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安徽肥西县山南中学张文生同学、山东鱼台一中赵树祥同志就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第七部分开头一段文字提出了如下疑惑:作者第一句话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第二句接着说:“但这回却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那么,按作者的话的意思,下面所要说的意外之处,应当是超过作者“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推测,也就是说,“这回”(三一八惨案发生的事)的“几点”比作者推测的还要坏,还要“恶”,还要“凶残”,还要“下劣”。但作者接下说的第三句:“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  相似文献   

2.
一、开闸法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若问:鲁迅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此处的“中国人”仅指反动当局及其走狗文人,还是泛指全体中国人。学生要回答这一题,须懂得当时的鲁迅对中国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既看不透敌人的反动本质。也看不到群众身上先进、坚强的一面。“三·一八”惨案之后,鲁迅对中国人才有了  相似文献   

3.
课文质疑五则安徽/吴良仪山西/葛运锦一《记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一段这样写道:“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相似文献   

4.
尹学军 《教师》2013,(21):118-118
疑问一:文章第一节的最后,鲁迅先生为何要"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尤其是为何要用自己的"苦痛"使"它们"(包括段祺瑞政府与流言家,但主要指流言家)"快意"?思考:这句话首先表现了面对段祺瑞政府统治下的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把持着话语权的"非人间",鲁迅先生产生的深重的无力感。既然面对"浓黑"的"非人间",面对"下劣凶残"到连"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的"我"都出乎意料的段政府,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有句子如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点出于我的意外。”(着重号为引者所加,下同)这里“意外”应该是“意料之外”的意思,我们一般是用“出乎意料”或“意料之外”,但是“出于”与“意料之外”能否连用?先看《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版)。P1364“意”④:猜想,意料;P1240“料”②:料想,揣度。由此可知“意料”一词为联合词及同义复词,“意”即“料”,均有“猜想、揣度”之意。再看《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版)。P13…  相似文献   

6.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①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②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对于上面这个语段,几乎所有的参考资料无不推崇备至。什么“‘竟会’、‘竟至’、‘竟能’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强烈深广”,什么“把善、恶、美、丑对照着摆在人的面前”,“使人民是非分明,因之爱憎就会强烈,由此也就会产生战斗的  相似文献   

7.
求医记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我的体质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恶劣衰退到这地步,况且我一向健康,何以竟败在这小小的感冒手里呢?可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是我心里直恨自己没练过少林寺的金钟罩铁布衫,不然就又会去拜访校门口的医务室了.……  相似文献   

8.
求医记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我的体质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恶劣衰退到这地步,况且我一向健康,何以竟败在这小小的感冒手里呢?可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是我心里直恨自己没练过少林寺的金钟罩铁布衫,不然就又会去拜访校门口的医务室了.……  相似文献   

9.
《一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如果巧用数字来分析课文内容,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面》的内容可用数字概括为:一面,两本书,三次肖像描写,四年后的回忆,五种称呼,六次写瘦。具体含义如下:“一面”:指“我”和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的一次偶遇。作为标题,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也可看到这次会面给“我”印象之深,暗示“一面”对“我”产生的影响深远。“两本书”指《铁流》和《毁灭》,这是“我”和鲁迅先生能有一面之缘的引线。鲁迅先生曾认为:“这两部小…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12.
[例文1]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例文2]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例文3]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慨,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思考题 ,要求学生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印证和理解“惯于长夜过春时”这首七律诗的一些内容。其中该诗颔联“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中的“慈母泪” ,教学参考书认为是和文中“不几天 ,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 ,或是被杀了”“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相照应。如果单从这两句来印证理解的话 ,“慈母泪”显然是指作者母亲因担忧作者当时的险恶处境而落泪 ,这样理解固然是有道理的。因为鲁迅 1 93 1年 4月 2日在《致李秉中》信中对此有一段说明 :“上月中旬 ,此间捕青年数十人 ,其中之一是我学生 (或云…  相似文献   

14.
“他们”到底是指谁?□敬三鲁迅名文《藤野先生》里有“‘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一句。过去大概都认为“他们”是指在课堂上和鲁迅一起看“电影”的日本学生。“电影”画面里是日本兵在枪毙一个中国人,一些中国人在围观。日本学生看到此处便欢呼万岁。本刊第五期...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句。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引吭高歌(这里是指写文章)代替悲痛哭泣,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有人认为鲁迅先生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所以迟迟没有下笔为刘和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他的《自嘲》诗中有这么两句名言:“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其中的“孺子牛”一词,一般人往往理解为“人民大众的老黄牛”。不过,如果从作者当时写作的实际情况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理解是属于一种政治引申,“孺子牛”的本义乃是喻指作者做儿子周海婴的“牛”。  相似文献   

17.
唐在谈到《琐忆》的“写作指导思想”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中战斗性的一面,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但是关于他对同志、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对敌人恨,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30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因此,想从后一方面多说一些。”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8.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9.
发表在《江苏教育》(中学版)去年第二期上的周锡贤同志的《谈〈雪〉中的“雨”》一文,认为《雪》中的“雨”是“春风化雨”的意思,是革命大好形势的象征。这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也是全文主题之所在。他认为《雪》中的“暖国”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粤闽地区”,而“当时的广州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所以《雪》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喛国’形势的赞美、向往之情”。据此,作者认为《雪》“表达了作者为争取革命胜利的前途而坚持战斗的信心和决心”。首先,我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实际。包括《雪》在内的《野草》  相似文献   

20.
求医记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我的体质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恶劣衰退到这地步,况且我一向健康,何以竟败在这小小的感冒手里呢?可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是我心里直恨自己没练过少林寺的金钟罩铁布衫,不然就又会去拜访校门口的医务室了。称其为医务室是很有点名不符实的,因为此处附带还卖点零食,由此可见店主目光深远,连病人打针后如何恢复体力都想到了,不能不令人佩服。医生风华正茂并且身着黑衣,显然辜负了我的期望———理想中的神医应该衣袂飘飘,一派仙风道骨的模样,但这位不但不仙风道骨,竟然连白衣都不穿,很是让我感叹了一回。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