负责考试,招生单位负责招生,招生单位在全国统一考试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基本分数线,再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对考生进行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3.
考试研究     
<正>考试研究是由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以招生考试与评价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刊物。现在,在互联网上也可以阅读《考试研究》杂志啦!直接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www.ksyj.cn/或http://考试研究.中国,进入《考试研究》杂志首页。登录“招考资讯网”(http://www.zhaokao.net),并点击《考试研究》链接,亦可进入杂志页面。网站设置“本期导读”“往期回顾” “学术动态” “招考信息”“专家学者介绍”“藏书架”等栏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中国考试》2004,(12):38-38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工作,2002年,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在开设“招考资讯”网站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考生呼叫中心”。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02年2月21日,省招考委副主任、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在全省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职教招收“三校生”的考试工作由各省自行组织。为使“三校生”招生考试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并逐步与全国统考接轨,省招办在考试管理上的整个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实施。从去年  相似文献   

6.
经济建设、巩固新政权、院系调整从经济、政治、教育三个维度对新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单独招考经联合招考而至统一招考,高校招生效率迅速提升且公平特质骤显。但是,招生效率与招生特色、国家需要与个人志愿、招生标准“红”与“专”三对矛盾随即引发了统一招考与单独招考的利弊优劣论争。经过1958年改革实践的两相对比,统一招考的不可替代性得到了充分检验。秉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科目组合有限多样、录取标准全面衡量、管理模式统分结合理念的高考制度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获得存续合法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单独招考向统一招考的根本性变革锚定了中国高考制度的原点,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仍须坚守统一招考的制度边界。  相似文献   

7.
民国知名大学为了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而在自主招生考试上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其招生考试实践在总体上具有下列特点:自主招考和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大学招考制度的不断创新;"承认中学"的择优推荐和夏令馆活动的举办使得优质生源不断拓展;春秋两季招生和多处设点招考便于招生与人才培养预案的及时调节;质量底线的坚守和招生类型多样的统一为实现精英教育和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并重的办学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考试科目设置的不同体现了多样化的大学招考特色。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2013年12月公布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又被一些媒体称为考试招生“总纲”,它包含了从初中到博士生招生的整个考试招生系统的改革,其中有关高考的内容更为具体: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相似文献   

9.
于涵 《云南教育》2014,(19):10-11
横向比较各国的考试招生制度,可以分为“考试成绩客观排序”和“申请材料主观评价”两大主要类别,我国是为数不多的仅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绩招生的国家之一。这种招考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的。本次改革在维持“客观考试选才”的框架下,突出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选育人才两个重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考试方式,缓解现状矛盾,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今年是我省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做好教育系统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招生考试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对于顺利完成今后五年的任务,至关重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招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部对今年招生工作的要求和全国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本着严谨、求实、公开、创新的精神,严明招考纪律,加强监督管理,努力营造和切实维护招考工作公正公平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在中国教育领域有什么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那么高考必定是其中一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作出重大改革大,高职招考即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通过对国家整体高职招考改革方案的分析,以上海、浙江为个案,研究具体措施和改革细节;此次改革主要倡导高职校院的分类招考,并将时间改为统一高考之前,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方法;建议加强宣传推广、合理安排笔试与面试、进一步完善综合测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考政策有很大的区别:博士生一直实行由招考单位自主选拔的招考政策,国家只出台指令性的招生计划,其他都是指导性的,且统一的国家宏观政策不多。硕士生的招考则逐渐从招考单位的自主选拔向国家统一考试与自主选拔互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厦门大学刘海峰编者按作为高教改革热点之一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问题,本刊曹载过系列论文。其中不少是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种种改革设想,受到教育决策部门的关注。刘海峰教授对招考改革的见解则与前不同。他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15.
统一的高校招考体制权力过于集中,造成相关招考主体自主性缺失,基础教育异化为应试教育,高等教育失去了办学特色。为此,高考改革需要建立市场化的高校招考体制,将高考和高中教育、招生和考试分离开来,实现各招考主体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探讨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起步探索、调整优化、改革提升和深化改革4个阶段,其演进逻辑为招考目标从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向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转变,招考标准从运动技能考核为主向文体并重转变,招考方式从统考向统一考试与自主考试相结合转变,招考院校从少数院校向多类型、多地域院校转变,招考项目从少数运动项目向众多运动项目转变。面向未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服务国家战略导向、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与能力素养、强化招生考试过程的组织和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浅谈招考干部的素质能力任二玲招考干部的素质、能力如何,直接决定着招生考试管理工作的优劣,对于怎样为高等学校选送合格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招生考试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多年来,招生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市招考委、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沈招考委发[2023]8号),对我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以下简称“中考中招”)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教育》2008,(7):26-26
从2009年起,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将退出高考历史舞台。浙江省在4月16日公布了该省新课改高考方案,据已公布的高考方案,明年浙江将实行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三位一体招考体系,把会考作为统一选拔考试的基础;同时,采集学生会考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  相似文献   

20.
改进艺术院校硕士生入学考试计分办法的思路与设想王秀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即以“2+3”的命题考试方式为基础的全国统一招考模式自确立至今,对宏观调控硕士生的培养规模,保证新生的入学质量,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