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价值观的转变必然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价值观。根据新课程的价值观和对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认为教学应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善待生命的自主性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教学应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价值现,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程价值观的转变必然要求建立相适应的教学价值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时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理性审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不应将视角只停留在课程的结构、内容对传统发生重大变革的层面。而应更注重从新课程理念的深层面去追求新课改的内隐价值。我们知道,与旧课程标准相比.新课程标准突出倡导了“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新课程理念是教学中最本质、最终极、最高层次的教学价值观。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浅议教学价值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的教学理念引起了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改革。当新的教学理念进入到广大数学教师具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对教育价值观的选择仍然停留在数学知识的准确传授上,在数学课堂上仍然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怎样能把知识讲清,把练习落实,把大部分功夫花在让学生归纳解题模式,记住概念、法则、公式和现成的教学结论上,归根到底是希望学生在考试时不出错、考高分。对此教师的良苦用心,我们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价值观的冲突主要体现在教学本位价值的信念冲突、课程价值的信念冲突、教学价值获得方式的信念冲突和教学价值评价的信念冲突等方面。基于教学价值观冲突的视角,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表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抑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基本价值冲突的障碍;课程是知识,还是经验,课程价值观冲突的障碍;独白式教学,还是对话式教学,教学价值获得方式冲突的障碍;量化评价,还是质性评价,教学价值评价方式冲突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搭建起促进完整的人之发展的三维目标体系.然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发展变化快、师资不足等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难上加难.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试图理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面临的困境,阐释信息技术课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建构可能的信息技术情感目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并且价值观显现出多元化态势,在病理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是新时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为了帮助医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其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从建强教师队伍、把好课堂教学和优化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形成课程整体育人的协同效应,实现病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江平 《中学文科》2007,(12):40-4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定位,重点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应成为历史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从而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高中新课改实施已经半年多了,面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反思我们的历史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实施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实施具体表现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故广大一线教师掌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将决定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统一起来,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转变教学过程的范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主张学习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对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的分析有利于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并为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对我国当下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实施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实施具体表现为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故广大一线教师掌握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将决定这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新课程的核心教学理念是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统一起来。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转变教学过程的范式,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必须改变——对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思考 1.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而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使命。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攻坚阵地,真正的课程诞生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价值观到教学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要求我们对教师角色、教材使用、学生知识的获取等都必须重新定位,下面结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2005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施全新的课程标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为此,我们做教师的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价值观,正确地思考和科学地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解读新课程的价值观,我们认为其关键词是:生命、发展、生态。本文主要观点:课堂是课程和教学的时空交集.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生命发展生态课堂是一种动态和谐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课堂从创设生态课堂环境入手.秉持民主、效率的管理观,以理解、交往,动态生成为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用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实现生命活在当下、盘算未来,在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中共时体悟生命魅力的存在意义,促进生命健康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此,价值观教育应逐渐融人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那么,全面和谐发展的含义如何?在课程的理念、目标中又应如何体现呢?新课程提出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应获得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它是实现课程本位向关注学生发展转变的根本性的举措,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其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应该说是此次课程目标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论课堂教学的体验缺失及其矫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曹石珠 《教育科学》2004,20(1):17-19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传统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体验,存在着作为教学的主体性、过程性和情感性等多种体验缺失;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的体验地位和意识,注重学生的过程性体验和情感性体验,构建以人为本的富有生命、生活关照意义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