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万国公报》等的科技、地理、历史和新闻专栏在中国的报刊史上,专栏的出现几乎是与最早报刊的创办而同步的,这也反映了报刊专栏与报刊本身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应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相似文献   

2.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正报刊史是以报纸、期刊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专史。要研究新闻史或者出版史,报刊史总是一个绕不开的领域。但关于报刊史的专门著作,目之当下,并不很多见。尤其是地方报刊史,除了《北京报刊史话》(黄河,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上海近代报刊史论》(秦绍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江苏报刊编辑史》(倪波、穆纬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岭南近代报刊史》(邓毅、李祖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1949》(叶文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红色记忆:中央苏区报刊图史》(傅柒生、李贞刚,解放军出版社,2011)等少数几部外,大多只能散见于各种地方志中。  相似文献   

4.
段勃 《编辑之友》2011,(9):102-104
中国的新闻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1834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报刊中出现的第一篇新闻学专论。1876年6月上海出版的《万国公报》刊登的《论新闻纸有十益说》  相似文献   

5.
清末报刊发表有关“新学”的文章名目繁多,但其中孙毓修所写的《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杂志》1909年第二期至1910年第一期连载),可说是在近代中国较早有系统地研究公共图书馆的一篇文章,值得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者注意。孙毓修,江苏无锡人,一生从事教育和出版工作,是一位版本目录学家(藏书楼名“小绿天”),清末进入  相似文献   

6.
继《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湾出版之后,中南财经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古远清教授的新著——《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再次在台湾文坛吹起一股热风,台湾《世界论坛报》、《台湾联合报》、《台湾新闻报》、《葡萄园诗刊》、《文讯》等多家报刊对此书的出版刊文进行详细报道。新加坡、澳门和香港等地报刊也刊文予以关注。 当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评论家颜元叔教授称此书的写作是一种“壮举”,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有丰富的史料性。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张健教授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报刊资源的开发,谈谈图书馆报刊工作的改革。一、报刊的产生与发展报刊在文献领域中出现较晚,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早的报纸雏形——《邸报》产生于我国汉代,最初是在宫廷里流传。十六世纪欧洲才出现威尼斯的手抄新闻综合报道。世界最早的期刊是1665年法国创办的《学者杂志》和英国的《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伦敦公报》。第一份中文期刊创办于1815年,是由两名英国传教士和一名中国人主办的,名称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戊戌变法时期学会蜂起,才产生国人自办的期刊。报刊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它自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期刊史略(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图书馆学期刊的历史是不太长的,或许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图书馆学期刊对研究整个近代图书馆史,尤其是对于研究近代图书馆学史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中国研究图书馆事业史的专家屈指可数,人们也并不太重视对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F0002-F0002
谢灼华(1935-) 1954年在广东汕头参加工作。1956年秋考入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任教,1964年被评为讲师。1980年后为副教授、教授。1984-1992年担任图书馆学系主任,199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过多种课程的教学,如《中国图书馆事业史》《图书采购》《中国古籍整理》《中国图书知识》《图书馆史研究》等。先后发表关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分期、古越藏书楼、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文献学家及经典书目方面的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主编有《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中国藏书通史》《世界和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趋势》。曾兼任…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出版的三部英文《中国年鉴》中的报刊资料,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报刊的发展状况,对研究近代报刊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臻庠是宁波民国报刊史上一位重要的报人。他将一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报刊活动,共创立两份报纸,即《詹詹报》和《时事公报》。其中《时事公报》是宁波近代报刊史上刊行时间最长的民营报纸,是金臻庠追求独立办报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活动的集中体现,也是金臻庠一生报刊活动的成功大作。  相似文献   

12.
《光明日报》2001年5月17日报道:在200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的统计中,《图书馆杂志》与《人民日报》等1475种报刊列入“文化、科学、体育类”,有论文全文转载的报刊为589种。本类报刊全文转载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人民日报》、《出版发行研究》和上海的《图书馆杂志》。全国有1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进入排名表,上海《图书馆杂志》以在“文化、科学、体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报刊史》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方汉奇和《新闻采访方法论》的作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艾丰在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人民大学建校50周年大会上获得了首次颁发的吴玉章奖金。这是我国新闻界首次获得全国性社会科学学术奖。这次获得吴玉章奖金一等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是我国解放以来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大型报刊史  相似文献   

14.
《方汉奇文集》和《宁树藩文集》在长江新闻学院和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 ,近日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 (史论篇 )中最先推出的两本巨著。其中 ,《方汉奇文集》原拟书名为《发现与探索》(以“方汉奇新闻史文集”作为副题。现改称《方汉奇文集》)。和作者前此出版的《中国古代的报纸》、《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 )、《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一百年史》等书一样 ,这部文集闪现…  相似文献   

15.
第三届全国图书馆学期刊研讨会,1991年9月9日至11日在江西庐山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江西省图书馆学会、九江市图书馆学会联合主持。《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黑龙江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等33家期刊的41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文化部报刊处,江西省文化厅的负责同志应邀参加了开幕式。会议期间,与会者交流了近两年来的各自办  相似文献   

16.
一出漂亮的救场“垫戏”──评方汉奇《中国现代报刊史》嘉诚方汉奇先生是中国新闻史研究专家。先生1946年夏人国立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即到上海新闻图书馆从事《中报》史料的整理研究工作,同时在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课。1953年8月.方汉奇先生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史学术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倒"四人帮"以后,百废俱兴.新闻史这个向来冷落的学科,也开始热闹起来.仅过了短短的五年,新闻史的科研和教育就取得了较大成绩,超过文革前十七年.就已出版和将出版的教科书、资料汇集来说,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刊史话》、《中国现代新闻史资料选辑》,暨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央广播学院合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央广播学院的《中国人民广播回忆录》、《中国广播史料选辑》,复旦大学新闻系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了进一步修订,《中国新闻史稿》即将撰写  相似文献   

18.
日前,《香港文学报》社社长、《香港诗刊》主编、《国际汉语诗坛》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当代作家协会荣誉会长、香港文学促进学会副会长,文学博士蔡丽双女士向桐城市图书馆寄赠了十一部文学作品集,丰富了图书馆藏书。  相似文献   

19.
沈毅 《编辑之友》2011,(9):113-115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报刊中,以存世时间长短和影响大小为标准,考察英文的《中国丛报和中文的《万国公报》大概是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一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32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中国丛报》(以下简称《丛报》),鸦片战争后一直坚持到  相似文献   

20.
王阿陶博士的《民国时期图书馆社团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研究中国图书馆社团史的一部力作。该书从整体上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馆社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中采用内史和外史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提出了一些具有创见性的观点与论断。尽管该书还存在史料挖掘利用不够、史实表述错误、引用遣词错误等不足,但该书出版对中国图书馆社团史与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