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2.
申玲玲 《军事记者》2008,(11):30-31
新闻传播是一个线性工作,采访、写作、编辑、传播、检视是它的典型过程。而采访在其中举足轻重,业界流行着两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正是对采访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的精炼表述。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出来的青年记者,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只要笔杆子硬,就能当个好记者。其结果可想而知:弯路走了不少,步子迈得不大。有没有“捷径”可走呢?我的切身体会是:“捷径”只有一条——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我进报社5年,平均每年写稿不下120篇,其中能  相似文献   

4.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这么说。特别是跑社会新闻,没有特定的"口",没有现成的材料可"借鉴",采访对象的文化  相似文献   

5.
一些老记者在谈如何发现新闻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脚板底下出新闻.或者说"七分跑三分写".但这只说对了一半,或者说这只是做一名好记者的基本条件之一:踏实的采访作风.能不能做一名好记者,能不能获得新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记者在跑的过程中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发现新闻不仅是一个看、听、跑的过程,更是一个用新闻的思维研究事件、研究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说“跑”     
有位老记者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话说得俏皮,然而并非玩笑。他的解释是:“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不想跑,不敢跑,不会跑,就不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那样,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想跑”,是指为了多写新闻,写好新闻,乐于东奔西跑;“敢跑”,是指采访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会跑”,是指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自己一套采访方法。过去的新闻界习惯把采访叫“跑新闻”,  相似文献   

7.
赵笑 《记者摇篮》2007,(9):60-60
"新闻是七分跑,三分写。"从新闻界一直流行的这句话,不难看出采访的重要性。一、摆正记者身份,以"情"取胜。在采访活动中,第一步是要接近采访对象,这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记者放下身架,有时候甚至要故意"套近乎"。而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高不开客观事实。采访是获取事实的基本手段;采访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这是新闻的一般理论和常识。“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7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要用于采访。”──这是一些专业记者的经验之谈。一篇新闻作品的定稿字数同采访的记录字数,大约为1∶10,即100字的成品至少要有1000字的素材──这是综合了许多人采写实践以后得出的比例概率。这些书本上理论化了的条文和前人的生动的经验,对于新闻爱好者来说,当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但是,纸上得来总觉浅,亲…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哪里来的?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新闻是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所以记者在新闻单位也被称作是“跑新闻的”,可是现在新闻单位,有不少记者自己不出去跑新闻,却有不少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0.
王华芬 《新闻前哨》2007,(7):117-117
为了不漏发新闻,媒体通常将各条战线分给记者跑。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新闻采访实践中,跑线记者很容易跑入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在传媒界,记者首先是一个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生产者。当记者的都知道这么一句行话:“七分采访三分写”,说的是采访在整个采编流程中的重要性。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当好记者,除了学好理论外,还需要大量实际操作来强化训练。有的记者跑了一天回来说没什么  相似文献   

12.
采访对新闻写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细致的采访,写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老新闻人提出新闻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灼见,可见下功夫采访对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电视采访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是七分跑,三分写。”从新闻界一直流行的这句话, 不难看出采访的重要性。一、摆正记者身份,以“情”取胜。在采访活动中,第一步是要接近采访对象,这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需要记者放下身架,有时候甚至要故意“套近乎”。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有一些从事电视新闻的记者把话筒和摄影机作为自己的尚方宝剑,似乎所有人都有义务回答提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  相似文献   

14.
“新闻靠跑”、“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写好新闻不容置疑的经验之谈。但是,“跑”只是深入一线的一个过程,一种下湖撒网的劳动,或者说采访所需的时间。一般说来,劳动的时间与收获应成正比,然而“跑”新闻则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采访的对象是“人”。百人百“心”(心窍、水平),百人百“姓”(性格),“跑”新闻者能够得到多少“活鱼”,重要的就靠其撒网、收网的方式、方法等灵活而过硬的技术了。因此,如何“跑”新闻值得探讨。 采访时难以获取所需要的材料——要学“绕” 记者渴望获取某种素材,但是被采访者或因诺言在先,或因其…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跑”是采访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完成好报道任务,在“跑”的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往哪里跑以及“跑与看”、“跑与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纷繁迷离的现实社会,记者究竟应该“跑”向何方呢?我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寻到的具体答案有二。一是跑到群众中去。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其前途也在群众。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采访到有意义的新闻。范长江谈到他的采访经验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记者应该在群众中生根,应该到处都有朋友。现在有些记者去访问,有点类似办官差,  相似文献   

16.
郝娜 《记者摇篮》2010,(7):16-16
精品新闻,就是精心采访、精心写作、精心编辑出的好作品。成功的采访是写出好新闻的基础和前提。业内人士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之说,可见采访是写出新闻精品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石鹰 《新闻采编》2009,(2):32-33
提起新闻采访,人们并不陌生。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从理论的角度讲,新闻采访是一门科学,是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讲,新闻报道的全过程是"六分采、三分  相似文献   

18.
跑线记者是报社新闻源的主要力量,为新闻的张力提供引人入胜的细节。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跑线记者已越来越难获得独家新闻,跑线记者从被采访单位获得的新闻资源,被采访单位一般也提供给其它新闻媒体,或者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发布,造成新闻报道中的“同题作文”。做独家新闻,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跑线记者虽然面临共享资源的困惑,但只要构思精、角度新,把原有话题做大做全,还是能在“同题作文”中做出独家新闻的。跑线记者要“工于心计”,精巧构思同题文章跑线记者做新闻一定要“工于心计”,有精巧的构思,多角度探询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者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经验的记者在谈到采访和写作的关系时认为,七分采,三分写,或者八分采,二分写,因为没有采访,就没有写作的“原料”,因此,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关键。一、提问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它在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等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和决定性的。采访活动中,报道思想的明确,活动目的的确立,新闻线索的获取,采访准备的完成及访问条件的创造等,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