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峰 《围棋天地》2006,(14):74-74
提起河南洛阳围棋,全国闻名,大家都知道这要归功于已故的河南围棋的老前辈——陈岱老师。可另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老园丁也曾为洛阳围棋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俞兆昌老师。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我国围棋向职业化进展之后,与之配合的民办围棋培训在各地就应运而生了。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围棋培训单位中,以文化教育为主,以长期围棋教育为远期目标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的诞生开创了围棋发展的崭新之路。学校一诞生就得到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的支持,他断言围棋进入学校才能够真正在民众中扎根;围棋只有进入课堂才能够体现它自在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围棋人才。五岁的北京杏泽围棋学校沿着这一正确的办学路线,不仅在文化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五年来在围棋教学中,也结出硕果。  相似文献   

3.
赵学民 《围棋天地》2006,(11):68-68
围棋起源于中国,已有约4000年历史,是极具东方智慧特质的瑰宝。围棋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群众基础不仅是中国、亚洲,还应是世界性的。要想使围棋这一国粹走向世界,围棋文化的国际化普及工作十分重要。现在,围棋规则的国际化工作正在进行,但是围棋还没有国际化的名称、术语等。笔者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深感围棋普及的重要性。既然要普及围棋,不应该只是哪一国的围棋的普及,而应将围棋看成是世界的,等世界认识了围棋,也就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  相似文献   

4.
围棋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了数年的锤炼,到今天更加焕发出无尽的魅力。越越多的人喜爱围棋,渴望领略围棋那纵横开阖、溯迷离、惊心动魄的风采。但围棋入门易,精通,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往往阻于对棋理的理解难以提高。这时就需要对围棋的历史,尤其是与兵法的渊源作一了解。千来扑难而其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摘     
各位网友,各位棋友,新年好!新世纪、新气象,棋坛迎来了三大喜讯:中央电视台围棋节目全面改版扩容;湖南要出围棋杂志;北京、上海联手创办围棋周报。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棋运亨通,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河南南阳。中国业余围棋两大传统赛事之一的“群英会杯”大奖赛(其前身为“黄河杯”全国城市业余围棋锦标赛)正在这座曾哺育出张仲景、诸葛亮的历史文化名城中进行。近年来的业余棋赛有规模越来越大、选手越来越多之势,本次比赛也不例外。包括来自澳门、深圳、海南特区及青海、黑龙江等边远省市,共有近60支队伍205人参赛,这大概也是个记录了。而且为了备战7月份即将举行的“定段赛”,聂道场、郑道场  相似文献   

7.
徐莹 《围棋天地》2000,(7):23-25
5月13日下午1时,第六届NEC杯围棋赛在郑州拉开了帷幕。这是该赛事首次于河南地区举办。河南为我国培养了诸多著名职业棋手,如:刘小光、汪见虹、丰云、邹俊杰等等;业余围棋活动蒸蒸日上。这次比赛设在郑州艺术宫,那里座无虚席,附近的洛阳棋迷乘两辆大轿车专程来观看比赛,场景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8.
开局有一套     
李劫六段 《围棋天地》2013,(22):103-105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这是关于围棋起源的一种传说。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棋的教育功能,几千年前的古人早巳经认识到了这点。不错,现在的专业围棋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但围棋的竞技性只是其中的一面,而其艺术、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投入其中,使这一古老的国粹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围棋有诸多雅称,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坐隐”和“手谈”。尤其是“手谈”一说,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坐隐”和“手谈”,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巧艺篇》日:“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王中郎就是王坦之,字文度,东晋简文帝时,他先后担任侍中、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因为曾经兼任过北中郎将,所以人称他为王中郎。支公,即支遁,东晋著名僧人。字道林,世称“支公”或“林公”。俗姓关,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与王坦之是同时人。这些都是棋迷朋友们很熟悉的围棋掌故了。  相似文献   

10.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围棋的版图上,河南曾是一颗中原明珠,耀眼而夺目,今年六十五岁的黄进先六段便是在这片热土上默默耕耘数十载的传道者。他有很多的称号:围棋教育家、教父、老佛爷……但他总是说我没什么可写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2.
李国盛  段文忠 《围棋天地》2014,(18):110-110
由江苏省泗洪县委宣传部主办,宿迁德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承办的江苏泗洪第一届洪泽湖围棋邀请赛,8月24日在泗洪湿地古徐水街举行,来自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八支代表队的30余名围棋爱好者参加了该项赛事。比赛采用团体对抗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宋青云 《围棋天地》2004,(4):80-80,F003
韩国棋坛每年年初都会总结过往一年的成绩,由韩国围棋记者投票评选出年间各项最佳以及对围棋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14.
复盘     
林纪利 《围棋天地》2008,(16):102-102
围棋下了近二十年,然对围棋也才尚知皮毛。就连日本围棋棋圣藤泽秀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只承认对围棋略知百分之二、三。当然,这是一种谦虚,是一种境界,更是感悟了围棋真谛的人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17.
公元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学校开展“三棋” 活动的文件正式下发后,整个中国棋界一片赞扬之声,围棋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和当权者曾经提倡下棋,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但是,他们的提倡,往往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只把它看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种消遣。那个时期,围棋始终没有体现出她的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围棋这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给子了高度重视,积极提倡和发扬围棋事业。特别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对围棋活动的大力推广,更是起…  相似文献   

18.
“江铃杯”全国围棋男子团体甲级联赛,是我国围棋职业化改革中能够带动全局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围甲联赛初使自1999年开始起步运作,到2001年已是第三个年头。新千年围甲联赛新的热点起自韩国棋手加盟联赛,由于这一新闻卖点被国内的新闻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围棋新闻一时红了半边天。面对这一新事物,中国围棋协会是什么态度?中国国内的围棋比赛能不能允许韩国棋手加盟,在这一崭新事物的面前决策者必须有个态度。该如何决策,对围棋协领导也是一份有一定难度的考卷。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围棋     
瓷缘 《收藏》2008,(4):98-99
围棋,古时称弈,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分别象征日和月,表示阴阳二气,棋盘四角喻东西南北四方,富有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与书、画、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深受文人喜爱。1959年,河南安阳市北郊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中出土的一件围棋盘明器(图1),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19道围棋盘。  相似文献   

20.
世间有狐,极美艳神秘,天下人为之倾倒。这狐,就是围棋——木野狐。中国古代以木野狐代指围棋棋盘,意思是说她媚惑人如狐狸一样。后来木野狐就成了围棋的一个别称,简称就是木狐了。所以有一群人聚在一起弈棋吟诗,以木狐为名,足可显示出他们对围棋的热爱,这就是新浪的木狐人家,一个温暖雅致有品位的地方。新浪的围棋门派与弈城、清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