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实现人类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统筹湖湘文化资源,实现湖湘文化整合传播;发挥湖南传媒产业优势,打造对外传播的湖湘品牌;寻求人类文化契合,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  相似文献   

2.
传播技巧在对外传播中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关键。新疆电视台在吉尔吉斯斯坦播出的《走遍中国》节目,恰当运用"一面提示"、"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等传播技巧,并结合"议程设置"理论,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典籍英译是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分析了典籍英译的现状和影响其对外传播的实质性因素后,在马会娟汉译英"合作翻译"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英译"合作翻译"模式。另外,建构中国对外出版的立体化国际销售网络、拓展对外传播的有效渠道、以及定位目的语读者群体和全面调研国外市场等,都是中国典籍英译对外传播的必经之路,笔者也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其英译研究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符合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也不利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湘西文化对外传播"为视角,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其三个英译本进行解读,以期思考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问题,尤其是传播与接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与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跨文化传播态势,形成了官方媒体、专业组织与网民群体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传播格局。太极拳是体现中国"和谐"精神的代表性传统文化之一,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对外传播或将迎来新的机遇,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创新和"走出去"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对外艺术教学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传播学理论观照下的对外中国艺术教学,文化是视野,传播是落脚点,艺术教学是媒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者"和"他者"在交流沟通中,需要跨越分野带来的鸿沟,消弭"我者"和"他者"的对立。实现跨文化传播对外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解除文化带来的潜意识心理上的、观念上的绝对边界,寻找"我者"与"他者"互为主体下的相遇时刻,促使不同文化体在双向互动中求同存异、相互理解、融合共享。  相似文献   

7.
从对外传播视角解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一重要战略任务过程中,通过对外传播,将有助于增进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有助于唤起国内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对外传播也因此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对外传播实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其重要作用,对外传播在具体实践中应遵循全面、客观、真实;区别对待,把握重点;立足本土,贴近当地受众这三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态势下的世界样貌复杂敏感,给中国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国家形象建设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以此为背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因其自身的特性与优势逐渐成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本研究以跨文化传播学对"文化"内涵的定义为框架,从文化态度、文化内容和文化符号等三个方面,以中国影视传媒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与实践的海外传播效果,重点在于总结和阐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外报道的编译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由于研究者普遍对编译稿所在情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该领域一直缺乏多角度、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研究以Kenneth Burke的修辞情境观为理论依据,以同一为核心,从目标受众、新闻价值、可信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修辞情境的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优化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对外报道编译稿传播效果的三维策略:1.在目标受众维度"倾听以求同";2.在新闻价值维度"叙事以求同";3.在可信度维度"建立修辞权威以求同"。  相似文献   

10.
邢台是中国历史上殷商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辉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邢台地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机遇,然而邢台地域文化的传播目前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邢台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利用好新媒体、国际赛事和国际交流等对外传播途径,提高对外传播质量,促成邢台地域文化"走出去",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发挥重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摘之窗     
《教育文化论坛》2015,(1):138-139
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的策略文化传播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当前应理性面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优势和劣势,在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指导下,选取中华文化资源来满足他国受众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以下策略:坚持人际传播是基础,推动文化传播日常生活化;大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硬实力"的崛起,日益要求"软实力"的强大。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开展对外传播,已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主题。借鉴世界两大文化强国日美的成功经验,可以拓宽思路,更新理念,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传播模式,为经济发展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宣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传媒也开始走向全球化.只有加强对外宣传,才能让世界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从而获得更好的国际生存环境.通过分析我国对外宣传中存在的"时效性差"、"传播观念滞后"和"外宣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以及探讨在外宣翻译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笔者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更新传播观念,健全外宣管理体制,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对外宣传及翻译策略,才能使我国媒体与国际性媒体展开积极竞争,进而在对外宣传中争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靳爱心 《海外英语》2013,(15):126-127
选择合适的翻译主题是做好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对外传播河南文化,翻译主题的选择要遵循"贴近河南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河南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反映河南文化特色"四原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中共对外传播活动、研究中共领导人有关论述、分析中共有关宣传会议材料等途径,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中共对外传播思想概貌,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理论工具作出分析和思考。文章认为中共对外新闻传播的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并一直将其定位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因而特别强调其政治属性和宣传功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共对外传播思想逐步经历由宣传本位向传播本位的转变,巩固并强化对外传播的受众观点和“内外有别”、“外外有别”的针对性原则,注意发扬对外传播“见缝插针、细水长流”的方式方法,倡导“大外宣”传播理念,重视对外传播技术设备作用,并初步提出对外传播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今中国社会,对外传播战略性地位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外翻译。但出于缺乏对西方受众的了解,对外新闻报道的翻译进程时常举步维艰。本文从新修辞的视角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对外新闻翻译的特点以及应留意之处。强调只有"带着修辞意识进行翻译",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开展关于中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和传播效果研究,为中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及对外传播工作提供方向性和策略性指导,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和分析我国对外英语新闻翻译与传播效果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该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戴春艳 《考试周刊》2014,(55):29-29
当今世界的国家竞争已经由"硬实力"的较量转为"软实力"的较量。本文就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大学应当在对外文化传播事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核心价值国际化传播面临文化差异、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冲击、国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中国威胁论"等挑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化传播应坚持三个原则:提升内容的深度和内涵;摒弃对外封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宣传力度;面对西方主流价值冲击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的稳定性。建立具有国际特色的叙事话语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创造有利于国际化传播的叙事环境,有效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新要求。文章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背景,提出要充分考虑文化交流与传播接受对象特点的精准式文化传播,探讨了精准文化传播的模式与要素,提出了依据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精准确定传播内容、依据传播客体与传播内容精准确定传播渠道的精准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