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现实,昭示教育工作应该思考学校德育活动的“真实性”。“真”的学校德育包涵有真的德育思想、真的德育态度、真的德育方法、真的德育精神四方面内容。真的教育精神则要求德育工作要有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斥伪、批判和反思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不拘旧规地创新和探索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不可或缺,探索精神弥足珍贵,因为它是通往真理之路。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早日实现自主,只有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而我们结合黄爱华老师大问题教学的研究,着力进行构建小学数学“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个人觉得“科学探究,自主创新”教学更适合规律性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数学文化精神的育人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人精神: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敢于批判的创新 精神、献身真理的求实精神。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忽略的最为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李龙英 《科学教育》2004,10(3):32-33
1科学精神的内涵 什么是科学?《辞海》近版定义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就是以理性的手段对确定的对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来源。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寻求真理、探索真理、确立真理。这就需要有一种精神,即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真理不是僵固在哪里,现成拿来可以享用的东西,而需要研究者的主动参与,不断体验与创造;对教育活动意义我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自身,另人无法代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要建立在“反思理性”的基础上,教师的研究应当从严格的“学科规训”制度下解放出来,以建构性试验为中心展开,克服“专业个人主义”,强化自我反思与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6.
朱文兵 《继续教育》2001,15(2):41-41
一、创新精神的内涵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渴望才能激发起创新的激情,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独立性和批判性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特征。创新活动是开拓未知的活动,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探索是艰苦的,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丁肇中教授说过:“选择科学就要准备吃苦。” 二、教书育人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要加大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教育中当然要落实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内涵丰富。具体表现为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和独立精神等等。在当前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对科学精神的落实是不遗余力的。但在科学教育中是否要落实人文精神,如何落实等方面则存在着困惑。科学教育使得我们的技术与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后却使我们对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以外的东西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8.
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础教育要实现。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是要转向素质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同志是赞成的。素质教育的提法是否科学,或者如何给它的内涵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可以而且需要进行研究。但是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思路必须首先确定下来。 解决“两全”是许多教育工作者作了多年艰苦、细致而深入探索的课题。以前着重批过片面追求升学率,“文革”前就开始批,并指出了“片迫”的几大  相似文献   

9.
邢学东 《课外阅读》2011,(1):143-143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探索未知、发现真理、掌握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物理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认识论层面讲,科学精神教育是以科学的认识论规范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我们知道,科学作为一项探索真理的事业,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识规范,主要包括“求实、理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这种认识规范一方面约束着科学家的科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动态的科学观启发我们,把教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授科学知识是狭隘的。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觉得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操作是重要的一环。运用实物、图片等各种材料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这种情境中,既容易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又能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我在组织“磁铁的奥秘”的科学活动时,准备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摆弄。然后请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这时幼儿争着说有的东西吸起来了,有的东西吸不起来。我就叫幼儿把能吸起来的东西放在一边,吸不起来的东西放在另一边,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是铁…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目标,并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需要一批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立足教材.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顾我校的教育历程,我们感到:探索精神的前提是创新思维。而从创新思维的形成到创新精神的建立这一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狠下工夫。课堂是学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运用实证精神、勇于批判精神、创造精神、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大胆地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深刻地启示我们:科学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把科学观念、方法和精神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养成实验、批判、创造以及探索和追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更需要一种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的战略任务。”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又提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的生力军。”这些都告诉我们,21世纪需要的是开拓创新的杰出人才,面对21世纪,小学应致力于儿童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小学的学习生活中,班队集体活动占有很大的比  相似文献   

17.
齐佩娟 《贵州教育》2013,(12):20-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要从富于幻想和好奇心的幼儿期抓起。《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根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和幼儿园)作为第三批参加单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贵州省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强调指出,从活动一开始,就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根本主题。这是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关注教育类报刊上有关“教改”、“课改”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对媒体上刊登的有关文章,挤出时间也要细致品读一番,试图寻找出具有指导价值的东西来,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然而,从其各种先锋的思想、各种前沿的理论、各种新潮的概念中发现,它所冠以“新”的思想、理论、概念、名词等均是古教育旧大陆中的传统东西。就此,难抑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要对其时髦的“新”的张扬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发展在于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在于对旧知识、旧理论的突破与革命。因为,真理是在对错误的不断否定与斗争中无限发展的。恩格斯在其哲学著作中多次阐述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正确与谬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指出:“凡今日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都包含有现时隐藏着的错误方面,而这个错误方面过些时候就会显露出来;同样凡今日被认为是谬误的东西,都包含有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被认为是真理,凡断定为必然的东西,都是由一些纯粹偶然性构成的,而凡被认为是偶然的东西,则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见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