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前贤的乡建运动相比,今天的乡村建设已经成了一种慈善、公益行动,这一性质本身说明,乡土中国在今日已经成为救济的对象我们现代人的乡土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按照诗人、哲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观察,现代化运动以来的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失乡者,是漂泊者、流浪者、永远的外乡人。现代化进程不仅以壮观而残忍的力量拆掉故乡,而且直接把人及其家园贩运至资本主义的怀抱……敏感的思想家甚至说,出生于1789年之后的人,已不知存在的欢乐。  相似文献   

2.
在学者的理想中,“布依大院”计划并非要做成“乡村致富”的样板工程,而有着更深层面的意义,即探索“建立乡村公共生活规则,重塑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的实验。但这个多方其赢的乡村建设计划却被拉扯进了地方政府复杂而微妙的官场逻辑中,结果难以预料  相似文献   

3.
“今天,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鱼塘村柴庄组村民杨立凡送来一面锦旗,因为我们多次协调、督促地方政府,他们一家六口从房顶坍塌的老房子搬进了新居。”前不久,《安徽日报农村版·维权周刊》主编张波在电话另一端给《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传递着最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天津:宅基地换房换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宅基地换房存在不同理解的背后,是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其增值收益分配权的微弱博弈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198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中国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是一股催暖大地的和煦春风。那么20年后——2004年的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则是捧献给亿万农民的一份解渴充饥的甘霖和果实。  相似文献   

6.
农村的发展,需要知识,需要人才。而图书正是提供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无论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与引导,还是现实农民致富乃至素质的提升,无不预示着农村孕育着巨大的图书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高峰 《青年记者》2014,(33):21-22
当一场前所未有的现代农业革命到来的时候,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城乡一体化、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等新农业的丰富内涵,为农民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这两年,农业可能不是最热的产业,但也是话题不断、社会关注的重点。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除了忙活计算机业务,还在忙活种蓝莓、猕猴桃,今年6月联想佳沃集团举办的青岛国际蓝莓节已是第二届;阿里巴巴今年9月在美国上市后,马云回老家浙江忙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投100亿元务农,准备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正在各地展开,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去年5月份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应被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做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今年4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首批56户农民领到了《房地产权证》。而此前的两天,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汇总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情况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上个世纪中期,在中国维持了两千年的农村土地私有制被集体所有与集体经营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初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到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新征程,而社会管理创新的报道随之日多。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民营公交公司在强化公共服务的呼声下被  相似文献   

10.
陆平 《新闻前哨》2009,(8):61-62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社会焦点.我们看到电视对农节目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成为最受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真实、平民化、审美、营销等电视创作理念的日趋成熟:CCTV7、河南新农村频道、陕西农林卫视、浙江公共新农村频道等对农频道和《乡约》、《致富经》、《每日农经》、《乡村发现》、《垄上行》等一批对农节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主题报道是党报赖以生存的一大报道形式,但僵化的报道会让报纸陷入困顿.党报改革怎么改? 这是一个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困扰全国众多省市党委机关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德清县结合"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和美乡风馆",档案部门积极参与其中。目前建成40个,在建17个,"十二五"期末151个行政村全面建成,有力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极大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作为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农民,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地方广播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进行了初步探讨。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那么,作为党的舆论工具,作为最接近农村农民,最有接地气优势的地方广播如何发挥好喉舌功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搞好"通道"工程,抓好地方广播的村村通全覆盖工作广播覆盖好比交通事业,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