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及其主要理论观点,介绍了西方自由主义对自由、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释,说明了按马克思主义观点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当属自由;本文对歧义最多的自由进行层次划分,通过考察政治自由的概念,评介自由主义对自由的界限,尝试揭示和分析政治自由主义中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J.S.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既承接了传统自由主义,又开启了新自由主义,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自由主义思想具有功利性、折衷性和现实性。今天,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对其思想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只有以其通达的精神来超越现实世界.回归绝对的自然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真正的平安。他在语言上常用悖论的逻辑、夸张的寓言故事和诗化的语言.在认识上常用自证、体认和内观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摆脱物的羁绊成就自由自在或通达无碍的人生。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手段和方法都是为这一共同目的服务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庄子的这个真谛,不要拘泥于他的手法。这叫“得鱼忘筌”。  相似文献   

5.
严复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在中国失败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严复背叛或误读了自由主义.它失败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清王朝的延续与华夏民族的存亡这两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的不同,是中国长期缺乏政治自由之传统.不过,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保守主义或革命主义的全盘胜利;也不表示它们有着天然的冲突.因为,这不是成败与否的问题,而是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多少合理资源与价值,不要无限地夸大它们之间冲突,而是要理性调整三者的关系,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形成于17世纪,其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转变。自由主义思想虽然复杂而多样,但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自由主义教育观是自由主义思潮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有其独具特色思想内涵,自出现后也经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在对自由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教育观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价值诉求、理念选择和理念的系统性等方面深化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庄子学派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正是庄子对“道”的精当概括,“道”是庄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高最大的美,因此与“道”相通的“大美”也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存在着的。以“无为”“不作”为手段,摆脱外物对于人的束缚和支配,达到像天地间“大美”那样一种自然无为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庄子美学的核心就是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产生的自由主义极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及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分化和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基于这一事实,提出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斯认为,社会制度安排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效率,而新自由主义认为是应该确保自由。在科斯理论框架内,科斯的效率首要原则的贯彻,不仅意味着要容许国家把强制行为广泛地扩展到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原则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外,而且还会要求否定作为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原则之本质的财产私有制原则。可见,科斯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不一致和对立,认为科斯是新自由主义者是不科学的。科斯的效率首要原则表明,认为科斯是效率主义者,更符合其经济思想的整体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钟璞  刘美生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6):35-37,50
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是在“道法自然”的“无为”哲学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欲之精神自由;而西方自由主义是在与其生产关系适应过程中追求自由的,是一种理性的占有之物质(包括制度)自由。对道家文化之自由与西方自由主义之自由作一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更全面地批判和借鉴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陆贽是我国唐代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自身及历史的原因,他已涉及到中国君臣之道的关键.丰富发展了“必先有为而后至于无为”的政治思想,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陆贽所处的历史背景试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陆贾作为秦汉之际的著名政治思想家,通过对此前秦王朝暴政的反思,在继承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并融合道家无为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仁义之治"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具有"民本"思想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他对黎民百姓的深度关注,其思想上承先秦,下启两汉,是汉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是“大公无私”。庄子把“无为”、“清静”发挥到了极端,使世人视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警世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后世曲解成了具体事物,其哲学意义被秣杀了。《老子》被误解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发扬老子道德思想的光辉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16.
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人文自然”的概念,分析老子“自然”的三个层次,即“道法自然”、“百姓皆谓我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论述老子“自然”原则在现代社会中,在最高价值与理想原则、处理社会群体关系和个体生存发展三个层面上的运用,分析了作为实现“人文自然”之方法的“无为”。多侧面考察“人文自然”原则,论述“人文自然”的工具意义和价值毅义。探究“人文自然”与“天地自然”的衔接,以及由“人文自然”的提倡和实践走向“天地自然”和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道德经》为根据,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思想理念,探索老子思想的“低调”。以“道”为根本,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梳理老子思想中“无为”,之真所在,展现其深入浅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历史悠久,其主张个人自由、尊重个人利益,在其发展过程中大概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三个阶段,虽然各个阶段的具体主张有所变动,但其核心强调保障个人自主、自由的价值没有改变。而在我国从鸦片战争后自由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在中国近当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的主要内容。在老子的体系中,“无为”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是目的。“无为”是通向“无不为”的途径,“无不为”是“无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逍遥游》是《庄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集中体现了庄子的自由思想。但后人对于“逍遥”的解释存在诸多分歧,对庄子自由思想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庄子从小大之辨开始,展示了对自由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的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自由思想,同时对达到自由的途径和手段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