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阐述了鸡西盆地油气特征,生、储、盖层条件及生储盖层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丁家屋子断阶带孔店组烃源岩条件、生排烃条件、地温压力系统、油气运移通道、盖层条件,确定了该区具备生、储、运、盖、保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5,(5):65-66
本文在系统分析柴北缘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生烃凹陷的分布、储盖层特征、运移条件、圈闭有效性及保存条件等五个因素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圈闭有效性和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包头市地质、构造、物化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热田形成的热源、盖层、储热层和通道等基本条件,提出了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勘探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省凤城市宝山区地热点的工作,查明了影响该区地热形成的热源、热储、盖层、热流体通道及封闭程度5个因素,为进一步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包头市地质、构造、物化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热田形成的热源、盖层、储热层和通道等基本条件,提出了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勘探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李迪 《内江科技》2014,(3):54-54
<正>多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充填模式和沉积类型,进而影响了盆内的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特征;断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东营凹陷永新地区下第三系构造运动以伸展作用为主,上第三系定型阶段主要受拱张作用影响,导致区内成藏主要发生在东营期及其之后,通过大规模连通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和活动性断层运移;上第三系晚期和下第三系早期的拱张作用,改造了已有的圈闭条件,主导了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8.
老君山热矿水水质类型为锶、偏硅酸、偏硼酸的理疗热矿水,储水、储热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T_3x)、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_2l)和三叠系嘉陵江组(T_1j),导水导热层由储水的灰岩层、破碎带、裂隙、溶洞等共同构成,盖层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下段。该区地热热储温度约为72.3℃、热储埋深为2 240m~2 750m。热储层预计为须家河组4、6段的中至厚层状砂岩层段、雷口坡组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嘉陵江组灰岩夹粉砂岩。  相似文献   

9.
从构造特征、油源条件、储盖层特征和圈闭条件等方面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油源条件充足,储盖组合理想,运移及保存条件均有利于油气成藏,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是其主要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1:2.5万重磁、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剖面成果,并结合二维地震剖面的勘探成果及大地电磁频谱探测成果,对凡河凹陷带基底起伏形态特征,导水、控热构造特征,地温场特征,盖层、热储层特征及地下热水热源、水源进行了分析论述,建立了凡河凹陷带盆地型低温地热田热储概念模型。为该地热田进一步勘查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孤北-渤南地区天然气来源多、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是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构造特征、气源条件、储盖层特征、运移通道和保存条件等的系统分析,阐明了该区天然气富集的地质基础。结果表明:多套气源岩是天然气富集的物质基础;多种储盖组合为不同类型天然气的聚集提供了保障;良好的运移通道有利于混合天然气的形成;主生气期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川西中-北部开发区侏罗系及上覆地层存在多套盖层,既有区域性盖层,也发育局部性盖层。为了摸清开发区泥岩盖层展布规律,本文结合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借助单井岩性资料,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基于克里金插值法,开展岩性特征、横向跨度、沉积厚度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区域性盖层沉积厚度大,横向展布稳定,局部性盖层总体呈现出"西厚东薄、北厚南薄"的特征,自下而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盖层封堵原理以及勘探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是盖层所具有的排替压力本身,还是盖层与储层之间的排替压力差代表了真正的封堵能力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对于油藏而言盖层真正的封堵能力门限值。研究认为盖层的封堵能力只与本身的排驱压力有关,封堵圈闭储层中油柱高度的大小与盖层、储层间的排驱压力差值并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谷道会  李国军  高伟 《内江科技》2009,30(12):94-94
本文通过生产资料及实验研究,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育有泥岩、碳酸盐岩、盐岩和膏岩三大类型的盖层,其中以泥岩为盆地最主要的盖层类型,泥岩盖层主要发育于侏罗系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石炭系与二叠系山西组及下古生界海相泥岩。  相似文献   

15.
官126-王66地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坡陈官庄-王家岗断阶带。本文从该地区油气聚集主控因素入手,从物源。生储条件及油气聚集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是在南天山海西褶皱带的形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是在多期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构造旋回的盐岩层等为油气的生、运、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油气保存观点考虑,勘探重点应瞄准深部层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动测量容量值,预先输入标准储液温度对应储液密度值数据表,自动查找密度值,与测量容量值计算得出储液不同液位、温度、静压力下的质量值。实际测量储液罐标准质量值,二者比对,评定、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8.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生、储、盖、运、圈、保六大要素在时间、空间上的有机配合。西部凹陷是辽河盆地最大的一个富含油气的凹陷,面积约2000km2,基底埋深超过6000米,属于典型的西超东断的箕状断陷。在东边界台安—大洼大断裂控制下从北到南形成台安洼陷、陈家洼陷和清水洼陷三个有利的生、排烃单元,多次构造运动在洼陷周边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聚集单元。  相似文献   

19.
靖边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该地区油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要控制因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成藏条件较好,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长6、长2、延9地层中,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中心附近和少远的砂岩储集体中.油藏类型具有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配置、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20.
张小标  杨红强 《资源科学》2015,37(7):1403-1413
林产品的天然碳储功能及替代减排效应对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木质林产品(Harvested Wood Products,HWP)碳库为例,依据HWP的自然及经济属性设置3个维度5个指标评述其碳储效能,基于GFPM模型和储量变化法的整合系统,对2010-2030年中国HWP碳库变动和结构演化进行了模拟与核算。结果显示:1HWP碳储效能存在产品之间的差异,硬木类产品具备较好的碳储效能,其中锯材的碳储效能最优,纸类的碳储效能最差;2硬木类产品,尤其是锯材、胶合板和纤维板,是中国HWP碳库的主流,其碳储贡献能力将进一步强化,表明硬木类产品决定着中国HWP碳库的长期发展水平;3中国HWP碳库在2010-2030年间将保持增长,尽管面临年碳储量的下滑,但整体碳储效能和碳库结构将得到优化,HWP碳库整体碳储效能将会有明显上升,碳储效能较好的锯材和人造板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碳储效能较差的纸和纸板比重将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